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初级会计实务重点归纳「2020初级会计实务必背考点」
第一章【本章要求】
掌握∶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内容;熟悉∶会计基本职能、会计目标、内部控制的要素∶
了解∶会计概念、会计扩展职能、 会计职业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
【常考点1】会计概念【常考点2】会计的职能【常考点3】会计目标【常考点4】会计基本假设【常考点5】会计基础【常考点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常考点7】会计职业道德【常考点8】内部控制基础
【常考点1】会计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如实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提供有用经济信息和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劲。
【常考点2】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其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使之达到预期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目标的功能。
【名师点拨】会计通俗的来说就是一份记账的工作,所以核算是会计的最基本的职能,为了保证核算内容的真实、完整、合法、合理,必然需要有监督来保驾护航,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保障。此外,会计可以根据所掌握的会计信息来预测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一些备选方案进行分析、决策,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作出评判。
【常考点3】会计目标/目的1.会计目标的概念
会计目标,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
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资料和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达到不断提高企业事业单位乃至经济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效率的目的和要求。
2.会计资料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资料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既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内部使用者又包括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出发点,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必须与投资者的决策密切相关。
因此,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应当如实反映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对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以及经济资源及其要求权的变化情况;如实反映企业的各项收入、费用和利润的金额及其变动情况;如实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等。从而有助于现在的或者潜在的投资者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效率等;作用:有助于投资者根据相关会计信息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有助于投资者评估与投资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风险等。
【常考点4】会计基本假设(2019年单选题;2020年多选题;2021年单选题)
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和空间范围以及所采用的主要计量单位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核算的空间范围。
强调: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更大一些。子公司既可以是会计主体,也可以是法律主体。
2.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强调】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指的是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月度。
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报告,从而及时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所以会计分期是对持续经营基本假设的延续。
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核算时主要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来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选择货币作为共同尺度进行计量,具有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其结果的作用。
【常考点5】会计基础(2019年单选题)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础,具体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看事不看钱)是指以取得收取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准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
收付实现制(看钱)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强调1】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强调2】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其中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强调】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相对应的两种会计核算基础。相较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下会计处理较为复杂,其会计处理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款项收付时间不一致时产生两种会计基础下确认的利润差额。例如,在商品销售收入已经实现而销售款项尚未收到时,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的当期收入和利润高于按照收付实现制确认的当期收入和利润。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者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属于权责发生制。(正确)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匀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属于权责发生制。(正确)
企业而以选择按权责发生制或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经确定,不得变更。(错误)
政府会计中的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正确)
【常考点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2019年多选题;2020年多选题;2021年单选题、多选题)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 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口诀:三可一相始终谨及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强调1】可靠性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
【强调2】可靠性首先要求保证会计信息内容完整要求,不能存在遗漏行为,其次企业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
例如,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评估时,不是基于应收款项的信用减值迹象的客观事实进行职业判断并获得评估结果,而是迫于股东或管理层压力提高当期利润或降低当期利润的主观意图,核算信用减值损失而达到操纵当期利润的目的。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例如,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评价和预测企业资产流动性和支付能力;在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同时区分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信息应当清晰明了、简明扼要,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与使用。
例如,对于财务会计报表中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项目,在财务会计报表的正表
中采用净额列示的,应在附注中说明相应已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财务会计报表中汇总合计列报的项目,如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存货等项目,应在附注中逐项列示说明明细核算信息。
可比性:①纵向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②横向可比∶要求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同一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实质重于形式: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例如,企业租入的资产(短期租赁和低值租赁除外),虽然从法律形式上于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从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租入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所以在会计核算上,属于承租方的资产。和第四章有关。
