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劫案「2006里约银行大劫案」
1990年5月2日,对于约翰·戈达德(John Goddard)来说,这一天的伦敦金融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此时已经58岁,是货币经纪人谢帕德(Sheppards)的信差。他拿着一个装满无记名债券的公文包离开了英格兰银行,准备送到附近的一家金融机构。当天早上9点30分,当他沿着一条安静的街道向前走时,一名20多岁的男子突然靠近,用刀抵住他的喉咙,抢走公文包和钱包,然后逃走了。
图为英格兰银行
这名劫匪一路狂奔,很快消失在拥挤的地铁隧道中。他共抢走了301张无记名债券,其中包含170张国债和131张银行和建设行业的存折,每张价值约100万英镑。因此,抢劫犯抢劫的票面总金额高达2.92亿英镑。
英格兰银行发布了全球通告,告知各大金融机构该笔债券的序列号。第二天,媒体报道称,这起抢劫案由一名业余盗窃犯实施,只要没有人脉关系,就无法兑现债券。但是,伦敦金融城的侦探们很快发现,这是一起跨国诈骗洗钱犯罪案件,由美国的一个犯罪集团实施。
英国警方派出一支40人的队伍追击抢劫犯,并与美国联邦调查局合作,派卧底打入犯罪集团内部。因为收到英格兰银行通知,该团伙可能有办法将债权兑换成现金,双方加快了办案进程。
7月31日,在抢劫案发生两个月后,案件有了重大突破。德克萨斯州商人马克·李·奥斯本(Mark lee Osborne)试图向一个纽约毒枭出售价值1000万英镑的失窃债券。然而这个潜在的买家其实就是联邦调查局的特工大卫·马尼克斯(David Maniquis)
奥斯本与联邦调查局合作,帮助抓获案件共犯,包括英国骗子凯斯·切思曼(Keith Cheeseman)。联邦调查局特工通过代号为“纸币行动”的抓捕行动将其捕获。切思曼承认洗了债券后被监禁。奥斯本成为警方线人后,成了犯罪团伙的目标,这些人不会让告密者有好下场。1990年8月,尽管联邦调查局对奥斯本严密保护,他还是头部中了两枪被打死。
警方在全球追踪失窃债券。伦敦警方在希思罗机场追回了一个塞满尚未兑现的债券的袋子,又在塞浦路斯查获了更多的失窃债券。直到1990年夏天,还剩两个债券包裹没有被追回。警方共逮捕了25人,但只成功将切思曼一人移送法庭。
图片来自网络
据称,28岁的帕特里克·托马斯(Patrick Thomas)是这起案件中的抢劫犯。他是一名伦敦的小贼,在案件发生当年12月自杀身亡。
信差约翰·戈达德直到事发后才知道那个公文包的巨额价值。在伦敦金融城,让是这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货币证券通常由信差送出,但他们并不知道包裹的真实价值。后来,这种高风险的交付方式逐渐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