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村民饮水「山东省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常明清 聊城报道
近年来,聊城市水利局农村饮水工作紧紧围绕“一县一张网、供水一家管、城乡一个价、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要求, 加快补齐农村供水工程短板,全面加强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着手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截至2021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集中供水率达到98.5%,490万多农民群众因农村饮水工程受益,24.9万贫困人口饮水得到了保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实施水源置换工程,让群众通上“安全水”。
聊城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市大部分区域浅层地下水含盐量高,深层地下水含氟超标现状,提出了以平原水库供水为主,优质地下水为辅的思路,推进水源置换,解决农村饮水问题。
临清、冠县、莘县、高唐、度假区依托平原水库,以长江水、黄河水为水源,建设6座标准化净水厂,实现了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置换,解决了286万人饮水问题。东阿县、茌平区、开发区、高新区以东阿沿黄一带优质地下水为水源,通过建设6座供水厂、城市管网延伸等措施,解决了100万人的饮水问题。东昌府区、阳谷县采取平原水库水和优质地下水相结合,建设3座净水厂,通过并网联网,解决了106万人饮水问题。
以一县一网为目标,实现“同源、同质、同网”,让城乡同饮“一碗水”。
聊城市水利局坚持民生为上、治水为要,以实现“一县一网”供水为目标,着力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优化水源、水厂、水网布局,通过新建水源工程等方式,以大水源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以“大水厂、大管网”建设为重点,新建扩建一批大水厂,依托原有骨干管网,对乡镇水厂、单村供水工程进行并网联网,扩大规模化水网覆盖面。仅2019、2020两年,建设5处水厂、2座蓄水加压泵站,铺设各级管网供水7500公里;截至2020年底,全市农村供水工程由2018年的201处合并提升为15处,形成了以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为主的农村公共供水体系,聊城市供水工程规模化率达到100%,目前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率已达到90%以上,该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强化资金保障,多方筹资提升村级管网,让群众吃上“舒心水”。
做足“水”文章,补齐民生短板。为有效破解农村供水融资难、村级管网跑冒滴漏严重问题,2021年以来,引导各县(市区)在学习借鉴省内外农村供水、管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多渠道筹资,全力推进村级管网改造提升。到2021年全市共完成1000多个村庄改造任务。2022年以来,各县(市区)抢抓国家鼓励地方发行专项债券重要机遇,加大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的使用额度,共争取地方债券资金额度13.13亿元,计划2023年底全面完成村内管网改造任务。
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让群众喝上“明白水”。
针对农村供水原有计量设施精准度差,人工管理成本高、精细化水平低的问题,聊城市大力推进建立“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智能化运管体系。其中,冠县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水源、水厂、管网运行监测系统,设置压力监测点100多处、在763个村头安装智能化远传计量设备,实现流量、水位、压力、水质等数据的在线监控,有效解决了“跑冒漏”问题,提高了供水保证率;东阿县投资1000余万元,在240个村安装预付费智能化计量水表4.2万块,改变传统“下井抄表、上门收费”的水费收缴方式,水费收缴率由60%提高到100%,水费收缴难题成为历史,同时也增强了用水、收费的透明度,让群众喝上了“明白水”。
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驶入“以水养水”良性轨道,让群众用上“长流水”。
为保障农村供水工程长期良性运行,聊城市成立11家农村供水公司,“统一”服务人口占比超过90%以上,较好的实现了有效的监管和快捷化服务。县(市区)全部设立“116”农村饮水监督电话,并通过网站公示及各类新媒体宣传,畅通渠道,对村庄调度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妥善解决,让农民群众用上“长流水”。
责编:田明栋
审核:李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