重要性: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强调】如果某项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①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②依据项目的功能、性质和金额大小。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核算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例如,企业对售出的商品很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对很可能承担的环保责任确认预计负债、对很可能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等。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例如,某企业将自行研制的软硬件为一体的商品进行销售,销售合约约定商品销售后还将提供免费维护和免费升级服务。如果企业不考虑商品销售后提供免费维护和升级服务将全部销售一次性确认为当期销售收入,属于提前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销售收入反之,如果企业在提供后续服务合约到期日再确认全部销售收入,则属于延后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销售收入。正确的会计处理应当按合理的比例在销售当期和后期维护及升级合约持续期间分配确认各期销售收入。
【常考点7】会计职业道德(2019年多选题;2020年判断题、多选题;2021年判断题)
会计职业,是指利用会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经济社会提供会计服务,获取合理报酬的职业。
(一)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正确认知会计职业,树立职业荣誉感;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
安心工作,任劳任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诚实守信: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职业谨慎,不弄虚作假;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信誉至上。
廉洁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公私分明、清正廉洁、不贪不占、保持清白遵纪守法,一身正气;坚持职业标准,严格自我约束,自觉抵制不良欲望的侵袭和干扰。
客观公正:端正态度,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依法依规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公正处理企业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坚持准则:熟悉准则;遵循准则;坚持准则。
提高技能:具有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技能的意识和愿望,不断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具有勤学苦练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技能水平。
参与管理:努力钻研业务,全面熟悉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参与管理。
强化服务: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吸收;作用上相互补充、相互协调。
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制度保障。
(二)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性质不同:会计法律-他律性∶职业道德-自律性
作用范围不同:会计法律→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客观性;职业道德→外在行为 精神世界
表现形式不同:会计法律一成文规定; 职业道德→成文规范 不成文规范
实施保障机制不同:会计法律→国家强制力;职业道德→道德
评价标准不同:会计法律→法律规定; 职业道德→行业行政管理规范 道德评价
(三)会计职业道德管理
1.增强会计人员诚信意识:(1)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意识;(2)加强会计诚信教育
2.建设会计人员信用档案:(1)建立严重失信会计人员"黑名单"制度;(2)建立会计人员信用信息管理制度;(3)完善会计人员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3.会计职业道德管理的组织实施:组织领导、广泛宣传、褒奖守信会计人员
4.建立健全会计职业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健全失信会计人员联合惩戒机制,明确联合惩戒对象、信息共享与联合惩戒的实施方式和惩戒措施。
联合惩戒措施主要有∶(1)罚款、限制从事会计工作、追究刑事责任等惩戒措施;(2)记入会计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将会计领域违法失信当事人信息通过财政部网站、"信用中国"网站予以发布,同时协调关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向社会公布;(3)实行行业惩戒;限制取得相关从业任职资格,限制获得认证证书;(4)依法限制参与评先、评优或取得荣誉称号;(5)依法限制担任金融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6)依法限制其担任国有企业去定代表人、董事、监事;(7)限制登记为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8)作为招录(聘)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业绩考核、干部选任的参考。
【常考点8】内部控制基础(2022年新增)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种资源、权力和活动的掌握、支配和牵制,使控制对象的各项活动不超出一定的控制目标范围。
(一)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控制要素,是指对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措施方法的系统的、合理的、简明的划分。合理确定内部控制要素有利于具体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1.内部环境,是指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2.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3.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和程度之内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方法和手段。
4.信息与沟通,是指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内部环境作为五要素之首的基础和环境条件;是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和环境条件
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实施控制的对象内容;
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方法和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贯穿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各要素之间;
内部监督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1.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2.资产安全完整;3.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二章会计基础:【本章要求】掌握∶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的分类、方法和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熟悉∶会计要素及其分类、会计计量属性会计等式∶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分类、成本会计基础、管理会计基础、政府会计基础。
【常考点1】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常考点2】会计等式【常考点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常考点4】会计科目和账户【常考点5】借贷记账法【常考点6】试算平衡【常考点7】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常考点8】错账更正方法【常考点9】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常考点10】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账务处理【常考点11】财产清查的分类【常考点12】成本会计基础【常考点13】管理会计基础【常考点14】政府会计基础
【常考点1】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2021年单选题)
会计对象是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进一步划分。
(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资产要素的分类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合同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包括∶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一年内能否变现)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不是潜在的义务)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按流动性分类,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款项、合同负债等;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等。(一年内能否偿还)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主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
