减持股份降低质押风险「质押比例是什么意思」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们现在成了催收团队,催收对象是上市公司大股东,数额还都不小。”一家小型券商股权质押业务人员康景(化名)感叹道。近期部分上市公司股东曝出股权质押风险,该券商全面梳理了股权质押业务,存在风险的一律提前采取“行动”。业务人员暂时性换角,成为风险控制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机动队员”,盯住股权质押风险,催促补充质押品。
在去杠杆和强监管环境下,近期股市有向好趋势,但部分个股的下行走势相当“凌厉”。随着相关上市公司股价逐级下探,出质股权的股东出现无力补充质押导致平仓的情况。对此,相关方在密集“排雷”,以期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高比例质押之痛
在监管部门从严监管杠杆融资、资金嵌套、刚性兑付等金融乱象,切实防范系统风险的大背景下,一些前期依靠资金信用扩张维持运行的市场主体出现困难,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高比例质押股权,再度成为A股市场的局部风险点。
统计数据显示,5月以来有多家上市公司主动公告或被曝出,股东质押的公司股票面临平仓风险。例如,5月3日因盾安控股被曝出流动性困难,盾安环境收到深交所关注函。之后公司回复,公司控股股东盾安精工系盾安控股的子公司,盾安精工直接持有公司2.71亿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9.48%,其中质押股份数为1.8亿股。若盾安环境股价异常波动,盾安精工所质押股份面临被强制平仓风险,存在盾安环境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可能性。
5月5日,深陷监管部门调查、退市风险漩涡的*ST天马披露,公司控股股东喀什星河与天风证券进行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于3月1日到期,上述业务的质押标的为公司2.93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4.62%,占喀什星河累计被质押冻结股份总数的82.16%),天风证券拟对质押标的进行相关处置,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变更。5月15日,公司再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华融证券书面出具的《关于要求上市公司*ST天马发布违约平仓公告的通知函》,通知函显示,喀什星河所质押的3175万股股票也已违约。自5月14日复牌以来,*ST天马持续跌停。
5月10日,南风股份公告,控股股东暨实际控制人之一杨子善部分质押股份触及平仓线,且公司无法与杨子善取得联系,其所质押的股票存在无法及时补仓或解质押,导致强制平仓的风险。5月21日,北讯集团公告,由于近期公司股票价格异常波动,公司控股股东龙跃集团持有的部分公司股票面临平仓风险。5月22日,金龙机电公告称,因近日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导致公司控股股东金龙集团质押的部分股份触及平仓线,存在平仓风险。
当遭遇股份平仓风险之后,部分股东会采取一定措施,如采取追加保证金、补充质押物或提前还款等方式避免发生其质押股票被平仓的风险。但是一部分无力或无意偿债的股东,所质押的股票将被强平。
这方面的案例如千山药机,5月7日千山药机发布关于公司董事、高管所持公司股票遭遇平仓被动减持的公告,4月24日、4月25日、5月4日,因股票质押违约并未按证券公司要求进行补质或提前购回标的证券,证券公司处置了公司董事钟波、实际控制人之一黄盛秋的质押标的证券,数量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0.99%。
经历了2017年以来的股价调整,对于部分上市公司而言,高比例股权质押成为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在当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尤其凸显。2017年以来市场利率全面上行,考虑到经济预期偏弱,叠加金融机构对企业融资条件收紧,高质押比例股票更易面临流动性风险。当股价下跌触发警戒线和平仓线,引发市场恐慌抛售,又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更多股票质押触及平仓线。而高比例股权质押的公司股价往往更为敏感。
虽然当前A股上市公司整体股权质押风险不大,但一些质押比例较高的个股,尤其是陷入经营困境或处于调整周期的上市公司,仍被市场视为重点“雷区”。
财汇金融大数据终端显示,截至5月18日,A股共有3443家公司股权存在质押,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97.86%,几乎“无股不押”。从个股质押比例区间分布来看,质押比例小于10%的有1623家,占比47.14%;质押比例在10%-30%之间的有1068家,占比31.02%。有129家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超50%,占比3.75%,其中有几只股票质押比例甚至超过70%。
高比例质押带来的风险早被监管部门密切关注。1月12日,《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2018年修订)》发布,并于3月12日实施。新规对融资方资质、股票质押集中度和股票质押率的限制强化了对质押业务风险的控制。新规限制单只股票质押集中度,整体质押比例不超过50%;单一证券公司、单一资管产品作为融资方接受单只A股股权质押比例不得超过30%、15%。
财通证券的分析师姚玭指出,从对比数据看,质押新规实施后,市场整体质押比例依旧是上升的。但从板块结构来看,新规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影响较大,3月12日新规实施后,中小创质押比例出现小幅下降,而主板质押比例未受影响,依旧呈现上升趋势。
经济学者宋清辉认为,虽然当前市场整体平仓风险不大,但部分个股股权质押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那些大股东高比例的股权质押,风险更需警惕,一旦被平仓,将造成公司控制权易主。投资者应对股价处于高位和高比例质押的个股保持警惕,股价随时有可能因为平仓下跌。
风险防控大步流星
面对正在演化的股权质押局部风险,各方积极应对。
针对部分公司暴露出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股权,股价波动时无力偿债出现平仓风险,上交所表示,需要及早预测、快速处置,避免风险外溢,成为影响市场稳健运行的风险因素。上交所立足于信息披露和风险释放,稳妥审慎地开展处置工作。
