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贷平台回款的两个核心问题「网信回款是真的吗」
文 | 瓶子学长
大家好,我是瓶子。
照例,周末简单聊一些不动脑的。
没有数据分析,但会有一点点逻辑推理。
--
今天,和一个北京朝阳区某平台的工作人员聊了挺多,这个行业走到如今这地步,从五六千家到目前在营的29家,其实真正能安全着陆,兑付出借人本金和收益的,最多不过三五百家,连十分之一的比例都不到。
而且,这安全着陆的三五百家里面,绝大多数都是体量小的平台,兑付起来相对没那么难。
真正安全着陆的大体量平台,存量最高峰曾超过100亿的平台,用手指头都能掰出来,陆金所、拍拍贷、桔子理财,还有小赢理财应该也没问题。
像北京的宜信系、人人贷,和上海的麻袋财富、你我贷,目前还处于既没上岸又没暴露问题的平台,暂不作评价。其他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流动性问题。
--
其实,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也是整个行业的核心问题。
第一,当地的监管部门态度是怎么样的?
最近的文章,我都尽可能地换位思考,去推演监管部门的心理变化。
包括我上一篇文章提到,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化解网贷风险,就像排一颗颗雷。
排雷成功了,不会有奖赏,因为谁叫你当初引进这些企业进来?
排雷失败了,一定有重罚,BJ什么地位,怎么能有不稳定因素?
所以,监管部门当下的态度,是想让一颗颗即将引爆的巨雷,慢慢地拖成一颗颗不会说话的“哑雷”。
第二,一个平台最坏能坏到什么程度?
这是我这两天很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咨询了很多平台的工作人员,去佐证行业和平台的真实情况。
疫情确实影响了回款,很多借款人之所以要借款,就是因为没钱,再加上疫情的影响断了收入来源,还款更加的难,这确实是客观事实。
但是,行业大环境不行,就是平台一折两折收割理由吗?
瞎扯JB淡。
我试着按照他们了解的情况去推算一个平台的还款比例。
只要这个平台,是真正的“信息中介”,做到了勤勉尽责,撮合的债权都是正常回款的债权,那这个平台再坏也不会低于7-8成回款(这个比例是有前提的,喷子先冷静。
本来平台逾期率只有15-20%(如果再高于这个水平就没法做了,除非放高炮),平台收取的各项服务费能够覆盖平台的坏账。
然而今年,行业遭遇了黑天鹅,逾期率从15-20%飙升到50%了,那么还是有50%的回款,加上收取的服务费,可以兑付个6-7成,加上后续上催收,最终回款比例不至于低于7成。
这个结果,还是没考虑平台历史利润和股东自有资金兜底的情况,如果再考虑历史利润和股东兜底,会比这个情况更好一点。
但有一种情况,确实是回不到7成的,甚至5成都难。
那就是,这个平台并不是一个“信息中介”,而是“类资金盘”,给出借人匹配的借款人并不是正常回款的借款人,而是早已逾期的借款人,平台所有标的也都是真标,为什么叫“类资金盘”?
由于匹配的是早已逾期的债权,借款人一直不还钱,平台没有进项收入,但平台要一直支付给(新老)出借人的利息。
这种“没有进项、只有出项”的游戏,就是“资金盘”游戏,蛋糕不是越做越大,反而是越做越小,平台拖的越久亏空就越大。
--
再就是,想说一下自己在各个群里遇到的情况。
我建了很多平台跟进群,没别的意思,就是希望平台的信息能对称一点,大家都能了解到平台最近的情况。
但人一多就容易坏事。
出借人各自的家庭情况不同、资金损失比例不同、受教育层次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观点,也会在群里表达不同的言论。
但真的希望可以包容一点,不要急着扣帽子。
我写着自认为还算客观的文章,往往就同一篇文章,有的人骂我水军,有的人骂我黑子,动不动死全家的那种。
我希望大家能在群里汲取自己需要的那部分就好了,别太有情绪,别乱扣帽子。
剩下的,靠各自的理解,以及行动了。
我是倾向于大家能做一些改变的,但有些话说的太直白又不好。
--
就写这么多了吧。
都是不容易的人。
就别再相互为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