(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对比∶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当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时,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支付条款;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或金额;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日常活动产生的收入通常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非日常活动产生的利得包括营业外收入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对比∶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1)与费用相关的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的结果会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的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
【常考点2】会计等式(2019年单选题;2020年单选题)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一)财务状况等式:财务状况等式=基本会计等式=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
即∶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二)经营成果等式:经营成果等式,亦称动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恒等关系的会计等式。即∶利润=收入一费用(广义);这一等式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常考点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2021年单选题)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指为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一般采用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以重置成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本入账现金等价物金额。盘盈固定资以重置成本入账。单选题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存货期末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使用权资产入账价值、 分期购买资产入账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你情我愿)
【常考点4】会计科目和账户(2021年单选题)
(一)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的分类(1)按照反映的经济内容(所属会计要素)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共同类(了解)
资产类:流动资产类:在途物资、 库存现金 、原材料、银行存款、材料成本差异 、其他货币资金、库存商品 、交易性金融资产、发出商品、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存货跌价准备、合同资产、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
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债权投资、累计折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使用权资产、累计摊销、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工程物资
负债类:流动负债:应付职工薪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合同负债
非流动负债:长期应付款、长期借款
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研发支出、合同履约成本、合同取得成本
损益类: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收入、销售费用、投资收益、管理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财务费用、资产处置损益、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2)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强调】并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设置明细科目。有的总分类科目就不设明细科目。
(二)会计账户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会计对象-六大会计要素-不同类别的会计科目-才有了账户(有格式和结构T型账户)
1.账户的分类如下∶
(1)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共同类账户(了解)。
(2)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总分类账户∶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
2.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很重要貌似无时无刻都在考)
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统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四个金额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面的公式∶本期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期末余额
【常考点5】借贷记账法(2021年判断题)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对应是单式记账法(只记一个方面)
(二)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作
1.基本结构: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账户左方为借方,账户右方为贷方。
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就登记减少额。至于借表示增加或减少,或者贷表示增加或减少,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与所记录经济内容的性质。
【强调】资成费 借增贷减 收负所 借减贷增
2.各类账户的具体结构资产类、成本类、损益类中的费用类账户结构都是借方表示增加额,贷方表示减少额。
其中,资产类和成本类账户余额方向一般与增加方向保持一致,在借方,费用类账户,期末余额全部都要结转出去,转到"本年利润"账户,所以期末无余额。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中的收入账户结构都是贷方表示增加额,借方表示减少额。其中,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方向一般与增加方向保持一致,在贷方,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全部都要结转出去,转到"本年利润"账户,所以期末无余额。
【强调1】资产、成本、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目期末余额方向一般与增加方向相同,收入类、费用类账目期末无余额,全部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
(三)会计分录及记账规则
1. 会计分录(1)含义∶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由应借应贷方向、相互对应的科目及其金额三个要素构成。
【名师点拨】对于一个初学者,想要写好分录就遵循三步,
第一步分析经济业务确定科目;
第二步确认增减,判断出增减之后根据不同科目的性质确定所对应的借贷方向;
第三步确认金额。
在书写分录的时候,注意格式,先借后贷;上借下贷,借贷错位。
【常考点6】试算平衡(2019年判断题)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通过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一)试算平衡分类
1.发生额试算平衡
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与所有账户的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必然相等。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强调】依据∶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余额试算平衡
指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与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保持平衡。
全部账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发方期末(初)余额合计
【强调】依据∶会计恒等式即"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1)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表。(2)如果试算表借贷不相等,肯定账户记录有错误,应认真查找,直到实现平衡为止。
考点:即便实现了有关三栏的平衡关系,并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①漏记某项经济业务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③同时多记少记且金额一致④记错有关账户⑤颠倒了记账方向⑥多记或少记并相互抵消
【常考点7】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2019年多选题、判断题;2020年单选题、多选题;2021年单选题、多选题)
一、会计凭证1.会计凭证的概念、种类:会计凭证是指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包括纸质会计凭证和电子会计凭证两种形式。每个企业都必须按-定的程序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如实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
会计凭证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分类∶
