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负债调整「缩债对股市影响」
作者
张继强分析员,SAC执业证书编号: S0080511030010; SFC CE Ref: AMB145
杨 冰分析员,SAC执业证书编号: S0080114010014
事件
我们在11月18日进行了中金固收研究团队“债券资产配置策略调查2016年第8期”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在四个小时内收到273份有效问卷,在此对结果做简要分析汇总并做以点评,以飨投资者。
评论
本期调查结果显示:1、对于宏观经济,投资者最关注的主题是联储加息和货币政策。对于1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走势,半数投资者认为增速将小幅下行,也有30%投资者选择“——”型走势。而如果经济增长超预期,更多投资者认为可能性将源于“财政发力、PPP给力”。
2、对于股市,债券投资者的选择更加乐观,这算是距离产能美?对于未来三个月内股市的走势,约有60%的投资者选择了“震荡上行”,而在上一次,这个数字为44%。在大类资产中,股市超越了美元成为最受看好的品种。不过,归结到对股市策略的选择上,仍以“波段操作”为主,少有投资者选择“趋势交易”。对于看好的板块,投资者的看法则较为分散。
3、债市方面,投资者的观点相对谨慎。对于10年国债收益率短期高点,各有40%的投资者选择了2.9-3.0%和3.0-3.1%。对于债市是否已经迎来熊牛拐点,更多投资者认为尚待观察。至于介入时点,投资者的选择分化较大,今年12月、明年1月及明年春节各有不少投资者选择。而在债券大类资产中,转债及EB最受看好,间接印证投资者更加看好权益市场。
4、对于转债,随着股市情绪回温,投资者对转债市场的情绪也明显好转。估值预期方面,有44%的投资者认为估值将小幅上移,我们编制的转债估值信心指数甚至创下了15年以来的新高。对于转债市场的表现,看涨者合计占比67%,我们编制的转债市场表现信心指数也明显回升,为15年10月以来的高点。
我们对此作以点评如下:
Q1: 2017年您最关注的宏观主题会是?
A1: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联储加息与货币政策分化的投资者最多,随后依次为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海外再通胀与特朗普新政。
点评:找到主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6年两个最大的宏观主题:海外是负利率,国内是供给侧改革。负利率是今年资产配置的最大主线,有供给约束、长久期、绝对收益高的资产成为最大赢家,比如一线城市房地产、长久期高等级信用债、优质股权甚至黄金。而国内的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煤炭等供给约束显现,人为调节产能利用率,去产量而非去产能。叠加资金充裕、低库存、需求小幅改善,黑色系出现上佳表现。与此同时,去产量对宏观而言带来紧缩效应,去产能不明显,企业不会因为价格上涨而进行投资并融资,这导致债券市场的基本面根基并未动摇。不过,负利率已经处于极致状态,目前开始出现动摇,我们需要思考新的主题是什么?
我们的看法与调查问卷不同。我们认为全球开始新的政治周期是最值得关注的主线。首先,明年还有德、法等国家大选,不排除出现类似特朗普当选等事件再次发生;其次,特朗普新政如果得以执行,将对经济、通胀甚至货币政策等产生巨大冲击,成为扭转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最大变量;再次,中国将于明年迎来19大换届,加之看齐意识下,微小的政策调整都可能构成市场的大趋势,值得关注新趋势的形成。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特别提醒关注进可攻、退可守的类期权资产的表现。
而全球货币政策分化、再通胀预期和中国经济走势也是重要关注点。目前全球经济美国稳、欧洲乱、日本弱,如果特朗普新政实施,已经处于潜在增长率附近、就业形势较好的美国就有可能出现再通胀。而美联储主席耶伦在18年方面临替换风险,美联储的独立性保持,且关注通胀和就业,在再通胀背景下,加息速度有可能超预期。叠加特朗普对贸易保护、能源自给等政策,或有助于减小贸易逆差,强势美元对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冲击值得关注。
Q2:您认为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走势相比今年?
