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逻辑推理社」
8月22日全国银行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新一期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呈非对称性下降,1年期LPR利率为3.65%,较上一期下降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利率为4.3%,较上一期下降15个基点。2022年内,5年期以上LPR已累计下降35个基点,创下2019年以来LPR调整幅度的最大记录。
LPR是金融机构对其最优质的客户报价的贷款利率,而普通的贷款利率是在LPR的基础上增加风险溢价以及利润而形成的。1年期LPR利率是消费贷款与短期经营贷款利率的报价基础,而5年期LPR利率是住房按揭贷款及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报价基础(主要构成是房贷)。这次调整略超预期地降低了5年期以上LPR,表明了稳住房地产行业的态度。
实际上,这一轮LPR的调整早有诱因:尽管上半年经济呈恢复态势,但最近的经济发展再显疲态,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为7561亿元,比上期减少3191亿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社会融资规模代表了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融资数额,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和个人从银行借到的用于生产消费的贷款,而这取决于银行能放贷的钱(货币供给)和企业和个人需要借的钱(融资需求)。
通过分析7月央行的数据,可以发现货币供给相对稳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依旧保持充裕,对应的数据M1增长率为6.7%、M2增长率为12%。因此,社融规模的减少说明了7月以来社融需求侧的疲软。一方面是因为6月份社融超出预期的表现透支了7月份的社融份额;另一方面受经济环境和房地产下行叠加的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意愿与能力减弱,资质优良的企业不愿意贷款,资质较差、急需资金的企业通不过银行的审查,最后造成的结果是银行空有资金在手,却无人可贷,流动性在金融体系内空转,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失效。
而进一步从社融结构来分析,呈现政府融资需求增加,企业居民融资进一步收缩的特点。7月政府债券净融资3998亿,同比多增2178亿,人民币贷款4088亿,同比少增4303亿,企业债券净融资734亿,同比少增2357亿。
结合今年上半年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540亿,公共预算支出128278亿元,地方政府逆势增加融资以维持财政支出缺口;而排除了政府的融资变动后,民间融资需求的萎缩程度比社融总量减少表现得更为严重。从企业部门来说,小到街边餐馆,大到腾讯、华为等行业巨头,都在经济下行中深受影响,比如2022上半年华为较去年同期利润下降约163亿元,喊出“活下来”口号,腾讯裁员30%,大幅度砍掉亏损项目。营收下降、业务线收缩、成本控制等现象发生在各大互联网公司,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与缺乏良好的投资机会使得企业的表内外融资出现缩减。从居民部门来说,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488亿元,整体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个体削减支出,增加储蓄,消费贷款与按揭贷款增量减少。
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居民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出现了阻塞,偏宽松的货币无法转化成信用,银行体系释放的流动性无法有效地转化为投资生产与消费,核心原因在于投资收益与资金成本的利差缩小,投资利差决定了市场预期,而目前投资者持负面预期。当投资者估计回报率只有5%,而银行贷款利率接近5%甚至高于5%时,那么投资者最好的选择就是不投资。解决办法在于,要么增加投资预期收益,要么降低资金成本。
从LPR的作用机制来看,LPR的调整本质上就是通过降低资金成本,改善居民和企业的投资意愿,是一种典型的价格型工具。首先,LPR的下降有助于我国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降低,通过降低企业短期的流动资金成本与长期的投资借债成本,为企业降负,带动企业的支出。其次,5年期以上LPR下降会带动房贷利率下降,提振居民的住房购买需求,许多银行的房贷利率现在已经保持和LPR同等幅度的变动,可以降低购房者的资金成本,经过计算100万元的30年期等额本息贷款,在此次利率调整后,可以少付3万元利息。最后,通过调整LPR释放出政府稳定房产、稳定经济的信号,仍旧将支持房地产的发展并作为支柱产业带动经济恢复。
但从作用效果来看,未来有待于进一步加大LPR调整力度、出台相应的财政配套措施。当前的LPR调整仅仅起到预期引导的作用,收效甚微。当然一次性过度的LPR下调可能引起市场的剧烈波动,所以通过逐渐加大LPR的下调力度,既具有灵活性,也能观测市场的反应,确定合适的调整幅度。财政政策不应盲目在传统的基建项目扩张,而是应用于效益更高的领域,甚至以大量消费券的形式为居民消费提供动力,增加货币的流转速度,促进生产供给提升。
关键在于强化市场的预期与投资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进一步刺激实体发展,重点投资技术突破型产业,通过高回报与高增长带动经济复苏,增加居民的收入,完善收入二次分配,改善预期投资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