(1)原始凭证∶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
(2)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是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的分类:1按取得来源分类: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有关部门和人员,在经办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原始凭证,如领料单,产品入库单,借款单。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如购买原材料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职工出差报销的飞机票、火车票和餐饮费发票等。
2按格式分类:
通用凭证是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如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印制的全国通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
专用凭证是由单位自行印制,如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折旧计算表和工资费用分配表等。
3按填制手续和内容分类
一次凭证,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且仅一次有效的原始凭证。如收收料单、发货票和银行结算凭证等。
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的同类经济业务且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如限额领料单。
汇总凭证,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停合填制的原始任证,加发料凭证汇总表。
例如:专票就是外来的、通用的、一次的原始凭证。
2.原始凭证的1:基本内容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填制凭证单位名称:4:填制人姓名;5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6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7数量、单价和金额。
3.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1)记录真实;(2)内容完整;(3)手续完备;单位自制的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相关负责人的签名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或者财务专用章;从外部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或者财务专用章;对外开出或从外取得的电子形式的原始凭证必须附有符合《电子签名法》的电子签名;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或盖章。(4)书写清楚、规范;原始凭证要按规定填写,文字要简明,字迹要清楚,易于辨认,不得使用未经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大小写金额必须符合填写规范,小写金额用阿拉伯数字逐个书写,不得写连笔字。在金额前要填写人民币符号"¥",且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无分的,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写"00或符号"一";有不得用符号"一"。大写金额用汉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等,一律用正楷或行书字书写。大写金额前未印有"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写"人民币"三个字且和大写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到元或角为止的,后面要写"整正"字,有分的,不写"整"或"正"字,如小写金额为¥1007.00,大写金额应写成"人民币壹仟零柒元整"。(5)编号连续;各种凭证要连续编号,以便检查。如果凭证已预先印定编号,如发票、支票等重要凭证,在因错作废时,应加盖"作废"戳记,妥善保管,不得撕毁。(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原始凭证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7)填制及时。
4.原始凭证的审核—审核的内容∶(1)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2)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4)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二)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的种类
记账凭证按其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来划分,通常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记账凭证。
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
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不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
【强调1】对于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相互划转的经济业务,为了避免重复记账,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即对于从银行提取现金的业务,编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对于将现金存入银行的业务,编制现金付款凭证。
就是存现和取现只编制付款凭证。
2.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
3.记账凭证填制要求
(1)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完整、书写清楚、规范。除结账和更正错账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原始凭证。
(3)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4)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
(5)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如果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发生错误,按照错账更正的方法进行。
(6)记账凭证填制完成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4.审核: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科目是否正确、金额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正确、手续是否完备。
(三)会计凭证的保管
1.会计机构在依据会计凭证记账以后,应定期(每天、每旬或每月)对各种会计凭证进行分类整理,将各种记账凭证按照编号顺序,连同所附的原始凭证一起加具封面和封底,装订成册,并在装订线上加贴封签,防止抽换凭证。会计凭证封面应注明单位名称、凭证种类、凭证张数、起止号数、年度、月份、会计主管人员和装订人员等有关事项,会计主管人员和保管人员等应在封面上签章。
2.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遗失时,应取得原签发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始凭证的号码、金额、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
若确实无法取得证明的,如车票丢失,则应由当事人写明详细情况,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3.原始凭证较多时,可单独装订,但应在凭证封面注明所属记账凭证的日期、编号和种类,同时在所属的记账凭证上应当注明"附件另订"及原始凭证的名称和编号,以便查阅。对各种重要的原始凭证,如押金收据、提货单等,以及各种需要随时查阅和退回的单据,应另编目录,单独保管,并在有关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上分别注明日期和编号。
今年新增4.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单位内部形成的属于归档范围的电子会计凭证等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档案,无须打印电子会计资料纸质件进行归档保存;
(1)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来源真实有效,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和传输;
(2)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归档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
(3)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符合电子档案的长期保管要求,并建立了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子会计档案被篡改;
(5)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6)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不属于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
在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单位从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附有符合《电子签名法》规定的电子签名的,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档案,无须打印电子会计资料纸质件进行归档保存。
单位仅以电子形式保存会计档案的,原则上应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年初开始执行,以保证其年度会计档案保存形式的一致性。
