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恒大会影响债券市场吗」
本期的逻辑线主要围绕:
1、复盘:怎么形成债股双跌
2、复盘:为什么很早就看空恒大
3、展望:恒大的未来,及对于我们投资有什么启示
前期回顾:
实际上我们在去年的时候就说过恒大的事情,并且说过恒大这一轮肯定是过不去,至于判断依据,我们会在第二个复盘,也就是为什么看空恒大的部分给大家重点讲一讲。
熟悉我们的老朋友可能会觉得我的内容很搞很有意思,看着金融板块的成绩好像平平无奇,但是看空反正倒是一把好手。什么恒大啊、白酒啊、教培啊、互联网啊、学区房啊、房地产啊等等。
这个事呢,首先,解释起来很麻烦,大家知道我比较懒。其次呢,投资是一场进窄门的修行,更是认知变现的过程。就像昨天关于中国平安的文章,反应倒是很激烈,但是两极分化很严重,大家可以去翻翻评论区的留言,就能很明显感受到这个世界的“二八法则”真的是无处不在。
毕竟我也不属于某些业绩不好了,还要在公众媒体上给大家道歉的私募基金经理,所以借用芒格的一句话:我没有什么好补充的。
言归正传!
一、复盘:怎么形成债股双跌
债股双跌,咱们就先来说说债市。
债市里边大家其实都很关注各大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评级。
那么这一轮的演进脉络如下:
6月30日,穆迪下调恒大及其关联公司信用评级
8月2日,穆迪再次宣布,将中国恒大及其子公司恒大地产、天基控股的信用评级从B2下调至Caa1,展望为负面,相应债券从B3下调至Caa2。
与此同时,另一大信用评级公司惠誉也做出了相应举动。
6月22日,惠誉将中国恒大集团及其子公司恒大地产和天基控股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B ”下调至“B”,展望“负面”。
7月29日,惠誉仅仅相隔一个月,就再度下调中国恒大集团的评级,由“B”降至“CCC ”,认为恒大的资金流动性脆弱,严重依赖短期债务及合同销售来维持资金链。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最后的一家,标普持续跟进。
7月26日晚间,标普宣布将中国恒大及旗下恒大地产、天基控股的公司评级从“B ”下调至“B-”,将相关美元债长期发行评级从“B”下调至“CCC ”。
这里稍微有必要说明一点,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善于打群架,但是真正信息有效性优先的还是我们自己的评级机构。
早在6月9日,中诚信就将恒大集团主体及相关债项信用等级列入观察名单。
而到了9月,更是噩耗不断。
7号,穆迪再次下调。
8号,惠誉再次下调。
9号,中诚信下调。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被几乎所有信用评级下调评级,势必对恒大在整个债市上的表现有着剧烈的冲击。
债权人纷纷开始提前挤兑,债券价格大跌,被纷纷抛售。这种情绪蔓延传导到了股市,也不知道到底是拖欠了网络水军的薪酬,还是事确实太多终于压不住锅盖子,随着媒体报道的增加,看空持续发酵,就造成了债股双跌。
正向反馈是一个循环,负向也会形成循环,古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本来房地产调控就卡死了金融供给侧这个水龙头,现在债市,尤其是债市里的回购协议出现了重大问题,意味着短期的资金链几乎崩盘。
回购协议:是卖出一种证券,并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约定的价格再购回该证券的交易协议。
说白话,就是把自己的证券抵押出去,增加资金的短期融资能力。
大家都知道,对于房地产而言,如此高的负债率,短期资金,简直就是资金链的命门。这一块断流,基本就意味着资金链断裂。
题外话提一句,这也就是我之前说过的,任泽平去了恒大以后,我实在没看出他到底做了些什么有贡献的价值产出,等会我们再复盘第二个部分的时候,大家应该体会更深。而且就在各大评级机构都在下调恒大评级的时候,任泽平还跳出来说恒大的不好。这个事情呢,好歹拿了好几年1500万的年薪啊,虽然传言最后一年许家印可能没有支付薪酬。但是这种转身就骂老东家的行为,实在有些不耻。
在第一个部分的末尾,我们也稍微提一下恒大内外部的投融资问题。
本月上旬末,恒大被曝一款理财产品,“绿野生物”到底未兑付。而其针对内部的另一款理财产品“超收宝”也发生违约。
关于这个事,因为我的一个朋友在里边做中高管,今年上半年我就跟他/她说了,不论如何也一定要想办法把这笔钱套出来。实在不行,去哭惨甚至私下协议都可以。结果嘛,幸好他/她没功夫看我的视频和文章,所以不提也罢。
好死不死,就在昨天,恒大财富总经理杜亮,承认自己提前兑付。于2021年5月31日提前兑付了自己在恒大财富购买的理财产品。
网上曝出杜亮与杜亮父亲杜永平,总计四笔合计1000多万元的投资,已经全部提前兑付。
给出的原因呢,就和我给朋友出的主意一样,“家里有急事”。
这种只需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我只能一个字形容:“绝”!
