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季报披露证券持仓「长期次级债券」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基金2022年二季报披露完毕。市场震荡,基金对债券的配置创出新高,持有债券规模突破14万亿。
展望未来,基金经理表示,三季度经济基本面处于疫后复苏阶段,但复苏力度未必够强,债市可能呈震荡走势。在市场给出较好安全边际后,基金经理会择机参与一些波段交易。
基金持债规模突破14万亿
今年二季度,基金配置债券规模持续上升。Wind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基金在债券中配置资产达14.2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较一季度末的13.81万亿增长3.4%。今年上半年,基金持债规模增加1.42万亿,增幅11.02%。
近年来,基金债券持仓持续增加。2020年6月底,基金持有债券规模为8.93万亿元,到年底达9.51万亿元。2021年一季度基金持债规模突破10万亿,季末达10.32万亿,二季度末增加到10.87万亿。去年三季度、四季度分别突破11万亿和12万亿,今年一季度持债规模突破13万亿,二季度强势跨越14万亿关口。
2020年6月底以来,基金在债券中的配置规模增幅高达59.9%。
华南一位公募人士表示,资管新规逐步实行,非保本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万亿级别资金溢出,寻找其他种类产品替代。“债券投资组合与之相比,流动性较好,且可以通过分散配置降低风险,长期回报稳健,逐渐成为资产配置中更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进一步表示,经济周期下行且流动性宽松时,债券表现最好。近两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资产收益率低,提供相对“固定收益”的债券就成为市场资金的“避风港”,理性资金不断加大债券组合在资产配置中的比重。
最青睐金融债和同业存单
2022年二季度持仓中,基金最青睐金融债和同业存单,这两类债券品种占债券投资市值的六成以上。
Wind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金融债和同业存单两大品种的基金持仓分别达5.55万亿和3.59万亿,在债券投资总市值规模中的占比分别为38.86%和25.17%。
此外,中期票据、企业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也占据较大比例,持有规模都在1万亿以上;国债、可转债、资产支持证券等类别基金的持有规模较小。
华南一位公募债券投资人士介绍,金融债券是指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这类债券信用评级较高、体量大、流动性好,是较为稳健的投资标的。
而同业存单是货币基金配置的主要资产。作为一种信用品种,同业存单具有信用评级,流动性、安全性较好。
季报显示,二季度基金大幅增持金融债,合计增持2138.97亿,增幅达到4.01%。基金增持企业短融劵和国债规模都超过5000亿,尤其是企业短融券基数小,环比增幅高达15.17%,是所有品种中增幅最大的。此外,中票、企业债和可转债二季度获基金增持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环比增幅分别为8.91%、5.13%、9.14%。
基金在二季度减持了同业存单和资产支持证券,减持规模为1809亿和2212亿。相较于上一季,基金减持同业存单的幅度较小,仅0.5%;对于资产支持证券减持幅度达4.41%。一位公募人士分析称,或是由于债券到期使基金减少了对这两类券种的持有规模。
债券市场或续呈震荡
债券市场收益率6月开始逐步走高,反映出疫情后基本面的逐步修复。展望三季度,基金经理普遍预计债市或呈震荡走势。
博时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投资总监助理兼基金经理邓欣雨称,当前债券收益率绝对水平不高,流动性最宽松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经济基本面开始好转,宏观环境对债市并不友好,对债市看法偏谨慎。
邓欣雨进一步分析称,下半年经济步入复苏阶段,企业盈利增速见底回升,流动性维持现有宽松局面概率偏大。同时,考虑到股市估值处于中性偏低位置,股市机会大于风险,短期关注交易情绪偏高状态,预期股市大概率处于震荡回升态势。可考虑估值仍处于低位医药板块,前期滞胀的稳增长受益链等。可转债市场估值不便宜,结构选择更为重要,需适当加强波段交易。
金信民旺基金经理杨超在二季报中写道,“展望下半年,纯债方面依然保持相对谨慎。年内的慢复苏逻辑不变,汇率和美债收益率同时制约了国内利率的下行幅度。短端流动性已经如此宽松,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是不能有效突破前低。疫情复苏斜率最陡的位置仍然没有到来,纯债市场压力较大。可转债方面,市场进入窄幅波动区间,结构重于总量。”
南方金利定开基金经理李璇表示,经济正在逐步走出疫情的影响,房地产销售出现了底部企稳的迹象,但回暖尚需时间。海外方面,通胀压力维持高位,需求出现放缓迹象。后续关注点主要在疫情后的经济修复节奏以及稳增长政策的实施效果。当前货币政策环境仍然友好,但宽货币与宽信用预期共存,预计整体将保持震荡走势。信用方面,仍将谨慎对待地产不及预期的风险和城投的政策风险,同时密切跟踪地产销量,挖掘个券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