5.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一般不得对外借出,确因工作需要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借出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其他单位如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使用单位会计档案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向外单位提供的会计档案复制件,应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并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名或者盖章。
注意:丢失的原始凭证,需要三个人批准;对外借出会计档案需要二个人批准。
6. 单位应当严格遵守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求,保管期满前不得任意销毁。会计档案达到保管期限的,单位应当组织对到期会计档案进行鉴定。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可以销毁;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会计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会计凭证不得销毁,纸质会计档案应当单独抽出立卷,电子会计档案单独转存,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二、会计账簿
1. 会计账薄的概念: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是重要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和会计(财务)报表的中间环节。
2. 会计账簿的种类:
(1)会计账簿按用途分:①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序时账簿按其记录的内容,可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特种日记账一般指的就是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②分类账簿∶是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
按其反映经济业务的详略程度,可分为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
总分类账簿,又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账户开设的,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
明细分类账簿,又称明细账,是根据明细分类账户开设的,用来提供明细的核算资料。
总账对所属的明细账起统驭作用,明细账对总账进行补充和说明。
③备查账簿∶又称辅助登记簿或补充登记簿,是指对某些需证
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备查账簿只是对其他账簿记录的一种补充,与其他账簿之间不存在严密的依存和勾稽关系。
备查账簿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设置,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2)会计账簿按账页格式分:
三栏式账簿,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适用于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以及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
多栏式账簿,在账簿的两个金额栏目(借方和贷方)按需要分设若干专栏的账簿,适用于在账簿的两个金额栏目(借方和贷方按需要分设若干专栏的账簿。适用于各种收入、成本、费用明细账。
数量金额式账簿,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中,都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 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务数量和价值量。适用于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明细账通常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3)会计账簿按外形特征分类:订本式账簿,适用范围为∶总分类账、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活页式账簿,适用范围∶各种明细账。卡片式账簿,适用范围∶固定资产明细账。
3:对账:
账证核对:是将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核对,核对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做到账证相符。
账账核对:是指核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主要有如下4种内容∶
(1)总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依据试算平衡);(2)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3)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核对;(4)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会计部门与物资财产保管或使用部门)。
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账实核对的具体内容∶(1)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逐日核对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3) 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核对是否相符等。
4.会计账簿的保管新增考点
会计账簿是各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料,必须建立管理制度,妥善保管。
(1)各种账簿要分工明确,指定专人管理。账簿经管人员既要负责记账、对账、结账 等工作,又要负责保证账簿安全。
(2)会计账簿未经领导和会计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批准,非经管人员不能随意翻阅查看会计账簿。会计账簿除需要与外单位核对外,一般不能携带外出;对携带外出的账簿, 一般应由经管人员或会计主管人员指定专人负责。
(3)会计账簿不能随意交与其他人员管理,以保证账簿安全和防止任意涂改账簿等问题发生。
(4)年度终了更换并启用新账后,对更换下来的旧账要整理装订,造册归档。
归档前旧账的整理工作包括∶检查和补齐应办的手续,如改错盖章、注销空行及空页、结转余额等。活页账应撤出未使用的空白账页,再编定页码,装订成册。
旧账装订时应注意∶活页账一般按账户分类装订成册,一个账户装订成一册或数册; 某些账户账页较少,也可以合并装订成一册。装订时应检查账簿扉页的内容是否填写齐全。装订后应由经办人员及装订人员、会计主管人员在封口处签名或盖章。旧账装订完毕,应当编制目录和编写移交清单,并按期移交档案部门保管。
(5)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满足《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有关规定的,可仅以 电子形式保存会计账簿,无须定期打印会计账簿;确需打印的,打印的会计账簿必须连续编号,经审核无误后装订成册,并由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字或者盖章。
(6)各种账簿同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一样,都是重要的经济档案,必须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保存年限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和任意销毁。保管期满后,应当按照规定进行鉴定,经鉴定可以销毁的,方可按照审批程序报经批准后销毁。
【常考点8】错账更正方法(2021 年单选题、判断题)考使用的情况
错账更正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划线更正法(红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
划线更正法:适用范围:结账前发现账薄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尚未过账前,记账凭证文字或数字发生错误也可用划线更正法。
红字更正法1.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发生错误
方法: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并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错账",并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以示注销原记账凭证;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用蓝字登记入账。
2.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
按多记的金额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内写明"冲销某月某日某号记账凭证多记金额",以冲销多记金额,并据以红字登记入账。
补充登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将少记金额用蓝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补记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少记金额",以补充少记的金额,并据以用蓝字登记入账。
总结考点:记账凭证无错,过账错误--划线更正法
记账凭证错误,导致账簿错误---科目写错了,金额写多了---红字更正法
记账凭证错误,导致账簿错误---金额写少了---补充登记法
【常考点9】会计账务处理程序(2021 年判断题)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者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
我国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与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原始凭证/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账
优点: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2.总账依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的,较详细,形成—-对应关系,便于查账。
缺点∶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
适用范围∶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原始凭证/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收、付、转)---总账