A2: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略超半数的投资者都选择了“小幅下行”,选择继续“——”型的投资者也占30%。此外,认为经济将小幅上行的投资者占18%。
点评:市场对此有很强的共识,看似超预期可能性也不大。长期经济增长走势取决于人口与劳动生产率,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渐行渐远。而中国结构改革尚未见到实效,未来将向低劳动生产率的服务业倾斜,资源向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等低效率部门配置,劳动生产率提升难以一蹴而就,各方都需要接受经济增长中枢台阶式下行的新常态。
2017年来看,外需或有小幅好转,但需要关注贸易保护主义的扰动,仍存在不低的变数。补库存行为可能会对经济增长做出一定的正贡献。基建投资借由PPP的推广、地方政府资金充沛仍将对经济增长起到托底作用。消费争议较大,或将受益于低利率环境,但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带动今年消费增长的汽车、地产均将有所弱化,尤其是农民由于粮价补贴力度减弱,加上居民加杠杆买房弱化资产负债表,都将构成挑战。去年靠金融,今年靠地产,前三季度房地产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达到8.02%。明年房地产销量下降已成定局,房地产开工存变数,仍是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点。
Q3: 您最重视特朗普上台后可能执行的哪项政策?
A3:调查问卷显示,基建及财政刺激最受投资者重视,随后依次为贸易保护等政策、对货币政策施加影响。选择其他选项的投资者相对较少。
点评:我们认同基建和财政刺激最值得关注,这是特朗普反复提及的政策主张,实施的可能性较大。同时,美国基础设施建设陈旧,在低利率环境下搞基建,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不过,问题在于,政策的执行时间和力度都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短期仍停留在预期层面。至于对货币政策施加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言过其实,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抨击存在互相矛盾之处,美联储很可能继续保持独立性,依据通胀和就业数据行事。而贸易保护等对中国影响较大,不过可能较竞选言论会有所缓和。
Q4:您认为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如果超预期可能源于?
A4:调查问卷显示,选择“财政发力,PPP给力”的投资者最多,第二梯队则为“地方换届结束、19大召开后凝聚增长共识”、“房地产投资等未如预期下行”以及“特朗普刺激政策外溢等等引发外需回暖”。
点评:同Q2。
Q5:您认为什么因素才能触动中国央行货币政策重新放松?
A5:调查问卷显示,更多的投资者选择“房地产等带动经济下行超预期”和“汇率压力缓解”,选择其他选项的投资者相对较少。
点评:我们基本同意问卷结果。货币政策已经转为“真稳健”。第一,前期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第二,宽松货币政策的弊端如资产泡沫正在显现,也如全球反思负利率的大环境相悖。短期经济增长情况好于预期,后续财政政策如果能更加配合,货币政策面临的稳增长压力减弱;第三,央行面临的汇率、资产泡沫、金融风险三大制约仍在。尤其是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的制衡作用尤为明显。
我们去年底曾提到人民币汇率“短期看大妈(1月1日新换汇额度)、中期看美联储、长期看自己”。目前看,上述几方面不算有利,新换汇额度即将到来,贬值幅度预期明显超过已经大幅下降的理财收益率,12月份美联储加息已经没有悬念,房地产泡沫导致中美资产价格水位差拉大。而央行仍同时需要维护外汇储备安全、避免汇率与资产价格、企业外债等形成共振、避免大幅贬值预期的形成,汇率对国内货币政策形成了明显的制约。我们期待12月份美联储加息、1月份新换汇额度落地等之后,加上美元持续强势或许反作用于美国经济,届时人民币贬值压力或有阶段性缓解。
Q6:您认为央行“缩短放长”的用意在于?
