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能力强的券商「国资背景的公募」
券商公募高速崛起
近年来,公募基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行业总规模首次突破25.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全球公募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开放式公募基金总规模位居全球第四,占全球总规模的4.97%。
凭借着不俗的表现, “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各类公募基金公司凭借资源禀赋,各展所长,为持有人创造价值,在市场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12.31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券商公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速崛起。普通投资者或许不是很熟悉,券商资管也有公募业务。
但实际上,包括券商大集合转公募在内,截至去年底,券商资管所管理的公募规模已达到9005.57亿元,成为公募行业的一支生力军。
获得公募管理资格的12家券商资管,更是表现出色,其中公募管理规模超400亿元的公司,就包括上海东方证券资管、中银国际证券、财通证券资管、华泰证券资管、中信证券。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12.31
而在公募基金产品为基民盈利的数据上,2021年,财通证券资管为持有人创造了48.99亿元的投资回报,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创造了25.05亿元投资回报,这两项在券商资管均名列第一。
而以中泰资管和华泰证券资管为代表的新兴券商公募,虽然发力较晚,但也有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去年公募产品分别创造了10.56亿元和7.48亿元的基金利润。
三个范本
根据中基协最新发布,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8家,其中,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
对券商来说,公募基金业务前景广阔,符合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方向,对于券商看重的“全牌照”来说,公募业务是券商未来做大做强,所不可或缺的一环。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和大资管行业的发展,公开规范的公募基金业务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是不少券商及资管子公司重点关注的业务。
自2013年以来,12家券商公募从获得公募管理资格开始,从无到有,到逐渐发展壮大,从目前表现表现优秀的公司里,总结了三类发展模式:
1、东方证券资管:行业先行者,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打造长周期封闭基金。东方证券资管是券商公募的先行者,一直走在资管行业发展的前列。公司在2013年拔得头筹,成为业内首家获得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非基金管理类公司。
2014年1月业内首只券商系公募基金——东方红新动力混合基金成立,至今涨幅超过270%,为投资者贡献了较好的长期回报。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公募规模2697.23亿元,产品类型涵盖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指数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和FOF。
东方证券资管的投研团队历经了多轮牛熊市考验,积累了深厚的投资研究实力,公司品牌力很强,自2005年“东方红”品牌诞生开始,始终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致力于为投资者带来长期可持续回报。
东方证券资管的另一个特点,是敢为人先,以“睿”系列开始,在业内最早建立封闭期产品线,重点放在混合型基金,涵盖多种形式、不同系列的封闭期产品,给投资者提供灵活选择的同时,引导投资者实践长期投资。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在股票投资能力7年期排名上,东方证券资管的股票投资收益率是294.35%,位居1/73,年化收益率21.65%。
不过,对东方证券资管来说,一个挑战在于人员的流动,随着原部分核心人物在近几年的先后离任,公司怎样来保持并加强公司的管理水平和主动投研能力,怎样以不断进化的投研体系,解答行业发展、竞争加剧的新考题?
个人认为,经过多年积累和沉淀,“东方红”已经形成了统一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发展机制,这是资管机构稳健发展的基石,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2、财通证券资管:后起之秀,强调主动管理能力,大而强的固收与精品化权益。在券商公募中,财通证券资管能够快速脱颖而出,是让很多人始料未及的,毕竟和其他公司相比,没有“三中一华”那样强劲的背景。
但是自2016年开始管理公募基金以来,整体竞争力快速提升,用5年的时间让公募非货规模跻身行业前40,其中2021年上升25位。
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Wind,截至2021.12.31
个人总结下财通证券资管在业务发展的特点:
一是敏锐把握住了净值化转型之下客户“安心投资”的诉求,强调产品要以较低波动、较小回撤、达到长期复合绝对收益为目标。
2021年驱动公司公募规模大幅增长的中短债基金,就是以回撤控制能力赢得市场口碑的一个缩影。
固收投资是财通证券资管的传统强项,负责人周志远2012年加入财通证券资管,公司用10年打造了一只固收铁军,团队以自主培养为主、稳定性极强,产品线齐全,以 “低波动、稳收益”为投资风格。
在资管新规发布后的几年中,固收管理规模占比较高的其他券商资管日子并不好过,财通证券资管却在细分产品赛道抓住了机会,不仅规模不受影响,反而做到了弯道超车,实属不易。
