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罚款33亿「证监会今年首罚」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重拳出击”,严惩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35家券商因业务违规共“吃”下监管部门下发的49张罚单。违规罚没金额共计9568万元,单笔最高罚没金额高达4470万元。
从处罚原因来看,这49张罚单可分为6类:证券从业人员违规处罚、投行业务(包括债券业务、ABS业务、新三板保荐承销业务等)违规处罚、资管业务和经纪业务违规处罚、合规人员匹配不到位等问题处罚、券商子公司业务违规处罚、券商信息系统故障问题受处罚。
49张罚单涉及六类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违规业务的查处相较以往更加严格。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一季度券商仅“吃”下由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下发的9张罚单。但自二季度开始,罚单数量迅速增长,仅3个月时间就增加至49张罚单。
从处罚原因来看,上述49张罚单可分为6类:12张罚单为证券从业人员违规进行证券交易处罚,13张罚单为投行业务(包括债券业务、ABS业务、新三板保荐承销业务等)违规处罚,9张为资管业务和经纪业务违规处罚,6张为合规人员匹配不到位等问题处罚,5张为券商子公司业务违规处罚,另有4张为券商信息系统故障问题受处罚。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证券从业人员被处罚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擅自销售金融产品、代客交易或违法买卖股票。其中,代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现象最为严重,这类违规处罚上半年已有4起;其次是代客交易违规行为,因替客户办理证券认购、交易操作行为而被罚没的金额最高达到2187万元。
券商投行业务违规内容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新三板保荐承销业务违规,共5张罚单,违规原因均是项目信息披露违规;二是债券项目违规,共4张罚单,例如某券商因存在以低于成本价格参与公司债券项目投标的情形而受到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处罚决定;三是ABS项目违规,共2张罚单;四是并购重组项目财务顾问业务违规,共2张罚单。
资管业务和经纪业务违规主要包括未及时向个别委托人披露个别季度的资产管理季度报告、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决策制度不健全、营业部违规和两融业务违规等。
对于上半年的监管力度,某投行人士告诉记者:“证监会一直在加强监管,今年IPO、ABS等业务的监管力度很大,业内罚单也收到不少,我们在相关业务的合规处理也更加严格。对于资本市场来说,监管部门执法趋严、执法更加公正是非常好的趋势,这有利于我们业内长期良性发展。”
上半年最高罚没金额
达4470万元
在所有处罚中,对证券从业人员的处罚是证券业最关注的部分。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证券公司从业人员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内,不得直接或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不得未经过其依法设立的营业场所私下接受客户委托买卖证券。违反者责令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股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买卖股票等值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据《证券日报》不完全统计,2019年上半年,3家券商及个人因“子公司业务违规”、“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未勤勉尽责”等原因被处罚。从处罚金额来看,上述3家券商共计被没收违法所得3168.11万元,罚款金额共计6399.84万元,合计罚没金额9567.95万元,其中单笔最高罚没金额高达4470万元。
事实上,证监会下发的罚单不仅将带来高额的罚款金额,也将直接影响到各大券商每年的分类评级结果。按照惯例,每年年中将公布证券公司分类评级结果,据悉2019年证券公司分类评级工作正在紧密展开。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按照规定,券商分类评级的下调将直接影响其风险准备金规模要求及缴纳的投资者保护基金比例。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也将作为证券公司申请增加业务种类、新设营业网点、发行上市等事项的审慎性条件,还将作为确定新业务、新产品试点范围和推广顺序的依据。”(王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