A6:调查问卷显示,选择“变相抬升资金成本倒逼去杠杆”的投资者较多,也有不少投资者认同对冲外汇占款和倒逼金融机构拉长负债久期。
点评:我们认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特征是量管够、价不变、期限拉长。从央行的用意来看,无意于制造钱荒,近两周净投放资金预计很大程度上源于外汇占款流失。但中美利差、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体系加杠杆都决定不会轻易降低资金价格,以免传递错误信号。但经济内生动力仍较弱,抬升利率又面临基本面的制约。面对不确定的外汇占款状况,且公开市场操作量庞大,如果金融机构严重依赖于滚隔夜,对央行操作的精细化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也孕育金融风险,这或许是央行倒逼市场拉长负债久期的一个重要考量。至于“变相抬升资金成本倒逼去杠杆”,或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债市过低的息差水平导致对资金面成本的敏感度异常高,这是市场需要反思之处。
值得特别提及的是,近期非银机构处境杠杆,MPA考核等影响日益明显且更为频繁,投资者戏言“资金每月紧两次,每次半个月”,隔夜回购加点普遍在30-50bp。甚至出现了欠配的资管产品宁愿出钱给缺钱的资管产品,而推迟配债的现象。这对理财-委外模式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委外之所以表现为很强的配置力量,在于被动做多(代理人机制下委外机构更敢于做多)、杠杆操作,但目前杠杆能力更强的特点难以体现,所谓配置力量也失去威力。无论如何,我们在《谁贡献趋势?谁贡献波动?》中提到靠资本利得才能生存是不稳定的体系。
我们在近期提到,三季度同业理财是理财规模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但同业理财期限短、稳定性差、同质性强,且更容易受到货币政策冲击,孕育中期不稳定性。
Q7:您认为2017年银行理财规模会?
A7:调查问卷显示,约65%的投资者选择“小幅扩张”,选择“规模停滞”和“大幅扩张”的投资者各占19%和10%。此外,有6%的投资者认为理财规模将会萎缩。
点评:市场对此看似对此有很强的共识。去年股灾是导致理财飞速发展的触发剂,证金公司向虚拟经济中定向注入资金,而大量资金从股市中出逃,全社会缺少投资渠道,银行有动力借势扩张。推动今年理财扩张的因素仍在于中收、规模比拼等,而缺少投资渠道也导致需求很强。理财由于存在流动性和期限错配,一般很难接受规模的大幅缩小。但理财新规即将出炉,监管日趋严格,理财资产和负债端面临倒挂风险,理财发展的速度放缓已经没有悬念。
Q8:您认为2017年股市的回报驱动因素将主要是?
A8:调查问卷显示,选择“相对价值驱动”的投资者较多,“业绩驱动”、“流动性驱动”和“情绪驱动”也各有略超三分之一的投资者选择。
点评:不难看出,股市还缺乏清晰的做多主线。相对房市、债市,股市的相对性价比已经不差,这是很多债券投资者反而认为股市更可能存在机会的原因。不过,业绩驱动来看仍不显著,PPI与CPI的剪刀差缩小更像是上游行业与中下游行业的业绩再分配。在总需求仍不强的背景下,下游行业能否成功将成本压力顺利传导值得关注,否则就变成了“煤炭税”,当前的宏观环境仅支持整体盈利的小幅改善。在央行货币政策稳健的背景下,流动性驱动更多发生于存量资金的资产配置行为。我们之前多次探讨过,房地产火爆不再,会从资金磁吸效应减弱、资金再配置和信贷资金外溢(其他行业资金需求弱)等利好股市资金面,但需要时间,更多是锦上添花。国家队的行为、IPO和再融资、限售股解禁等市场资金面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整体偏正面。最后,情绪因素往往是市场表现的同步且放大器,密切关注新政治周期开启过程中的改革举措。
Q9:您认为中国债券内因为主(融资需求 配置行为)的状况是否已经发生了逆转?
