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务重组的原因「庞大集团债务重组过程」
在2010年之前庞大集团都保持着“中国汽车销售服务十大企业集团”第一名的荣誉。2011年,庞大集团上市并成为国内首家通过IPO实现登陆A股的汽贸集团。
随后,庞大集团多次进行股票定增和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持续地快速扩张中企业累计直接融资总额近200亿元。
2015年,庞大集团和国信证券签署具有强烈高杠杆性质的“股权收益权互换协议”。
2017年,庞大集团的财务报告显示,归属企业的营业利润仍有5.77亿元。2017年4月庞大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
庞大集团因合同买卖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导致企业的信用级别不断降低。由于企业信用风险问题,银行累计抽贷达到162亿元,让庞大集团的处境更加雪上加霜2019年3月庞大集团未能按时兑付16年发行的债券,正式构成违约。
2019年5月13日,冀东丰公司向唐山中院提出对庞大集团进行重整的申请。唐山中院经审查后认为符合重整条件,并指定庞大集团清算组担任管理人。
债券违约风险成因大多可归集到外部环境、经营管理两个方面因素,那庞大集团到底为何会出现破产重组呢?
外部环境因素1、宏观经济下行
一般来说,市场行为必定受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庞大集团也不例外。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发展不景气,商品价格持续走低,经济增速放缓。
同时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我国债券市场所处的经济大环境已经逐渐恶化。
根据各国对债券市场的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债券违约事件在宏观经济发展不景气与经济增速放缓时,会大规模出现。
以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与GDP来展示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同时与债券违约数量变化趋势作同期横向对比。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的众多经济指标中较为直接有效的。虽然我国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GDP就开始下滑,但到2012年为止,我国GDP增速依然能保持在10%以上。
可是从2013年开始,我国GDP增速开始呈现急速下滑现象,增速下降到10%以下。
同时,我国的债券市场,债券违约数量出现了与GDP增速变化趋势相反的逐年上升趋势。到2015年,我国GDP增速已经下滑到7%以下,在2016-2017年增速保持平稳,可到2018年我国GDP增速又出现了严重下滑的情况,与此同时,债权违约数量变化呈现快速上升走势。
GDP增速下滑会使得购买方对各行业产品需求量的减少,购买方的经济能力下降,购买力持续下滑,这会导致同行业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从而引起公司利润达不到预期,进一步会影响公司对到期债权的偿付。
宏观经济因素属于企业无法规避的系统性风险,在考虑外部环境因素时,务必加以考虑。宏观经济不景气时,必将出现更多的债券违约事件。因为,在面临购买方需求减少以及公司投资能力下降时,企业资金获得量较少。
此时,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自身利润缩减,以及企业战略的定位无法与市场步伐保持一致,将会导致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减弱,导致企业发生债权违约的可能性增加。
2、行业发展不景气
(1)汽车行业遭遇寒冬
不同的行业都有其发展规律,当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企业获得资金渠道较多,不管是在企业经营利润还是外部融资上,都较容易获取足量资金。
此时,行业内公司信用评级较高,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极低,企业融资成本较低,也就很少会发生债券违约事件。
一旦在行业经过成熟期之后,行业整体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部分企业会经过高速发展期,处于成熟期或者衰退期。
在此时,行业内必然会有部分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导致发生信用风险和债券违约。