行业大多熟知财通证券资管的固收,近几年其权益投资也锋芒毕露:2021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创造了25.05亿回报,券商资管名列第一。
权益投资理念是“深度研究、价值投资、绝对收益、长线考核”,从激励机制上非常鼓励长期,基金经理考核中三年滚动业绩权重很大。
基金经理目前有权益投资总监姜永明、来自富国基金的于洋、来自中海基金的易小金等优秀选手,多数出身绝对收益投资,以打造净值曲线长期平稳向上的精品为目标。
二是不走捷径,克制规模冲动,把主动管理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对资管行业来说,规模和业绩,有时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财通证券资管没有为了追求规模去做一些短平快的事情,而是集中精力提高对公募来说最重要的股债投资能力。
从投资业绩看,“练剑”已有成效:近3年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265.61%,在111家可比的公募管理人中排名第2。近3年债券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14.01%,也是前1/3分位。(数据来源:银河证券《公募基金管理人股票投资主动管理能力长期评价榜单》,截至2021年末)
公司也注重创新,比如近几年的多资产投资,以及量化、FOF等;但又不盲目创新,要求产品经过实盘的检验才向市场大规模推广,这一点,从公司布局了很多发起式基金可见一斑,券商的营业部资源也在其中得到了发挥。
个人总结,财通证券资管的发展历程证明了,实实在在的产品投资体验,以及背后匹配的团队布局、理念方法,才是基金管理人无声的品牌。
3、中泰证券资管:小而美风格,打造精品公募。
中泰证券资管是中泰证券旗下专注于资产管理业务的子公司,开展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和公募基金业务,公司秉持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理念,打造主动管理核心竞争力。
2017年12月,在资管行业严监管、去通道的背景下,中泰资管拿下证监会全年向券商资管公司发出的唯一一张公募牌照。
2018年底,当时市场低迷,公司发行首只公募产品—姜诚管理的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基金。
那是一只少见的将“产品仓位与点位负相关”明确为产品投资策略的偏股混合型基金,该基金根据个股估值水平(中证800指数的市净率P/B )决定股票资产的投资比例。
截至目前,该产品成立来累计净值133.27%,而且今年以来,截至3月28日,在混合型基金平均下跌12.88%的对比下,该基金还盈利0.86%。
在寒冬中发行产品,看重长期绝对收益,或许这体现了中泰证券资管的一种风格,那就是小而美风格,不跟风,打造精品公募。
截至目前,公司管理了12只公募产品,运作的多款明星产品系列业绩突出,投资团队不以战胜业绩比较基准为胜利,而将追求绝对收益作为业务核心价值。
中泰资管公募基金业务规模发展迅速,从2019年的19.16亿元,到2020年的106.56亿元,2021年达到174.68亿元,两年时间规模扩大了811%。
或许,中泰资管用它的发展告诉了市场,优秀的业绩来自于经验和时间的积累,这也是基金管理人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总结: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综合以上,可以看到,我国券商公募历经近八年多发展,成为市场的重要一环,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券商公募管理人中,既有规模领先、敢于创新的先行者,也有不断强化主动投研能力,一步步做大做强的后起之秀。而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还会有更多更新的机构加入进来,呈现各自的特色。
如在2021年获得公募牌照的头部公司国泰君安资管,在权益投资、FOF投资方面有深厚沉淀,对于他们来说,进军公募业务意味着迎来新的发展阶段,而对于公募行业来说,竞争格局将愈发激烈。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国民财富的增加,目前我国公募基金行业作为财富管理的重要组成,正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潜力巨大,可以说是一片蓝海。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公募公司数量已达到130多家,全球资管老大贝莱德拿到国内公募基金牌照,产品已经顺利发行,券商公募面临来自内资和外资的严峻挑战。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面对丰富的市场机会,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券商公募公司不能懈怠。
如何在大资管时代找到各自的定位?如何不断提高公司的投研能力,尽可能提高管理产品中长期的收益?如何不断增加公司的产品力,不断推出适应市场要求的创新产品?如何满足投资者日益增加的各类需求,增加持有体验,推进金融产品的普惠性?如何创造公司在公募基金行业不可替代的价值?
这是一个个挑战,也代表一个个的机会。
这需要在公司在战略上、投研上、在业绩上、客户陪伴上的全面聚焦,这需要公司不忘初心,从规模的跨越式发展,进化到聚焦公募长期核心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
正所谓: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即使修到百尺竿头的顶端,仍然不能松劲,绝对不能自满,也绝对不能中辍,要继续用心去做,仔细去做,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免责声明: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不构成投资建议,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的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自行承担投资基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