A9:调查问卷显示,接近一半的投资者选择了“否”。选择“是”和内外因“同等重要”的投资者大约各占四分之一。
点评:我们认为从14年初开始,城投等严监管、融资需求萎缩、“开正门、堵偏门”是本轮债牛的最大宏观基础。去年的股灾导致金融资产供给减少、理财膨胀导致表外配置行为成为债牛延续的主线。但随着美国进入加息周期,我们已经无法忽视海外因素对中国债市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对货币政策的制约,以及特朗普新政对经济层面的影响。
Q10:您在未来三个月看好哪类资产的投资机会?
A10:调查问卷显示,选择股市的投资者最多,其次为美元等外币资产,而选择债券、房地产(一二线城市)的投资者相对较少。
点评:这与我们的微观感受较为接近,股市和美元资产是市场的热门话题。有趣的是,去年年底债券市场投资者也是一致看好股市,结果却在1月份迎来了熔断,可见股市的复杂程度,距离产生美未必靠谱。股市投资者对股市的看法比债券投资者要偏谨慎一些。我们在此前曾提到过,这是全社会投资回报下降的典型特征,投资者看到了自己的领域的尴尬,但其他领域未必就更好。而由此触发的跨界生存导致资金再各个板块之间流转的速度加快,资金驱动特征更为明显。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只能向风险要收益,权益市场风险不小,但相对性价比不差。在美国经济相对稳、美联储加息、美元强势的背景下,美元及美元资产仍备受关注,需要担心这对未来一段时间外汇占款的冲击。
房地产已经进入量缩价平(分化)的阶段。一线城市的悖论仍在,房价上涨就不能拍地,拍地就会出地王,出地王就要被问责,于是缺少土地供给。但对于房地产和信用债等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一级市场往往最具价格的引导作用。仅靠存量市场自发调节,且缺少其他投资机会背景下,这种价格的调节非常缓慢。
Q11:您认为明年能否看到“需求扩张”开始接力“供给约束”成为推动大宗商品上涨的逻辑基础?
A11:调查问卷显示,半数投资者选择了“不能”,但也有36%的投资者选择了“不确定”。
点评:之前基于M2等金融数据推断需求扩张的逻辑已经被证伪,M2同比大增主要源于证金公司、同业理财扩张和地方债置换等,均并非实体投、融资需求扩张所致。今年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更多源于需求稳定而供给约束、资金充裕、低库存。我们倾向于需求扩张推动价格上涨可能还不明显。特朗普新政是最大变数,已经给投资者带来很高的预期,新的“预期差”可能正在形成,值得关注。
Q12:您对未来3个月股、债相对表现的看法是?
A12:调查问卷显示,约61%的投资者选择了“股强债弱”,占比最高。但也各有17%和13%的投资者选择了“均无明显趋势”和“股债双弱”。
点评:我们认为在操作上应该博弈“股强债弱”,但“均无明显趋势”的概率也未必很低。尤其是人民币汇率是个明显的风险点,如果引发无序贬值预期,中国资产的整体性价比都在下降,股、债都不是利好,类似小概率事件仍值得防范。
Q13: 股市情绪蠢蠢欲动,但尚未突破大的震荡区间,您认为股指在未来3个月的可能走势会是?
A13:调查问卷显示,约有60%的投资者选择了“震荡上行”,占比最高。其次,有29%的投资者选择了“区间震荡”。
点评:基本同意投资者的判断。
Q14: 股市方面,不考虑做空和量化交易,您认为在未来半年最好的策略是?
A14:调查问卷显示,选择“波段(择时)策略”的投资者最多,此外,选择“资产配置策略:基于大类资产相对价值”和“选股策略:炒股不炒市”的投资者也不少。
点评:我们今年坚持“轻β重α”策略,总体与市场走势较为贴切。未来一段时间,选股仍是值得坚持的思路,不过从市场新的驱动力来看,很可能来自于大类资产相对价值上,理财(多元策略产品)和保险等仍是最重要的边际力量。而市场缺少坚实的业绩驱动基础,波段机会仍需要尝试把握。
Q15:您未来3个月看好的股票板块会是?