此外,由于行业已处于成熟期,会不断有新企业进入。此时,已经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行业顶端企业,则会出现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利润空间不断缩减的情况。这些都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因此,处于行业顶端的企业发生信用风险、债券违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自2017年第三季度以来,汽车行业的景气指数开始出现降中有升,整体急速下降的趋势。这表明,汽车行业已经处于成熟期或者已经进入衰退期。
此外,汽车行业属于生命周期性较强的行业,行业的景气与否,与行业内公司债券违约数量的变化趋势直接相关。
(2)行业产能过剩
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高速增长,目前已经处于成熟期,趋于饱和。我国汽车行业从2001年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乘用车在2015年突破年销量2000万辆大关,在购置税优惠等诸多利好的刺激下在2016年达到2357万辆。
近年来,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持续突出,随着经济形势的出现下行趋势,政府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但是随着国内消费能力的下降,尤其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急速降低以及贸易形式的不断紧张,国内的汽车行业显然已经处于寒冬之中,汽车产业链环节中的经销销售同样面临着巨大压力。
3、政策监管趋严
政策制度对于债券违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隶属于监管体系层面。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管委员会、交易商协会、中央银行等管理不同种类的债券。不同监管机构的监管尚未统一,这就在管理方面造成了一些问题。
例如,对于发行人而言,当单一债券市场难以满足其债券发行需求时,可以通过其他债券发行平台为其融资。
由此一来便很难确保发行人的债券发行规模满足整体资产规模的要求,这也就为随后的债券违约埋下伏笔。另一个层面则是政策制度的实施层面。
一般来说,政策的研讨、制定和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时间上的差异往往使政策的实施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另外,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我国不断加强环境治理政策法规的制定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企业治理成本的增加将减少公司利润进而导致兑付风险的增加。
经营管理因素1、运营管理不当
(1)投资激进
汽车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汽车存货对资金需求量巨大。庞大集团通过购买土地扩充经营网点,更加重其债务压力。
2011年上市前其资产负债率已高达90.55%。并于2011-2012年进一步加大杠杆,导致资产规模大幅增长,负债率也再次上升。其资产包含以整车为主的存货、以经营网点土地房屋为主的固定资产和以土地使用权为主的无形资产。
庞大刚上市时,资金充裕开始进入加速扩张状态,而广汇也处于高速扩张期。2011年,广汇汽车先后收购了唐山中润等30多家汽车销售公司,而在2014-2018年的5年中,庞大的发展起起伏伏,逐步走了下坡路,但广汇却从竞争中进一步扩充的了企业实力,成为排名第一的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
庞大集团的固定资产包括运输工具、机器设备及房屋及建筑物,无形资产大部分是土地的使用权。
自行开发建造的房屋及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分别作为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
其在建工程主要是汽车专卖店工程和汽车卖场工程。庞大集团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在2015至2018年间都小于广汇集团数额,而投资性房地产2015至2017年都在44000万元左右,而广汇的投资性房地产则都不到8000万元。