优点∶1.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
缺点∶1.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大;2.由于汇总转账凭证是按贷方科目归类汇总的,而不是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归类汇总的,因而不利于对日常工作的合理分工。
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总账
优点∶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易于理解,方便学习,并可做到试算平衡。
缺点∶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各个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利于对账目进行检查。
适用范围∶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常考点10】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账务处理(2022年新增)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以及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
会计软件,是指企业使用的、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计算机软件、软件系统或者其功能模块。
会计软件一般具有以下功能∶1.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直接采集数据。2.生成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3.对会计资料进行转换、输出、分析、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是指由会计软件及其运行所依赖的软硬件环境组成的集合体。
处于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控制、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信息化。
处于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决策支持信息化。
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二)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账务处理的基本要求1.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的界面应当使用中文并且提供对中文处理的支持,可以同时提供外国或者少数民族文字界面对照和处理支持。
2企业会计资料中对经济业务事项的描述应当使用中文,可以同时使用外国或者少数民族文字对照。
2.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应当提供不可逆的记账功能,确保对同类已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的删除和插入功能,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日期、金额、科目和操作人的修改功能。
3.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服务器的部署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数据服务器部署在境外的,应当在境内保存会计资料备份,备份频率不得低于每月一次。境内备份的会计资料应当能够在境外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时,独立满足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需要以及外部会计监督的需要。
【常考点11】财产清查的分类(2021年单选题)
清查范围:全面清查和局部(部分)清查
全面清查:(1)年终决算前;(2)在合并、撤销或改变隶属关系前;(3)中外合资、国内合资前;(4)股份制改造前;(5)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前;(6)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等。
局部清查:(1)库存现金,出纳人员应于每日业务终了时清点核对银行存款,企业每月至少应同银行核对一次(3)债权债务,每年至少应同对方核对一至两次(账实,发函询证)(4)流动性较大的财产物资,如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应根据需要随时轮流盘点或重点抽查;(5)对各种贵重物资,每月都应该进行清查。
清查时间:定期清查-般在年末、季末、月末进行清查
不定期清查:(1)财产物资、库存现金的保管人员变更时;(2)发生自然损失和意外损失时;(3)上级主管、财政、审计和银行等部门,进行检查和审计时,应依检查的要求和范围进行清查,以验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可靠情况性;(4)进行临时性清产核资时,要摸清家底。
清查的执行系统:内部清查:本单位内部自行组织清查工作小组内部进行清查,大多数财产清查都是内部清查。
外部清查:由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关、司法部门、注册会计师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情况需要对本单位进行的财产清查。一般来说,进行外部清查时应由本单位相关人员参加。
【常考点12】成本会计基础(2020年多选题)
(一)成本会计的概念
成本会计,是基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活动。成本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产品成本,是对成本计划执行的结果进行事后的反映。
产品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
1.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
①做好各项基础工作;②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③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必须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管理要求,工艺过程等予以确定。目前,企业常用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标准成本法等。
④遵守一致性原则;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估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在成本核算中,各种会计处理方法要前后一致,使前后各项的成本资料相互可比。⑤编制产品成本报表
2.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过程。
一般程序如下∶
(1)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2)确定成本项目。企业计算产品生产成本,一般应当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
(3)设置有关成本和费用明细账。如生产成本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产成品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等。
(4)收集确定各种产品的生产量、入库量、在产品盘存量以及材料、工时、动力消耗等,并对所有已发生生产费用进行审核。
(5)归集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并按照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予以分配,按成本项目计算各种产品的在产品成本、产品成本和单位成本
(6)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为了进行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核算,企业一般应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如果需要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还应设置"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科目。
3.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产品成本核算对象,是指确定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具体对象,即生产费用承担的客体。由于产品工艺、生产方式、成本管理等要求不同,产品项目不等同于成本核算对象。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制造企业:按照产品品种、批次订单或生产步骤等
农业企业:按照生物资产的品种、成长期、批别(群别、批次)、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劳务作业等
批发零售业:按照商品的品种、批次、订单、类别等
制造企业:按照订立的单项合同确定
房地产:按照开发项目、综合开发期数并兼顾产品类型等按照所采掘的产品确定
采矿业:按照基础电信业务、电信增值业务和其他信息传输业务等
信息运输、交通运输按照基础电信业务、电信增值业务和其他信息传输业务等
软件开发技术服务业:按照 科研课题、承接的单项合同项目、开发项目、技术服务客户等
文化企业:按照制作产品的种类、批次、印次刊次等
强调:制造企业∶
(1)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产品或管理上不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一般按照产品品种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2)小批单件生产产品的,一般按照每批或每件产品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3)多步骤连续加工产品且管理上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一般按照每种(批)产品及各生产步骤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4)产品规格繁多的,可以将产品结构、耗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产品,适当合并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4.产品成本项目
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经济用途,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一般可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项目。