A15:调查问卷显示,投资者的选择比较分散,周期股、类固收股及消费股、成长股和“轮动题材”各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投资者选择,差距不大。相对来说,选择金融地产板块的投资者较少。
点评:从不同的角度,投资者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与此也可以看出,市场还缺少明晰的主线。我们倾向于从几个边际因素推断胜率较高的点。业绩上,PPI、CPI剪刀差缩小甚至逆转,周期股剩者为王的基础仍存在,需要提防市场过度预期及淡季到来的冲击。相对而言,其他可望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周期性板块龙头公司值得关注。资金面上,理财和保险青睐的品种值得关注。从大的宏观环境看,政策周期导致进可攻、退可守的类期权资产表现更佳,特朗普上台看似对科技股不利。具体投资者可参加中金股票策略观点。
Q16: 在债券大类资产品种中,您在未来3个月最看好?
A16:调查问卷显示,选择转债及私募EB的投资者最大,其次为非公开或分级A、ABS等类固收产品。
点评:沿着此前的逻辑,投资者对股市看法较为正面,转债和私募EB的期权特性又适合应对波动,是较好的选择。不过,在实际操作当中,转债估值仍过高,对股市预期透支明显。我们在四季度策略中提出“守正出奇”,其中保持中等期限利率债守正之外,通过承担流动性风险并在类固收资产中寻找机会,这一思路仍可以坚持。
Q17:您认为未来三个月,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高点会达到(目前160017 2.9%)?
A17:调查问卷显示,各有40%的投资者选择了2.9-3.0%和3.0-3.1%。
点评:这与我们的判断颇为接近,调整空间不大了,但时间还需稍作等待,具体而言:
近期债市面临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特朗普新政)、货币政策、海外利率快速上行三大背离。此前的逻辑还在,但对川普新政和海外再通胀预期估计不足。泥鳅行情,肉少刺多尾巴长不好抓特征仍在;
利率的底部抬升了。美债已经探底本轮底部,货币政策稳健、人民币贬值压力抬高资金面,政治格局稳定减低经济超预期下行风险;
十年国债上行空间应不超过6月初高点(当时房地产火爆,通胀预期升温,货币政策转向防风险,营改增冲击,信用风险和连锁反应,尤其是特殊因素导致担心十年国债发行),目前点位反手做多的空间还略显不足,缺少明显触发剂,但做空的性价比需要担心被配置力量狙击,欠配机构可以开始补仓;
如果收益率到达3.0-3.1%区间,利率债的性价比已经不输居民房贷。对于0.85优惠利率的房贷,还要考虑税收和资本占用等诸多因素。如果达到该区间,如果企业融资需求萎靡继续,利率债将成为银行表内优质配置资产,就不在于单纯依赖资本利得。
调整时间还不够,缺少强有力下行触发剂。快跌后转入弱势震荡直到明年1月份,11、12月份MPA考核,1月份换汇额度和春节。很多东西还不能证伪。其后大宗商品煤炭等淡季到来,经济下行,叠加居民加杠杆逆转和配置压力释放,可望出现一轮机会;
我们相信上行仍有顶,还不是趋势性的逆转。配置压力还很大(理财 保险 银行自营),中期经济内生动力还是不强(房、车),特朗普新政还仅是预期阶段,大宗大涨仍源于供给约束 资金多 情绪嗨,推动企业投资到融资还不明显。我们也不认为央行愿意看到利率大幅上行;
明年上半年不空,关注新的预期差正在形成,以及居民加杠杆逆转,目前的调整是中期的机会。但下半年关注外部再通胀,中外政治周期,需要关注变局风险;
对配置机构而言,人心思跌,没有调整债市已经没有想象力。寄希望于资本利得的体系是不稳定体系。
维持守正出奇的思路。保持中等期限利率债、短久期信用债,不过多承担杠杆风险,规避信用风险(不是信用债),博弈私募EB等类期权产品、IPO打新等红利资产、承担非公开等流动性溢价机会。
Q18:您认为债市经历了三年的牛市后,目前是否已经迎来了牛熊拐点?