同样是投资扩张,广汇的收购、投资是扩张其4S店等经营网点,增加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而庞大集团则是主要增加投资性房地产。庞大集团投资性房地产大幅高于广汇集团,而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却远小于广汇集团,这说明即使在扩张阶段,庞大集团也没有真心投入生产、建设4S店,而是激进投资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房地产。
这表明庞大集团不仅是汽车经销商,更是隐性的地产商。与其他汽车经销商合并、收购、租赁开店的模式不同,庞大集团是通过购买土地开设经营网点。
在上市之前,庞大集团拥有房屋和土地资产已达57.08%。上市后,相应资产规模达到了153.50亿元。四年内,住房和土地资产规模增长了168.92%,土地储备方面位居同行之首。
虽然近些年土地价格上涨,房产迅速增值。但庞大集团过于忽视经营,导致其经营性现金流较少甚至亏损,资金链面临断裂。
即庞大集团没有平衡好投资程度与现金规划的关系。而手中房产并不能短时间变现拯救资金流,故最终发生债券违约。
但因其房产具有一定价值,故违约后选择破产重整来进行后续处置。庞大集团与广汇集团都在经济上行时期,迅速扩张扩大规模化。
但不同的是,庞大集团投资布局不以建设经营网点为主,而是以买地建店的形式扩张,反映在投资性房地产金额偏高。
而广汇集团的投资布局则是围绕主营业务,购买固定资产、通过增加在建工程来扩充经营网点,尤其是高端品牌网点的建设。
具体到投资的开发项目方面,广汇集团在互联网方面的投资,多为为主营业务服务,以及加强衍生业务、保险业务,提升维修售后服务来增加客户留存率。与阿里巴巴集团的线上合作也是为了更好地为销售车辆而服务。
同时,开发ERP、CRM等系统,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反观庞大集团,直接投资2.6亿金额到车联网等与主营业务无关,后来证明损失惨重的网约车项目。不但不能更好地服务自己的主营业务,因不是自主开发,不能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无法准确了解项目真实情况。
在投资扩张效果上,广汇集团因转移战略到售后、衍生服务,抵消了整个行业整车销售毛利率偏低甚至亏损的负面影响,加上较早积极布局高端品牌网点的建设,毛利率依然维持在行业较高水平。
而庞大集团毛利率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之下,盈利能力下降,为后续的债券违约埋下伏笔。
(2)业务结构质量差
2014年之后,广汇仍然在继续扩张,但扩张的方向却并不相同。以广汇汽车上市后的第一年为例,这一年中它收购了77家4S店,包括12个高端品牌和65个中端品牌。
反观庞大集团的优质资源和高端品牌较少,主要以汽车超市和综合市场以及4S店为主。
首先从披露情况来讲,庞大集团便没有具体售后服务列项的区分。而广汇集团则是把具体售后服务的每一项如维修服务、佣金代理、汽车租赁的收入和成本都列示出来。
从毛利率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整车销售毛利率整体行业都偏低,即使是广汇集团毛利率也只有3.86%。而经销商的主要盈利点则在售后业务,广汇集团维修服务毛利率大35.7%,佣金代理和汽车租赁的毛利率更是超过70%。
广汇集团的其他业务方面,广告费收入和服务费毛利率也在60%以上。2018年庞大集团因资金链紧张,加上急于清理积压库存,整车销售的毛利率则低至-7.54%,高毛利率的售后服务收入只占营业收入的10.4%。
品牌结构的不同导致了两家经销商不同的承压能力。在2014年上市后,广汇集团进行了三步改革,分别是内部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4S店布局调整,改称为"中西部,中高端"、发展融资租赁业务。而庞大则是单纯的业务线扩张。
另外,庞大开始多方面的业务投资,例如建立线上养车品牌,合资北汽新能源建立合资销售公司等。除此之外,庞大还试图切入网约车市场,这一行业前期需要大量投入资金补贴用户。
滴滴打车到2018为止在网约车上已经亏损200多亿,庞大集团却对此视而不见,对车联网项目投入2.6亿却收益甚微。以上这些业务对资金需求量极大,导致庞大的资金链危机进一步加剧。
(3)没有进行合理的风险管控
庞大集团在接下来几年内,仍然持续发债,没有任何风险管控意识。相比之下广汇汽车的风险管理做得很好,现金流充足,其销售品牌的结构更能抵抗风险。
同样都是大规模扩张,与庞大集团逐渐走向没形成落鲜明对比的是广汇集团在扩张中存活并且日渐壮大。在中国汽车经销商历史上,庞大在出现债务危机以前一直是行业标杆企业。
在2011年之前,庞大长期稳居中国汽车经销商榜首,而广汇集团排名其后。企业的经营并非不可以投资扩张,也不是所有的投资扩张都会引起债券违约。
而是要对企业自身实力进行合理评估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做出相应程度的投资布局。
