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违约常态化 基金投资者如何 避雷 「信用增强债基金风险在哪里」
投资者对债券的违约风险往往缺乏充分的认识。面对债券违约日益常态化,对以基金方式参与债券投资的投资者而言,应该如何避免“踩雷”?
“五一”节刚过,盾安集团爆出的450亿元债务危机牵动了市场各方神经。
然而,这只是债券风险事件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信用债违约事件频发。据Wind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共有49起信用债违约事件。而2018年以来已有20多只债券出现违约。其中,有的企业债券除实质性违约外,企业主体还有大量债券尚未进入兑付期。
频频发生的债券违约,犹如悬在公募基金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让基金投资者诚惶诚恐。
在投资者眼里,债券违约与己无关,反正机构会刚性兑付。然而,2014年“11超日债”正式宣告违约,已经打破了刚性兑付。资管新规中引人关注的一项就是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指出,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从而打破刚性兑付的行业陋习。
在打破刚兑的要求下,公募基金要避开违约债雷区,一方面需要多策略防控信用风险,另一方面要完善信息披露,减轻投资者损失,避免非理性赎回。上周五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证监会也已经关注到市场债券违约的案例比较多,已经提醒相关部门及交易所重点做好风险的提前排查、预警、监测和综合研判,以及对已经发生的违约事件和案例进行风险处置和相关的日常监管工作。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不仅要仔细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还要知道购买产品的风险在哪里、运作方式是怎样的,要选择平台大、信用甄别能力较强的基金公司旗下产品。投资者还要留意自己的基金投资组合,关注定期报告中信息披露情况,是否有可能会发生违约状况的债券出现。此外,基金是一揽子的债券组合,即使有个别债券不幸“触雷”,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分散“触雷”后带来的损失。
俞悦
原标题:信用债违约常态化 基金投资者如何“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