二、为什么很早就看空恒大
其实自2014年6月,万科的总裁郁亮提出房地产进入白银时代以来,整个房地产就出现非常大的分化格局。
如果一定要类比,很像在资本市场上给大家最后一次逃顶的机会。有人继续接盘,甚至继续扩张,有人高清清盘,离席出局。
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恒大显然属于前者。
关于整个行业寻求调整、转型、出清的时间线,我在过往的视频里其实讲过很多次了,但是为了让大家比较直观理解,我把重点人物和事件梳理一下。
(一)房产风云人物盘点
1、姜是老的辣
2013年,李嘉诚会同香港各大财阀老板直飞北京。
这里就要多提一句,这个时间节点啊,太关键!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必须拥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度。
同年8月开始,李嘉诚开始接连抛售旗下的房地产及物业相关项目。彼时,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依旧如火如荼,哪怕万科也是14年才提出白银时代的口号,距离王健林2017年壮士断腕还有4年,距离万科提出活下去还有5年。
距离恒大……算了,不提也罢。
2、低调做人
第二个出场嘉宾是潘石屹夫妇。
虽然最近黑石的收购计划泡汤了,但是如果是长期关注这个领域的朋友就知道,早在2014年开始,他们就在悄无声息的不断甩卖旗下的各种资产。到了2019年的时候,差不多套现近300亿。而且慢慢安排去美国。
大家回想一下,此前的潘石屹是多么高调,再对比下后来的潘石屹是多么低调。
我只能形容:“会做人”。
3、神雕大侠
2017年6月,对于已经经历过大风大浪,快63岁的大叔王健林来说,依旧是非常煎熬的。被约谈,收紧银行授信,也同样遭遇了债股双杀,负债超过4000亿,风雨飘摇。
然而,从首富到首负的转变,并不是终点,壮士断腕后,归来快70的王老爷子,不是少年,却是龙头房产的救赎教科书。
大家回顾一下王健林在困难时的处境,和当下恒大许家印做对比。也就明白我刚才提到的“大侠”并非是讽刺,而是真正的赞扬了。
然后就到了我们今天的主角登场。
咱们叙论并行来进行一次复盘,细数恒大“三宗罪”。
(二)恒大三宗罪
1、倒行逆施
在我们去年就唱空地产的视频里,其实就认真的讲过15年开始的去杠杆和那一轮疯狂房市。
我们当初用的词语叫“回光返照”。
在后来的视频里我们多次讲过楼市调控的底层逻辑,这是我们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往期视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彼时,以万科、华润、保利等为首的国企央企,很显然已经在积极收缩,控制成本利润,开始慢慢寻求转型或者蛰伏。但以恒大、碧桂园、融创为首的这些房地产大佬却在高歌猛进,高调唱多,迎接16-17年的疯狂。
不论是刚才咱们盘点的人物,还是这些头部房企动向。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没有?
但凡有点政治经济常识的领袖和企业,都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18年房住不炒,有多少人依旧买买买,炒炒炒?有多少专家依旧鼓吹核心资产?有多少房企试图绑架地方及民意?
这个标题,我本来想用逆势而为,但是想想接下来要说的内容,我还是用“倒行逆施”来形容。
2、利益绑架
实不相瞒,也惭愧得无地自容。
我曾经就是在房地产行业的一员,而且还是“利益绑架”的设计者和参与者之一。
在资金链紧张,发展趋势艰难的时候,逼迫所有员工“全员营销”,那都是老掉牙的招式了。
用利益捆绑外部利益关联企业和内部中高管,才能一荣俱荣,变成一条船上的自家人。
这里,也给广大的朋友们提个醒。
对于企业内部融资这个事,大家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从人性角度上来讲,如果未来铁定赚钱,而且赚大钱的时候,如果我是企业主,我愿意分股分利出去吗?哪怕没钱,我想到的第一条路也是去借,而不是去利益共享。回看曾经房地产辉煌的黄金时代,让你给点钱就可以参与项目这种事很多吗?
在绝对的利益面前,永远不要高估人性!