在信息披露方面,交易所要求相关控股股东详细披露资信情况,并积极采取措施化解信用危机;督促公司确保生产经营稳定,排查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敞口,避免发生二次危机。在风险释放方面,要求长期停牌的公司核实情况后及时复牌,通过交易逐步释放风险,避免风险持续积累积聚。从实际效果来看,控股股东质押股份即使平仓,也需遵守减持新规,并履行预披露义务,不会过度冲击二级市场;相关个案处置也未出现风险外溢情况,少数公司股价出现连续跌停,但未影响市场整体交易秩序。
据上交所对沪市公司控股股东质押风险的专项梳理,总体来看,绝大多数沪市公司控股股东质押处于安全范围。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达80%以上的公司约150家,其中风险较大的公司不超过50家。对这些公司,上交所已向相关控股股东发出监管工作函,并视情况约见谈话,督促其提前做好资金安排,切实防范质押风险。在此基础上,上交所进一步核实相关公司控股股东是否存在隐瞒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行为,及时追责问责,近期已对一批违规主体启动纪律处分程序。此外,在制度安排上,上交所修订相关公告格式指引,重点强化细化对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的信息披露,要求控股股东全面披露资信情况,审慎评估高比例质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一些陷入平仓危机的上市公司亦在积极“自救”。5月22日,誉衡药业公告,实际控制人、誉衡集团及一致行动人在得知质押平仓风险后,第一时间与金融机构及债权人等及时说明情况,并积极通过出售资产、盘活资金、尝试引进战略投资人等多种方式,积极化解股权质押可能引发的平仓风险。实际控制人就引入战略投资者事项与中健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中介机构进行磋商,相关各方尚未签署正式股权转让协议。
多家上市公司表示,正在建立股东股权质押情况的跟踪机制,特别是将可能的爆仓风险等作为公司管控风险的重要方向。上海一家上市公司董秘认为,上市公司应该更加积极地掌握股东股权质押信息,甚至主动向市场提示可能的风险。
另外,券商等金融机构和债权人也在把控股权质押业务链条中自身的风险。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中投证券、国金证券、五矿证券等券商处获悉,业内已经有券商开始全面梳理股权质押业务,严控质押比例,严控质押率,把风险较为集中的出质人列上黑名单。不过,券商机构表示,对于上市公司股东股权质押的处置,需权衡自身利益和监管要求,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不能将风险外化,以免对市场造成冲击。
机构认为最危险时刻或已过去
本报记者 黄淑慧
股权质押频爆平仓危机,只是这轮债务风险释放背景下的一个缩影。2018年尤其是4月以来,无论是信用债违约事件频发,部分资管产品偿付困难,还是上市公司股东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都是去杠杆、强监管背景下债务风险加速暴露的体现。机构普遍认为,局部债务风险短期难缓解。
违约事件难言终结
天风证券宏观分析师宋雪涛认为,2018年是债务清算进一步触及核心的一年。随着资管新规靴子落地、非标表外融资收紧,去杠杆从金融体系进入实体经济,债券违约风险主体从非上市公司扩大到上市公司;从中小民企、产能过剩行业国企扩大到大型民企、大型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违约风险来源也从行业景气度下行演进到再融资难度加大。
联讯证券分析师李奇霖表示,这轮违约集中事件有两个特点。一是密集爆发、突发性,其中有部分超出预期,无征兆。如盾安集团,仅看企业财务报表,难以预知在短期内会出现偿付风险。二是范围广。除信用债外,以信托为代表的非标也多次出现偿付困难,此前保有刚兑传统的资管产品同样沦陷承压。在严监管紧信用的金融环境下,以民企为代表的相对弱势企业会持续受到冲击,信用风险或贯穿整个2018年。
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本轮集中的违约事件主要驱动因素为再融资压力增大,违约潮退去需要看到融资渠道的重新放宽。非标方面,资管新规已经实施,非标融资萎缩是大势所趋。债券方面,资金表外转表内、资管产品净值型转型均伴随着对信用风险容忍度的下降,净融资很难大幅上升,表内贷款亦受资本金、行业政策、风险偏好等制约,除非有进一步政策支持,短期内或难以弥补再融资缺口。
机构谨慎
随着债务风险逐步释放,以及各方采取措施将影响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有机构人士认为,最危险的时候或许已经过去。
天风证券宏观分析师宋雪涛表示,从2015年6月到2016年12月,股、汇、利率债先后进行压力卸载,一系列风险在可见可控的过程中完成释放。时至今日,去杠杆已由上半场逐渐过渡到下半场,转向对债务驱动型的实体经济部分去杠杆。所以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我们所面对的一系列信用债违约危机,充其量算是本轮债务清算的尾部风险释放。随着债务清算正越来越接近核心,也就意味着清算越来越接近尾声。
光大证券分析师张旭表示,短期来看违约必然会对市场参与者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少量有序违约对建立市场化的定价估值体系、完善市场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充实评级违约率数据库均有积极意义,也是对现有制度规范、机构和市场参与者行为的自我校验,有利于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相信在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信用收缩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而“违约潮”大概率在一个季度内退却。
具体到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机构短期依然相对谨慎。华创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引发本轮信用危机的因素尚未转变,信用利差或持续走阔。整体而言,现在的信用风险暴露仍不充分,与历史相比,现阶段的信用利差水平不高,从市场的实际反馈来看,信用利差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
对于股市,广发证券策略分析师戴康分析,在融资环境偏紧、信用风险事件发生时,A股整体表现与信用风险事件的相关性不强,但从个股涨跌来看,对高杠杆公司的信心会下降。M2增速在10%以下或成常态,需要谨慎对待前期“做大但未做强”高杠杆公司。但对于筹资经营能力对高财务杠杆有强支撑、需求较旺带动当前产能扩张杠杆上行、行业属性高杠杆但具备相对融资成本优势的龙头等,宜区别对待。黄淑慧 徐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