5.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1)企业所发生的生产费用,能确定由某一成本对象负担的,应当按照所对应的产品成本项目类别,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
(2)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应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生产成本。
【强调】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以正常生产能力水平为基础,按照资源耗费方式确定合理的分配标准。
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结转成本。企业不得以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等代替实际成本。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等类似成本进行直接材料日常核算的,期末,应当将耗用直接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等类似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6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品种法:核算对象:产品品种,适用情形:单步骤生产或者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分步计算,大量大批,使用举例:发电、供水,采掘等。月末一般不存在在产品,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品之间分配问题。一般定期(每月月末)成本计算期不等于生产周期
分批法:产品批次 适用情形:单步骤生产或者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分步计算,单件小批,使用举例:造船、重型机器制造精密仪器制造等;也可用于一般企业中的新产品试制或试验的生产、在建工程以及设备修理作业等。月末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和在产品之间分配问题。不定期,成本计算期基本一致生产周期
分步法:各个加工步骤(分品种)适用情形:多步骤生产且要求分步计算,大量大批,使用举例:冶金、防治、机械制造等。月末需要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成本计算期是固定的,成本计算期不等于生产周期。
【常考点13】管理会计基础(2021年单选题、多选题)
(一)管理会计概念与目标1.管理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
2.管理会计的目标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
(二)管理会计要素及其具体内容
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包括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四项管理会计要素。
1.应用环境。管理会计应用环境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基础。
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内外经济、市场、法律、行业等因素,内部环境主要包括∶
(1)价值创造模式(2)组织架构(3)管理模式(4)资源(5)信息系统
2管理会计活动。管理会计活产
动是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开展,是单位利用管理会计信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方面服务于单位管理需要的相关活动。
3.工具方法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俱体手段,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时所采用滚动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战略地图、本量利分析、平衡计分卡等模型、技术、流程的统称。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
(1)战略地图。,是指为描述企业各维度战略目标之间因果关系而绘制的可视化的战略因果关系图。
(2)滚动预算,是指企业根据上一期预算执行情况和新的预测结果,按既定的预算编制周期和滚动频率,对原有的预算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逐期滚动,持续推进的预算编制方法。滚动预算一般由中期滚动预算和短期滚动预算组成。
中期滚动预算的预算编制周期通常为3年或5年,以年度作为预算滚动频率。短期滚动预算通常以1年为预算编制周期,以月度、季度作为预算滚动频率。
(3)作业成本法,是脂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过程。
(4)本量利分析,是指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和图示,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变动的规律性,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活动提供支持的一种方法。其中,"本"是指成本, 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量"是指业务量,一般指销售量;"利" 一般指营业利润。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如下∶营业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
(5)平衡计分卡,是指基于企业战略,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战略规划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具体的、相互平衡的业绩指标体系,并据此进行绩效管理的方法。平衡计分卡通常与战略地图等其他工具结合使用。
4.管理会计信息与报告管理会计信息包括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是管理会计报告的基本元素。
管理会计报告按期间可以分为定期报告与不定期报告,按内容可以分为综合性报告和专项报告等类别。
【常考点14】政府会计基础(2020年单选题;2021年单选题、多选题)
一、政府会计的概念
政府会计是会计体系的重要分支,它是运用会计专门方法对政府及其组成主体(包括政府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等)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现金流量、预算执行等情况进行全面核算、监督和报告。
我国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主要由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和政府会计制度等组成。
二、政府会计的特点
与企业会计相比,政府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双功能: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要素: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双基础: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双报告: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强调1】预算会计对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过腥中发生的全部预算收入和全部预算支出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财务会计对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
【强调2】政府决算报告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文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政府财务报告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文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以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三、政府会计要素(一)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1.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
2.政府财务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资产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名义金额。
负债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现值、公允价值
3.财务会计要素的类别: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1)
流动资产:指预计在1年内(含一年)耗用或者可以变现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资产、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自然资源资产等。
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指预计在一年内(含一年)偿还的负债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短期政府债券、应付及预收款项、应缴款项等。
非流动负债: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长期政府债券等。
(二)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
(三)政府会计核算模式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实现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全面、清晰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
【强调】预算会计下不作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
我是一位爱学习的宝妈,因为去年2022年初级会计的预习知识点没有更新完毕,再次真的抱歉,因为初级会计考试延期了,抓紧延期的时间大家都多学一点,2022年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