在盈利能力与收益质量方面,庞大集团的净资产收益率不超过3.00%,扩张的资产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收益。
而广汇对资产的投资使得其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其中,庞大集团经营活动净收益和利润总额比例出去2018年外,都不及70%,而广汇均在90%以上。
由此可见庞大集团的正常经营带来的现金流极少,在主营业务方面的投入、收益都甚微。
此外由于庞大集团在售后衍生业务的布局缺失,以及高端网点建设的缺乏,使得其销售净利率只有不足1%。
虽然目前汽车行业整车销售毛利率普遍偏低甚至为负,但是维修售后业务,以及豪华车销售的毛利率依然可观。除主营业务外,庞大集团在其他项目上的投资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总体投入资本回报率在这三年中最高时也只有1.41%。在企业的资金结构方面,庞大集团由于其买地建店的扩张模式让其资产负债率与房地产公司无异,三年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0%。
庞大集团的产权比率几乎是广汇集团的2倍,说明其自有资本占总资产比重较小,长期偿债能力较弱,反映了庞大集团财务结构不稳定,资金结构不合理。营运能力方面,庞大集团的总资产周转率及应收账款周转率都较广汇集团低。
偿债能力上现金比率与广汇集团相差不多,但都处于较低水平。庞大集团主要通过长短期借款和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方式,让其财务费用大幅提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在2016年之后都下降为负。
庞大集团主要以长短期借款、融资租赁和公司债券进行融资。而广汇长期与各大金融机构保持战略合作关系。
其附属公司广汇宝信为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为公司获得境外金融机构融资提供重要渠道。广汇集团通过债务类融资工具、股权类融资工具、及资产支持股权化等多种渠道进行融资。
综上,庞大集团没有根据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进行合理扩张。企业经营风险较大,属于激进投资扩张。
2、战略决策失误
(1)斯巴鲁品牌代销遭遇困境
斯巴鲁是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旗下一家从事汽车制造的分公司。庞大集团自2004年以来一直在销售斯巴鲁汽车,并创建了批发加零售的销售模式。
庞大与日本富士中公株式会社签订合同,收购了斯巴鲁40%的股份,成为首家与汽车制造商建立合资销售公司的经销商。
在斯巴鲁品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庞大集团是其三大代理商之一。斯巴鲁的销售为庞大集团贡献了巨大的利润,是庞大利润的重要来源。
高峰时期庞大集团累积销售斯巴鲁汽车超50万辆,是斯巴鲁汽车在中国市场总销量的50%以上。
当时庞大与斯巴鲁以轻资产带动高收益,使得双方获得双赢。但随着SUV产品种类的增加以及市场竞争的同质化,斯巴鲁销售车型面临严峻挑战。加上庞大集团没有生产资质,使斯巴鲁无法实现本土化生产。
而庞大集团不愿放弃单车高额利润,使得斯巴鲁产品定价与售后服务价格在市场上偏高。
在其他进口SUV产品降低价格之后,斯巴鲁的市场竞争力日益削弱。作为斯巴鲁的股东,庞大集团在对斯巴鲁的销售方面不肯让利,导致其在市场价格与售后维修价定价不合理,严重影响其销售份额。
同时斯巴鲁本身依靠庞大集团在国内保有量有了一定保障之后,斯巴鲁并没有趁胜追击加速发展,而是研发缓慢,技术落后、研发新车型少,难以跟上国内购车者对于品牌产品的喜好变化。
斯巴鲁的发动机系统屡出问题,经常收到用户投诉有漏油、烧机油等问题,斯巴鲁在中国上销售的所有车型都未能幸免。
2018年4月27日,日本斯巴鲁公司公布了一份关于修改新车燃效和尾气检查数据的调查报告,确认了旗下出行存在数据修改行为。这一公告揭露了斯巴鲁汽车为降低制造成本,篡改排放数据的造假行为。
除双方各自的问题,双方之间的合作也存在不足。斯巴鲁是汽车制造商,庞大是汽车经销商,而斯巴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几乎有庞大全权代理,即斯巴鲁与中国市场之间永远隔着一个庞大,斯巴鲁无法快速感知并应对中国市场上瞬息万变的变化。
这种对市场快速反映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斯巴鲁在产品定位方面存在偏差。2011年,斯巴鲁中国达到销量高峰5.7万辆,但此后便连年下滑,2017年斯巴鲁在国内销量仅为3.1万辆。
斯巴鲁销量较同期下降34%,斯巴鲁集团无法继续提供足够利润,庞大集团甚至出售部分4S店来维持现金流。庞大集团品牌代销遭遇困境。
(2)收购萨博失败
2010~2011年是国内汽车经销商集中上市的阶段,两年间共有7家汽车经销商上市融资。