至于企业内部融资的方式方法我就不继续探讨了,哪怕这种看似让员工赚钱的事情,我作为曾经参与过整个财务模型的设计者,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讲:你以为的利益,都是设计的故意引导。
这里边到底牵扯了多少人的利益,背后又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实在一言、数言、千万言都难以道尽。
提供一些参考信息:例如前不久处理的“深房理”事件,其实那都是很末端的下游环节了。例如曾几何时都还讳莫如深的“影子银行”,例如前不久热播的《扫黑风暴》。
再多的,就不便也不能继续说了。
3、媒体控制
说到这个,让我不禁联想到上一篇关于中国平安的文章,有朋友说我收了多少稿费,甚至还说有好几个W的。
说实话,要是真有好几个W,我来给人站站台唱唱戏,发一篇软文也挺好的。这种事情没必要装,我还没富裕到几万块钱都看不上眼的地步。
之前我们讲恒大的时候,其实也就简单说说,反正本来又不参与这种做空的事情,就像我上一期提到的什么白酒、互联网都一连串,我们也没有参与做空。
但是线下的朋友找我们咨询过这个事,然后到网上去撰写了一篇唱空恒大的稿子,结果确实有水军找上门来,给了几千块钱希望下架文章。
而且我的另一个朋友在恒大里边确实是分管后台业务的,他们专门有一个部门,每天24小时在线全面监控各大媒体关于恒大的新闻报道。
花钱写正面,花钱买负面。
这是常规操作。
如果细心一点的朋友,尤其是稍微关注这些板块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但凡恒大有好消息,一定会出现在你新闻浏览的首页?
除此之外,就是关于恒大新能源汽车的事情。有人还在说恒大乱花钱乱投资,所以把自己搞成了现在这幅样子。
不好意思,正好搞反了。
新能源汽车本身其实就是在其已经出现问题的时候,用这个炒作一番秀一下肌肉,加持一下广大投资人和客户的信心。
我记得当时还有一个视频,好像是他们副总裁试乘试驾新能源洗车。
当时看了那个视频,我心中就千万只草泥马非奔而过,转头立即就告诉我那恒大的朋友赶紧跳槽。
理由很简单,房地产公司正事不干,而且堂堂副总裁已经要出面搞这种事情来引导舆论作秀的时候,我就知道这家企业从根上已经无可救药了。
事实也证明了我当初的想法,房子搞不好,车子更是搞不出来,背锅的理由倒是提前想好了。
以上“三宗罪”都是客观事实,至于可能还有人提到的什么政商路线啊,什么其他弯弯道道,对不起,我不知道,不敢臆测,更没有发言权。
企业的战略错误,是根本性错误,更不可去利用人性,撩拨情绪,利益绑架实现私利。
从战略到战术,从文化到管理,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其实早就祸起萧墙,当然也能早先判断出这样公司最后的结局。
三、恒大的未来,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一)声明及舆情
其实关于恒大的初始应对方案前两天已经出来了,他们官方的回应,我给大家简单概括一下。
1、房地产:复工复产,保交楼,保障客户合法权益。
2、财富投资:分期兑付,不动产抵债。
这是相关的内容,实际上整个声明传递的情绪和信息是什么呢?
我给大家稍微演绎一下,当然,毕竟不是专业演员,请大家多担待一下。
“亲爱的客户朋友们啊,你们不要轻信网络上的谣言,我们根本没有破产。虽然眼下的困难是实际的、具体的,但是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我们肯定会尽力的,对,你没听错,我们会尽全力的。保证不保证的,我没说哈。关于你们投资的那部分钱呢,要不咱们好商好量延延期?实在不行,我这空着的楼也多,抵账吧。实在不行,你要不再等等,等我们房子卖出去了用那些尾款给你?”
一句话,“我真没钱啊!”
那作为这个宇宙第一房企,接下来到底会怎样呢?
主流的声音就两个:
1、接手:毕竟这么大的盘子,是正儿八经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单就社会稳定性而言,就是一个烫手山芋。而且最近这件事已经蔓延到了资本市场,形成了很明显的冲击。所以上层肯定会想办法妥善处理这件事,不让恒大“刚爆”(刚性爆雷),发挥行政的作用。
2、撒手:18年房住不炒的招呼,提前好几年就打了。而至于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冲击,不论是曾经的资管新规还是后来的三道红线,呼吁构建防火墙的事情也早就说过了。而且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如果开倒车。那让其他房地产怎么看?怎么办?容易为未来埋下更大的雷,所以应该听之任之,自生自灭,发挥市场的作用。
(二)行业影响
我们着重说一下“接”与“放”对整个行业的具体影响。
顺便将我们上一期文章关于保险的内容,做一个延伸。
现在很多朋友在选择保险的时候,之所以将性价比作为第一考量因素,其底层逻辑和信用是什么?是有人刻意,或者说故意引导,告诉大家保险公司不会破产,是刚性兑付。
直接说结论:
1、财险公司请闭嘴,跟你没关系。
2、哪怕让新的人寿保险公司接手,那也是人寿保险业务,不是健康险业务,不是医疗险业务。
正是因为有这一条可以被误解曲解的法律条文,那么在商业上就有文章可做了。
尤其是经营寿险的牌照那么精贵,核心就在这里。
说白了,就是搞得好,我自己赚钱,搞得不好成烂摊子了,总有人来接盘买单。
当然了,最近如果大家关注新闻,前两日关于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发展,还有新发布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等等,都在慢慢完善和规范这个金融系统。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对于这种千亿级的房产公司,不论“接”还是“收”,肯定只有上层能解决。
深圳小朋友,给你个眼神,自己慢慢体会。
当下恒大的事件显然已经演变成一个群体性事件了,说白了,我相信视频前的朋友们,其实压根也没多少真的和恒大有关嘛。
在我们的判断里,并不允许这个事持续发酵下去,短期内应该就会有一个明确的定性出来。
今天下午统计局率先发言表态,“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现在运营过程中面临了一些困难,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的影响还需要观察。”
文章的相关内容我已经发在茶话会里,其他朋友也可以自己去搜一下。
其实大致内容,是在给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大盘维稳,同时也是给这两天大幅波动的资本市场维持信心。
毕竟出来发言的是统计局,请注意了哈,发言的身份不是主管部门,所以细心品位一下各种滋味。
我们不妨根据保险公司的那套思路推测一下,当然,说实话是我觉得都不是推测哈,如果真的“接手”了,后续发展肯定就是板上钉钉了。
什么意思呢?
