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银行理财巨亏18万「购买银行理财本金会亏损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吴崇远 实习生 吴冰冰
在很多人印象中,银行理财产品一直都是“稳赚不赔”的。正因如此,它也深受不少投资者的喜爱。不过最近大家可能会发现,在股票、基金下跌的同时,就连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收益也开始减少,甚至有的人本金都亏损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来源:CFP
1】每天都是几百几百的亏!银行理财也“不保本了”
“股票、基金亏了我可以理解,但我怎么都想不明白,在银行买的稳健型理财产品也会亏这么多……”最近,杭州市民张阿姨向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报料,表达了心中的郁闷。
今年年初,张阿姨在一家大型银行购买了一款稳健型理财产品。“我看产品页面上,预期的收益有三点几,想想总比银行存款要高一些,也肯定比买股票要靠谱一些,没想到前两天打开手机银行一看,发现连本金都保不住,已经亏了好几千,早知道还不如存定期了。”
张阿姨眼下的心情,不少投资者也都体会到了。
统计数据显示,近期受到国内外股票和债券市场共振调整的影响,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一定回撤。截至3月18日,全市场28822只银行理财产品(包含银行发行的和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中,有2003只产品单位净值在1元以下,亏损超10%的有20只产品。
“买银行理财就是图个安全,现在连本金都没了,那和股票基金有什么区别?”杭州市民刘大伯告诉记者,他在某大型银行买了二十万元的理财产品。“前段时间,我看每天都是几百几百的亏,真当肉痛哟。”
与此同时,银行理财经理们也都忙着向客户解释出现“亏本金”的情况。“有些客户购买了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会来向我们咨询,每天要做大量的解释工作。”一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今年央行“资管新规”开始正式执行。“新规”中提到,对资产管理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而银行理财也打破刚性兑付,不再保证保本。“以前我们买银行理财,一般要到到期后才能看到收益,而‘净值化’后,银行理财收益每天公布,就像基金一样,因此有些投资者看到理财收益呈现‘过山车’的样子,往往就会变得敏感。”
2】大额存单“更香了”,一度堪比“双十一”秒杀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也随机走访了杭州多家银行了解理财产品情况。
在市区一家招商银行网点内,几位市民正在办理业务,一旁的理财专区显得空空荡荡。网点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来购买银行理财的市民的确比之前少了一些,不过仍有一些有需求的客户会在咨询理财经理后继续购入。“我们的固收类产品包括固定期限类、灵活类等理财产品,也有属于债券型基金的‘固收+’,风险等级在R2(稳健型)和R3(平衡型),之前买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渤海银行一位理财经理表示,虽然近期理财产品收益有所波动,不过银行针对客户会推荐不同种类的理财方案,除了理财产品,还有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我们会根据客户自身的投资经验,能承担的风险范围以及资产的配置情况给予不同的推荐方案,一般的长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在3.1%-3.2%之间。”
广发银行一位理财经理表示,近期还是不太推荐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建议大家多方面分区块进行投资,满足资金多方面需求。
银行理财“不保本”,也让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将目光重新转向了银行的定期存款。
“最近在线上咨询大额存单和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市民明显多了不少,线下每天也有十几位市民来网点咨询办理。”工商银行某网点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像市面上三年期的大额存单,最近就比较“香”:存款20万元起步,年利率3.35%,定期存三年。“一般大额存单在年后会比较火爆,很多市民春节收到了压岁钱,或者领到了年终奖,年后就会考虑把这部分资金存起来。”
渤海银行的一位理财经理也表示,近期来银行办理定期存款的市民不少。“20万起步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3.55%,存这个的市民挺多,如果手头上资金不多的,可以考虑三年期或者五年期的定期存款,起存金额在一万元以内,年利率分别为3.30%和3.85%。”
一位银行理财规划师告诉记者,之前银行大额存单一度非常火爆,甚至堪比“双十一”秒杀:“要放出大额存单前,我们会先和有意向的客户沟通,方便及时在线上办理,每次刚放出来没多久额度就没了。”
来源:CFP
3】业内专家:银行理财投资者教育亟需加强
说到这里,还得和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眼下不少银行理财产品会出现“亏本金”的情况。
以前,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能实现“保本”收益。尤其像一些大型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隐含着“刚性兑付”,即使出现本金亏损的情况,银行也会采取措施填补本金。
2018年4月,央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求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净值化,同时要求“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根据“资管新规”的规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资管产品,不是存款,因此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如果金融机构对理财产品承诺保本,那么就是一种违规行为,可能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甚至有的理财产品净值回撤到“1”以下,也就是出现“不保本”情况,但并不是说已经出现了亏损。“银行理财产品一般都有封闭期,在产品没有到期前,任何净值变化都只是一个参考,不代表最终到期会亏损。而且,目前保本型理财产品已经全部清零,只要是理财产品就没有是 ‘保本’的。投资者如果真的要确保“保本”,只有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两种相对风险较低的投资方式。”
在一波又一波“投资理财热”下,银行理财产品正成为不少人的选择。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显示,2021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预计2022年理财市场规模将突破30万亿元大关,投资者将超过1亿人。董希淼表示:“一方面当下资管新规已经正式实施,银行理财市场打破刚性兑付势在必行,而金融市场复杂多变,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另一方面随着理财产品门槛降低,大量普通者投资者进入银行理财市场,一些投资者缺乏金融知识,理财投资经验相对不足,我认为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正确看待市场变化,平衡好风险和收益刻不容缓。”
董希淼认为,让投资者知道哪些理财产品和投资方式适合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要重视投资者教育,建议金融机构将投资者教育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公司治理体系,组织开发通俗易懂的入门级投资者教育教材、书籍;通过与短视频平台合作,制作传播经济金融和理财投资知识短视频,还可以应用金融科技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向不同的投资者推送个性化的金融知识和理财技能,提高投资者教育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更方便投资者进行自我教育。”董希淼强调,投资者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金融素养,提升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