这是由于汽车经销行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日益稀缺的土地使得经销商经营成本上升、日益激烈的厂商竞争使经销商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加上经销商在汽车产业链中所处的弱势地位,经销商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发展紧迫感。
为此大部分经销商都采用收购兼并、扩大规模来扩大规模效应,进而提高对生产商的话语权,提升利润空间。在此阶段需要巨额资金支撑,上市便是募集资金的手段之一。
因此这两年汽车经销商格局剧烈变动,各大经销商都在到处收购兼并,其中排行第20位的正通汽车收购排行第9名的中汽南方将这场经销商收购战推向顶峰。
庞大集团也不例外采取了收购信丰田等多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取得阿斯顿豪华跑车代理权、买断高端改装车厂商巴博斯的中国总经销权等措施。
但庞大不同的是将收购范围超出汽车流通业,扩大至生产商——萨博。萨博是由瑞典飞机和斯堪尼亚汽车公司合并组成的汽车公司,是欧洲处于领先地位的高档汽车品牌之一。
其核心品牌价值在于高超的安全性能、独具一格的设计以及其航空科技技术。萨博创造出许多汽车新技术并改革了行业标准,是汽车行业涡增压等技术和全球汽车安全领域的领导者。
199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购入萨博50%股份。2000年通用汽车公司完全收购萨博,达到100%控股。
2011年7月庞大集团联合青年汽车以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7亿)收购萨博汽车有限公司和萨博英国有限公司,并与青年汽车、萨博汽车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同时向萨博汽车支付45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5亿)的购车预付款。
而至2011年10月23日,萨博汽车对外宣称拒绝这两家中国公司100%收购其股份的提议,单方面终止与庞大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的合作。至此庞大集团收购萨博事件进入进退两难的局势,如果现在退出收购,之前的投资将损失殆尽。
庞大集团只能回避继续注资的可能,但仍坚持收购。在2011年11月1日庞大集团披露的收购资产后续进展公告中提到,庞大集团和青年汽车还预计以不超过25亿元向萨博汽车增资,其中庞大集团出资不超过10亿元。
即庞大集团最终将付出将近14亿元用于收购萨博汽车相关的出资及增资,持股比例不超过萨博股份的四成。
庞大集团从最初的合作到后来的全面收购,庞大集团对于萨博汽车的投资计划一再扩大。
2011年12月,瑞典汽车宣布与青年汽车以及中国银行共同商谈投资萨博汽车,并制定重组方案。萨博汽车的股权结构变为瑞典汽车持股50.1%,青年汽车持股19.9%,中国银行持股29.9%,而庞大集团则退出合资公司。至此,庞大集团竞购萨博失败,并无法拿回前期投入款项。
由此可知庞大集团在收购萨博前资产负债率已经很高,均在80%以上。在2011年上市融资之前资产负债率更是均在90%左右。
营业收入方面,在收购萨博之前,庞大集团营业收入逐年递增,2009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2010年同比增长52%。庞大集团的每年净利润也都在6亿元以上。此次收购萨博失败对庞大集团的业绩颇有影响。
一方面,萨博汽车自身深陷股权变动、审批权纠纷导致不能完成重组并恢复生产,庞大集团已向萨博支付的4500万欧元购车预付款无法追回,需就此部分预付款计提坏账准备。另一方面,庞大集团本身也处在融资阶段,萨博的并购与庞大集团获取融资有很强的关联性,收购萨博失败也意味着庞大集团一些本该进行的的融资活动受此影响无法顺利进行。在收购萨博后,营业收入增长率剧烈下滑。相较于收购前均在45%以上的同比增长率,2011年庞大集团营业收入增值率仅为3%,2012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为4%。虽然2013年营业收入增长率达11%,看似略有回升,但这是源于本年赎回2012年购买的民生银行货币性基金导致的。
这笔资金给庞大的资金链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对其自身盈利能力并没有带来根本的改变。
2011年后,庞大集团营业利润与净利润大幅下降。收购萨博后四年的平均净利润较收购萨博前四年的平均净利润少8亿元,下降幅度达107%。
巴鲁代销遭遇困境和收购萨博失败两大战略决策失误是庞大集团走向违约的重要转折点。两个事件都发生在庞大集团上市的2011年的下半年。
2011年下半年庞大集团股价距离下跌,上市股价即为历史巅峰,且此后股价再未升回至上市时期。
3、公司治理混乱
