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为什么要让银行发行永续债 「永续债发行主体」
2018年接近年尾,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问题再度提上监管议程。昨日金融委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已经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关问题,推动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寥寥数语,将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重心勾勒了出来。
坦率地说,商业银行今年的资本补充节奏慢于预期。今年初,五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后,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大框架其实就已经成型,本次金融委办公室会议上提到的永续债也是其中工具之一。商业银行当时面临的局面非常清晰:对内来讲,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大量表外业务回表将带来比较大的资本消耗压力;对外来说,随着更多的中资银行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探索新的资本补充工具也是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监管框架的必要举措。不过以当时银行系统的规划和预期而言,即便存在一定的资本缺口,但整个补充过程尚属可控。
然而一年下来,两个方面的意外情况打乱了既定节奏。其一是A股市场在这一年时间里持续下行,大部分银行的股价跌破净值,这让上市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渠道基本关闭。除了几家顺利完成新股发行的地方银行以及极个别的定增计划,今年商业银行最主流的资本补充方式是优先股和二级资本债,但这也只能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其二,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资本消耗速度开始加快,而且整个社会融资结构对银行信贷的倚重程度也在快速上升。针对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理财新规、针对债转股业务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政策陆续落地,银行的核心资本支出压力有增无减。同时,从下半年开始为了对冲信用收缩给宏观稳定带来的压力,监管层大力推动商业银行扩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等领域的信贷投放,这也直接带来了更大的资本消耗压力。
10月下旬,央行行长易纲在谈及如何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时提出了三大举措,即通过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去解决问题。而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在债券市场通过附加信用风险缓释(CRM)的方式扩大企业发债规模的想法虽好,但在实操中CRM的销售和定价成为难题,导致这一渠道难以服务更多的民营企业;在股票市场推进股权融资支持计划,则受到当下市场状况这一现实条件的制约,也难以在短期内扭转局面。这也意味着,推动商业银行扩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是在短期内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逆转信用收缩过程唯一有效的办法。而要想银行信贷火力全开,打破资本补充瓶颈就是必须要做的政策配套了。
在这个逻辑之下,市场已经看到监管层在次第出招。除了银保监会要求商业银行逐季下调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利率外,央行也在向银行系统注入优惠资金降低信贷成本。上周落地的最新政策,就是市场众所周知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其资金利率直接比现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下行了15个基点。
以现有的条件而言,选择永续债作为下一阶段银行资本补充的重点是务实的,而且预计未来还会有其他的创新资本工具被引入市场。如果A股市场在2019年依旧不温不火,国内主要的商业银行在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上还是会受到比较大的限制。在一级资本的补充上,永续债有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式。另外可以指望的,是今年重新提速的地方银行新股发行节奏应该会继续维持稳定,为更多的地方中小银行打通资本补充渠道,鼓励它们扩张资产负债表来对冲信用收缩。
本文源自证券时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