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存款利率调整机制迎来历史时刻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利率调整历史」
有关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利率将市场化下调的传闻甚嚣尘上。本以为这又是一次类似今年4月下旬各商业银行根据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下调2、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之举,但15日早上,当看到五大行同时更新官网上的人民币存款利率表时,笔者意识到,这意味着人民币存款利率调整机制迎来了新时代。
本次人民币存款利率调整有何不同?
从客观上来看,本次存款产品利率下调,已经是近年来的第三次,但前两次分别是2021年6月和2022年的4月,主要调整的都是一年以上人民币大额存单的利率,也就是人民币存款中偏市场化定价的存款产品。
而本次调整最大的不同,在于的调整范围扩大到了几乎所有存款产品,除了活期存款下调5b和3年期定存下调15bp之外,其余各品种均下调10bp。换言之,就是银行官网的存款挂牌利率出现了调整,这在历史上是只有存款基准利率调整才会出现的“殊荣”。举个例子,上一次银行官网存款挂牌利率调整还要追溯到2015年10月24日,而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存款基准利率由1.75%下调到1.5%,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存款基准利率出现调整。
图表1四大行挂牌存款利率表变化情况
项目
2015年10月24日利率(%)
2022年9月15日利率(%)
变化(bp)
一、城乡居民及单位存款
(一)活期存款
0.3
0.25
-5
(二)定期存款
1.整存整取
三个月
1.35
1.25
-10
六个月
1.55
1.45
-10
一年
1.75
1.65
-10
二年
2.25
2.15
-10
三年
2.75
2.60
-15
五年
2.75
2.65
-10
2.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
一年
1.35
1.25
-10
三年
1.55
1.45
-10
五年
1.55
1.45
-10
3.定活两便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次利率打6折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次利率打6折
二、协定存款
1
0.90
-10
三、通知存款
一天
0.55
0.45
-10
七天
1.1
1.00
-10
数据来源:四大行官网
本次调整意味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迈出关键一步
本次调整是有记录以来唯一一次存款基准利率不变而银行存款挂牌利率发生变化的历史时刻,是人民币存款利率调整机制的创新变革,可以看作是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步。这意味着未来银行挂牌存款利率将与存款基准利率部分“脱钩”,基准利率可能只是挂牌利率发生变化的充分条件,但不再是必要条件。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要求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5月9日,人民银行在发布的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专栏中披露,这一机制的建立,可促进银行跟踪市场利率变化,提升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能力。鉴于今年以来10年国债市场收益率中枢已经下降了15-20bp,而1年期LPR利率也下降了15bp,那么本次存款挂牌利率调整5-15bp,也就成为了新调整机制下顺理成章的事。
可以预计,未来存款基准利率将作为“压舱石”长期存在,而商业银行存款挂牌利率将会更多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年期LPR贷款利率进行灵活调节。
存款利率市场化下调的意义及影响
本次存款挂牌利率的市场化调整,本意还是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目的是在疫情后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的当下,减轻银行负债成本,保障银行稳健经营,从而引导银行更积极地投放信贷,并进一步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
那为什么不选择直接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笔者认为存款基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压舱石”,会给市场强烈的方向性预期,在目前通涨肆虐全球,各主要央行纷纷步入超预期加息轨道的当下,基准利率的调降会给内外部投资者强烈的刺激效应,容易对金融市场产生冲击,进而加大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而使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存款利率调整更加灵活,经济不佳—市场利率下行—则降,经济复苏—市场利率上行—则升,不会给投资者太强的宽松预期。
那么从实际情况来,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调整整个利率市场有什么启发呢?长期来看,以债券市场为代表的市场利率与银行存款市场化利率走势是趋同的。当然,两者的变化轨迹通常会有时间差,前者更灵活,后者调整相对缓慢。从这个角度分析,本次存款挂牌利率的市场化调整,其实是政策和银行体系对当前市场利率走势的一种追加认同,意味着10年国债收益率现阶段在2.6%-2.7%的区间波动是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换句话说,债券利率短期能在当前中枢水平附近站住,流动性和杠杆可能不会成为影响债市的关键因素。至于中期以后,则还是要看9月、10月的信贷投放表现以及基本面的恢复情况。
而对于今年余下几个月的货币政策,笔者认为政策利率进一步调降的空间有限,但鉴于四季度有2万亿的MLF到期量,人民银行通过降准置换MLF的方式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可能并不小。
(作者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