A18:调查问卷显示,更多投资者选择“有待进一步观察”,占比43%。另有37%的投资者认为债市尚未进入熊市,认为已经迎来拐点的投资者占20%。
点评:债市无疑已经进入更为复杂的阶段。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企业投、融资需求仍疲软,这些基本面因素不支持债市进入熊市。与此同时,中美货币政策周期不同、人民币汇率压力,以及短期货币政策稳健,制约收益率的下行空间。与此同时,金融加杠杆,寄希望于资本利得的体系是不稳定体系,这些都在孕育波动风险。因此,我们认为在未来半年,债市将进入下有底,上有顶的状态中。虽然时间的推移,我们需要对市场拐点保持更高的关注度,2017年下半年,如果政治周期叠加美联储持续加息,或许是变局的时间窗口。简言之,舞照跳,但离出口要更近一点。
Q19:您认为未来三个月,债市想获得超额回报应该在哪个点着力?
A19:调查问卷显示,选择波段操作的投资者最多,选择久期调节、另类投资和信用甄别的投资者也不少。
点评:同上。
Q20:您认为对可灵活操作的机构,债市最佳介入时机可能发生在?
A20:调查结果显示,更多投资者选择12月份,占比43%。另外,分别有24%和19%的投资者选择了春节前后和明年1月份。
点评:我们认为不同体量的资金进行右侧交易的能力截然不同。对于诸多欠配的大体量配置资金,只能左侧行事,逐步在冲高过程中逢高建仓,目前到12月份或许就是一个较好的低吸时间窗口。
Q21:债市的风险点当中您最看重哪一个?
A21: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基本面的投资者最多,随后为资金面、金融监管及去杠杆、联储加息及汇率风险。
点评:短期来看,资金面和汇率风险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风险点,中期来看全球再通胀进程、国内基本面等值得关注。
Q22:您未来一个月转债估值中枢?
A22:调查问卷显示,更多投资者选择“小幅上移”,占比44%。我们编制的转债估值信心指数从53%升至69.4%,高于去年10月的高点。
点评:供给方面,50亿元凤凰小公募EB尚待上市,但以目前市场来看,造成的冲击可能非常有限。而银行转债虽然预案不少,但推出的时间却一再晚于预期,显示监管上相对谨慎的态度。需求来看,庞大的债基、理财委外形成的资管、专户是潜在的买入者,不少需要借助转债获取权益暴露。而从两融、分级基金等数据上观测,投资者对权益市场情绪边际升温。不过,略显尴尬的是,转债估值本就不便宜,近期还略有提升,因而估值大幅上移难度同样不小。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估值小幅上移或基本持平的概率较大。
Q23:您目前对转债操作的思路是?
A23:调查问卷显示,约43%的投资者选择了“更积极”,占比最高。其次,28%的投资者选择了“保持仓位”。另外分别有15%、14%的投资者选择了“更保守”和“空仓等待”。
点评:我们在一个月前建议开始着手埋伏中期机会。但实际操作当中仍倍感尴尬,择券空间小、估值高、流动性差,都制约积极的程度。
Q24:未来三个月转债指数表现幅度预期?
A24:调查问卷显示,看涨的投资者合计占比达到67%。我们编制的转债表现信心指数从66%升至80%,为去年10月以来的高点。
点评:结合股市和估值情况,以往经验看,转债即便估值贵,但只要没有面临赎回约束,仍大概率与股市走势保持正相关性。
欲知更多股市机会,速速关注微信号:股市机会情报(thsj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