就是如果上边决定兜底维稳了,那后续屁股后边一连串的房地产企业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可能才悬在半空中的屁股,瞬间就直接落会肚子里了,直接躺倒,继续嗨。
请注意了!
刚才所说的内容,是我的观点,也是我的立场!
至于客观事实到底会走向何方?说实话,不知道。
回到本期节目一开始的时候,我在嘲笑自己做空是一把好手,但是做多好像实在拿不出手。
因为在布局阶段,我也不知道2020年会有疫情。不然中美贸易战,在我们取得实质性阶段性胜利过后,肯定发展格局不是眼下的状况。
那这次上层到底会对恒大事件作出如何定调的处理呢?请拭目以待。
有朋友估计就要端起来吃面,放下碗骂娘了。我从头到尾听了你这么多,看了足足6000字,你跟我说让我继续看?
我想说,接下来才是本期节目真正的重点。
还是那句话,如果不能给大家提供真正有用有价值的信息,那实在是瞎白活。毕竟大家也看到了,我就这么点粉丝,又不靠自媒体谋财活命。
(三)启示
1、顺势而为
我们好像通过这一系列的案例很容易发现,做到顺势而为,往往可以无往而不利。
但是不好意思,又到了节目末尾“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时间。
很多朋友可能对这句话有很高程度的误解,好像被说烂大街的一句话,但是忽略了两个重要前提。
(1)你到底是预见还是看见?
我们反复讲,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的预测。能不能变现取决于你对未来预测的精准程度。预见了,提前布局,一个周期下来,其实一辈子的积累都够了。要是等看见,不好意思,早已经到山坡了,要是你还想再稳稳再等等,那基本就和18年以后买房子差不多。
在认知能力不够的时候,不要谈势不势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提高自己的认知上限。
(2)你到底是为还是不为?
前面哪怕是金山银山,你总归得走过去,还得亲自动手搬出来才行。成年人的世界,不论对错,只论利弊。这就是有的人在互利网上发泄情绪,挥斥方遒,指尖江山,而有的人在收集信息,独立思考,付诸行动。
同时,你参与的程度,也决定了你未来的收获。
担忧?迷茫?恐惧?
对不起,本质上,这都是认知水平的自然流露而已。
如果这句话伤害到你的自尊心了,那再次道歉,伤害你的不是我,而是事实本身。
2、修正逻辑
这一点不仅是对大家说的,更是对我自己说的。
这次上头对恒大事件的定性,对每一位投资者而言都是值得高度重视。说严重一点,甚至将可能颠覆我们的底层逻辑。
为什么这么说呢?
可能熟悉我们的朋友都知道,我们的策略其实是上下往中间筛选和过滤。
在很很很早的视频里,我在视频里讲过这套方法。当然,那时候很多朋友直接被这套方法的困难程度给直接劝退了。
而最上层的意志,就直接决定了我们投资策略的方向。
“没有任何人能依靠做空自己的国家而发财。”
很显然,我们是坚定地做多派。但是如果挤压房地产存量资金入市,这件最底层也最根本的大方向,发生了转向。当然,转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者说出现阶段性放缓与停滞,那么我们就有必要重新思考我们的投资策略和方向了。
毕竟时间才是投资最大的成本。
当然了,我们对后市经济趋势的整体判断,维持原判,只是如果出现一定的阶段性偏差,那就必须要从结构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
请记清楚,你所有的策略都必须来源于客观事实,绝非妄自臆测。
又是这么长篇的内容,希望我和你们并未辜负一起成长的时光。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论区套路,下期再会!提前预祝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