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债的前世今生是谁「永续债信托是什么」
作者:严沁雯
永续债是什么?顾名思义,永续债(Perpetual bond)是一种没有明确的到期日,或者说期限非常长的债券,一般由主权国家、大型企业发行。被视为“债券中的股票”,是一种混合型债权工具。
除了没有到期日,永续债还具有高票息、附加赎回条款以及利率调整条款等特点。
具体来说,发行人不仅拥有债券赎回的选择权,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发行人选择不赎回,其利率将会上升以补偿投资者的潜在风险。同时,发行方还可设置利息递延支付权,这意味着利息支付可以不受次数限制递延,前提是未分配股利。
对于发行方而言,永续债的偿还顺序在一般债券之后,大部分可以计入发行主体的权益资本,因此可以降低资产负债率、以及对其他优先级债券的违约风险和增强信用资质;而对于投资者而言,永续债票面利率较高,虽说不能在一个确定的时间点得到本金,却可以按期获取利息。虽说投资者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但是长久期和权益属性使得其风险小于普通股。
根据具体规定条款的不同,不同永续债的“股性”和“债性”会有所区别。举个例子,若是债券偿付顺序靠后或是利息支付递延时间长,这意味着其“股性”越强,投资者将面对相对较高的收益和风险;而“债性”强,意味着其收益和风险会相对较低。
由于具备上述这些特点,永续债作为一种融资工具深受发行人和投资者的青睐。
永续债的发展历程实际上,距离世界上第一只永续债出现,已经过去几个世纪。
据了解,目前关于永续债的最早历史记录是荷兰水务管理机构1648年发行的永续债,距今已有超过370年的历史。该永续债票面利率5%,与当时的国债利率相当,但后来降至2.5%,是现存最古老的永续债券。
值得一提的是,这只债券至今还在继续付息。目前拥有此债券的持有人之一为耶鲁大学。2015年,耶鲁大学曾派专人远赴荷兰收取利息,12年的利息合计136.20欧元,按照彼时利率约为153美元。
近十年来,国际市场上永续债券迎来了大规模发行。在2013年全球债券二级市场交易中,永续债占比较小,约12000亿美元左右,主要以美元和欧元计价。
在永续债的发行主题中,银行占比最大,约为63%,其次是非银行金融企业,占比约为25%,另外12%的发行人为工业企业和政府机构。
经过多年的历史,永续债在国际债券市场上的发展已接近成熟。而在我国,属于创新工具的永续债经历了比较具有特色的发展历程。
早期国内的永续债主要以2013年底武汉地铁推出的可续期企业债以及国电电力(600795)发行的永续中票,这类“概念性永续债”为主要代表。之所以说是“概念性永续债”,是因为这类债券虽然具有永续债的一些基本特征,却在一些方面缺乏明确规定。
以武汉地铁推出的“13武汉地铁可续期债”为例,作为国内首只永续债,该债券规定发行人拥有永续债券每5年续期5年的续期选择权,不过利息递延支付等条款却并未见规定。重要的是,由于当时对永续债能否计入权益缺乏明确的规定,武汉地铁将这一债券计入了应付债券科目,而不是权益类科目。
永续债之所以受到发行主体的青睐,一方面因为其能够将提高票面利率来延期债务的权力握在企业手中,另一方面在会计计量上,可以在不稀释股权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降低资产负债率。武汉地铁发行的永续债未能计入权益类科目,也就是并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014年3月,财政部发布《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明确,若发行人对于金融工具不存在支付本息的义务,那么金融工具可计入权益,否则计入负债。这一规定的出台,将永续债对于发行主体资产负债率的改善意义放上台面。
随后,在国内发行了越来越多的永续债债券类型,除了可续期企业债和永续中票,还包括可续期定向融资工具、可续期公司债以及永续次级债。2014年9月,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国内首支可续期定向工具;2015年1月,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国内首支永续次级债券;2016年3月,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行国内首支可续期公司债。
数据显示,我国永续债发行规模在2013年-2017年分别为33亿元、678亿元、3874亿元、3252.58亿元和3996.50亿元,2015年之后规模迅速扩容。东方证券研报称,截至2018年11月,我国今年永续债发行规模近5000亿,市场上非金融企业永续债存续规模已超1.5万亿元,债券数量超过了100只。
而我国监管部门则继续针对永续债的发行明确了发行处理方式和要求。
2017年12月20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预审核指南(四)特定品种——可续期公司债券》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业务办理指南第3号——可续期公司债券业务》,明确规定公开发行可续期公司债券,累计计入权益的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公司最近1期末净资产的百分之四十,累计计入权益的债券余额的计算范围包括公开发行的可续期公司债券、可续期企业债券。
此外,可续期公司债券申请在交易所上市或挂牌应当符合发行人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均需达到AA 及以上。
东方证券研报显示,目前我国永续债的发行主体大部分集中于AAA和AA 的高等级资质,企业性质以地方国有企业为主,行业分布集中在建筑装饰、综合、交运、公用事业和采掘等重资产行业,这部分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基本在50%以上,因此对发行永续债需求较高,比如恒大集团就曾引入千亿永续债以降低杠杆。
商业银行与永续债由上文可以不难看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情况不同,对于我国的非银行业来说,永续债已经不再陌生;而在银行业,由于目前尚未出现银行作为主体发行永续债的案例,永续债算一种创新工具。
众所周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资本缺口压力。
据了解,银行资本分为核心一级、其他一级和二级。其中,核心一级主要就是普通股,其他一级主要就是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则是一些二级资本债。
按照过渡期内的安排,到2018年末,系统性重要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9.5%和8.5%,其他银行在这个基础上分别少1个百分点,即10.5%、8.5%和7.5%。
然而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数据显示,多家银行仅高出监管要求1个百分点左右。其中,四家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到12%,五家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不足9.5%。一些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幅低于监管要求,个别农商行甚至出现负数。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润留存补充是补充资本的内源。然而近年来,银行利润增长乏力,导致通过这一渠道补充资本的空间非常有限。另一方面,今年以来,股市大幅下行,大部分银行仍处于破净状态,上市银行的融资途径缩窄为向原股东定增。除此之外,表外资金回表对资本占用也使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压力加大。
据新华社报道,近一个月,已有7家A股银行披露了资本补充计划进度,其中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与农商行。但对于非上市的中小银行而言,资本补充工具相对较少,资本补充面临压力。
在银行业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成了当务之急。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融资工具,永续债发行虽说在银行业是头一回,但信号自今年年初开始就已通过我国金融监管层传出。
2018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无固定期限的资本债券,包括但不限于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券。3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提出要增加资本工具种类,包括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务工具等。
到了今天(12月2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推动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的消息使未来银行发行永续债成为了“板上钉钉”事实,虽然具体政策尚未出台,国内多家银行却已经开始筹备。
目前已有银行针对永续债的发行作出了回应,据证券日报,中国银行今年6月底在股东大会批准了发行不超过400亿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减记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并在持续研究有关发行方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