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利好因素「债券市场大跌」
8月中旬以来,经济延续弱复苏态势,昨日央行超预期降息减少了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叠加海外经济衰退预期等因素,在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的共同推动下。后期看,机构配置热情高涨且基本面环境仍利好债市,短期房贷利率下调对地产的稳定效果待观察,经济大概率维持弱复苏态势,债市延续强势格局的概率较大。
广义基金大幅增持国债和政金债,机构配置热情高涨。最新公布的2022年7月债券托管数据显示,中债登和上清所债券总托管规模环比增加0.18万亿元。其中,7月中债登新增托管量较上月少增17313亿元;上清所减少托管量1245亿元,较上月多减5985亿元。分券种看,稳增长政策要求2022年新增专项债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7月地方债发行显著收缩,地方债新增托管量1290亿元,较上月少增12871亿元,主导中债登总托管量较上月大幅少增。7月社融总量走弱,结构不佳,实体融资需求恢复受阻,叠加银行间流动性宽裕,商业银行负债端压力较小,同业存单净融资额收缩,7月同业存单托管量减少2932亿元,较上月少增5269亿元。7月国债新增托管量2708亿元,较上月多增654亿元。
从机构持仓看,7月除保险与广义基金外,其余各类机构均减持债券,保险与广义基金的增持以利率债居多。减持债券的机构中,除证券公司外,其余机构主要减持同业存单,这一方面是由于实体融资需求回升受阻,商业银行负债端压力不大,同业存单净融资额收缩,另一方面是由于商业银行以及广义基金等主要配置力量增持国债,对同业存单形成一定挤压。此外,美联储加息进程推进下,境外机构延续减持态势。
银行间市场杠杆率方面,资金宽裕情况下7月杠杆率仍处于高位,平均值为105.80%,较上月的105.91%有所回落,但仍处于相对偏高水平。7月银行间杠杆率仍处于高位,对应7月资金面保持充裕且隔夜价格维持较低水平。
央行降成本“减负”稳预期,LPR仍有下行空间,债市不改强势格局。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分别下行5个基点和15个基点。LPR再现非对称降息,凸显政策层面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的诉求。1年期LPR下行,将带动消费贷和短期经营贷利率下行;5年期以上LPR下行,将带动按揭贷以及基建、制造业等中长期贷款利率的下行。
一般情况下,LPR下行有利于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刺激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升。但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的症结主要在于预期较弱,且疫情散发随时会对生产、经营和消费环节产生扰动,居民收入和企业盈利都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因此,融资成本的下行对融资需求的刺激作用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的效果仍有待观察。
本次LPR非对称下行意在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当前房企的问题在于资金流紧张,稳定居民购房意愿是缓解房企资金流紧张的有效途径。仅就贷款利率下行而言,对稳定居民购房预期的效果或较为有限,仍需适度放开限售、限购、限贷等措施的配合。同时,LPR下行有利于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刺激企业融资需求,且可以缓释实体经济存量负债压力。2019年8月LPR报价机制改革以来,LPR一共出现过8次下行,前7次短期内基本未改变股市和债市的原有运行方向。长期看,LPR下行对市场的影响更多依赖于宽信用的效果。后期在疫情仍有反复,居民和企业预期仍然存在较高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年内LPR仍有望下行。
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但财源压力值得关注。最新公布的7月财政数据显示,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981亿元,同比-9.2%;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6751亿元,同比增长6.4%。收入端:7月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同比降幅收窄6.5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的拖累收窄9.5个百分点,主要因为留抵退税步入尾声。此外,土地房地产相关税降幅扩大,消费税同比回落,与7月房地产销售市场偏弱及消费增速回落互相印证。支出端:民生拉动明显上升,基建拉动回落,主要因为结构性就业压力下,财政加力稳就业,疫情多地散发下卫生健康支出增加。当前收支矛盾较往年明显增加,需关注地方支出压力。
留抵退税步入尾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度有望自低位逐渐向季节性水平回归,但房地产行业对土地出让收入的拖累将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目标下,地方财政支出端比较刚性,目前已出现个别省份调减预算支出的情况,后续若无增量财政支撑,不排除更多地方调减支出的可能。另外,地方稳财源压力也较大,财政政策需加快落地。近期疫情和高温限电限产又对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稳财源压力仍较大。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货币政策已在长短端同时超预期降息10个基点,前期布置的财政政策也将进一步显效。(作者单位:新湖期货)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