(1)家族管理模式的弊端
庞庆华持有公司股份27258万股,占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30%,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是盛诚企业持有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31日,法定代表人庞庆华,经营范围为企业策划、企业管理咨询、对中小企业投资(限省内)。目前公司未从事具体业务。
盛诚企业将其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中除经济权利之外的其他一切权利都交有庞庆华行使,公司18名自然人股东与庞庆华之间存在一致行动人。
由此可见,庞庆华为庞大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可以通过行使表决权、管理职权等方式控制公司的生产经营和重大决策。庞大具备家族企业的特点,主要管理岗位均由唐山一带庞庆华的亲友老乡任职。
受此影响,随着后来庞大的发展扩张和集团化发展,公司管理理念却未能向现代化转变。
从庞大2018年在任的董事、高管经历可以看出,庞大集团管理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缺少年轻血液,与具备现代化管理经验的职业管理人员。加上汽车经销行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
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汽车经销专业服务人才,尤其是具有专业知识、市场运作和经销业务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庞大集团的人才供给逐渐落后脱节。
庞庆华的想法虽然顺应市场趋势,并不断提出拥抱互联网,开展物流业务、叫车业务等新兴商业模式,但由于缺乏能够将其想法落地的运营团队,大多计划都不能实施。
(2)粗放式管理的危害
尽管对于经销商来说,有必要通过扩大规模和增加市场份额来获得与厂商的话语权,以便在加盟4S点和赢取厂商返利中取得优势。
但是,从数十家店扩展到数百家甚至数千家的时间太短,一旦管理能力没有跟进提高,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会为未来的损失埋下伏笔。
如果经销商自身管理和销售能力不强,真正依靠的是厂家的品牌实力和政策支持,一旦失去品牌经营代理权,便会使经营陷入危机。目前汽车行业已经从增量竞争转变为存量竞争。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在高增长时期很容易养成粗放式经营的习惯。以产能为例,东风悦达起亚、长安福特、海马汽车等多家大型自主品牌尚未达到产能利用率的70%。先比之下,日本和德国的管理和产能利用更加高效。
宝马、戴姆勒在华合资企业产能利用率已超过90%,本田、丰田两家日系车企在华合资企业产能利用率高达100%。在存量时代,用户需求越来越高,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成本控制能力和维修售后能力越来越成为汽车经销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这种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水平。
庞大如今陷入债券违约,而广汇集团仍是业内利润最高、规模最大的公司,并且正在不断壮大便是因为其精细管理和不断提高的管理能力。
广汇集团在提升管理能力方面,围绕“架构调整——流程优化——信息化建设”为主线,结合“总部——区域平台——4S点”的三级管理结构及ERP系统全网应用。
2014年提出建设的ERP系统于2015年2月便正式上线。而庞大集团虽也在2014年提出建设ERP系统,而直到2018年也没有全部上线应用。
加上经销商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若无法进行客户培育及维护客户关系,厂家可以轻易更换经销商,依靠他们的品牌实力迅速重新占领市场,而经销商则不能。
庞大集团在爆出债券违约问题后,五菱率先进行断供也证明了这一点。庞大集团没有在自身经营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经销商的价值在于手中隐藏着多少忠实客户。
而庞大集团只注重车辆本身的销售而忽略了自己公司的品牌价值。经销商不依赖于所经营产品的品牌实力,而是应该精细化管理,通过维护客户关系提升服务水平,打造自身的管理和品牌价值。
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经销商的发展,如何能够更加精细化进行业务团队的管理,做好经销商自身品牌建设能力是当前经销商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