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融公募基金「公募债和私募债发行主体」
□本报记者 王蕊
在债牛行情的持续推动下,债基的发行热潮仍在继续。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随着短债基金不再纳入管理规模排名统计,公募基金正在开始悄然转变方向,紧锣密鼓布局有“准国债”之称的政策性金融债(简称“政金债”)基金。从目前情况来看,机构的委外需求似乎并未完全从公募消失,公募基金积极备战政金债等债基产品,瞄准的目标仍是委外资金。
近期29只政金债基金获受理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债牛行情推动着基金公司不断加快债基布局步伐,并不断向债券细分领域延伸,其中政金债基金正在逐渐进入公募的视野。政金债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行,中央财政担保,被称为“准国债”。对于投资者而言,政策性金融债信用评级高、体量大、流动性好,是较为稳健的投资标的。
在2018年低迷的发行环境下,多只成立规模较大的政金债指数基金引发业内对其密切关注。例如,去年11月“广发中债1-3年国开债指数”仅发行一天即结束募集,募得资金超200亿元。此类产品的热卖无形之中给其他基金公司起到示范作用。
中国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4日,2018年12月以来共有29只政金债基金的募资申请获得受理,涉及包括博时、鹏华、嘉实等“老十家”在内的17家基金公司;而2018年10月以来,另有3只普通债基申请变更为政金债基金。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全年仅有48只政金债基金递交了募资申请。
在上述29只申请募资的政金债基金中,有26只为指数型基金。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分析师杨晗表示,指数型债券基金受投资者偏爱,一是因为2018年债券在各类资产中表现突出,然而较多主动管理型债券基金却未能及时抓住上半年利率债的陡牛行情,反而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业绩占优;二是因为指数型债券基金具备较强“工具”属性,随着基金中基金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对该类基金也更加关注。
公募备战热情大增
事实上,基金公司争相对政金债的热情越燃越烈,似乎正是从2018年底开始的。2018年11月11日,市场上首只政金债指数基金“博时中债1-3政策金融债”开始发行,这只基金最终募集资金57.23亿元,在同期发行的基金中排名靠前。同时,“博时中债3-5进出口行”和“招商中债1-5年进出口行”也在2018年12月分别募得了45.11亿元和37亿元资金。政金债基金的试水成功,进一步激发了基金公司的布局热情。
“前段时间开年终总结会,领导全天都在强调一定要重视政金债(基金)!”华南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目前的市场行情看,2019年权益类市场很难迎来趋势性行情,相比之下,债市的继续走牛使得债基更容易成为2019年公募基金主力营销的产品,而政金债正是公司瞄准的发力方向。
博时基金经理张鹿指出,2018年债券市场更多表现为利率债持续走牛,其中以政策性金融债为代表的优质利率债成为债券牛市中的一抹亮色。具体来看,当前3-5年期限依然是整个收益率曲线比较陡峭的期限,可以享受较大的骑乘效应,同时在未来货币政策合理充裕和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的背景下,3-5年政金债指数确定性突出。
前述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还表示,目前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的扩张主要还是依赖于债基,而必须注意的是,个人投资者对债基规模的贡献寥寥,机构投资者持有债基的比例很高,因此机构资金仍将是2019年公募基金的重点攻略对象。
委外资金仍是必争之地
“所谓机构资金,其实说的还是委外。”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近两年监管下发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对委外资金的监管,但事实上,目前公募基金仍是委外资金的重要去向。当前公募基金纷纷将债基作为吸纳机构资金的主要来源,也侧面印证了委外资金目前尚未表现出撤离公募的趋势。
据某大行机构部人士透露,虽然银行理财子公司即将到来,主动管理也是大势所趋,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在理财子公司正式面世之前,委外资金不会有太大变动。实施上,银行理财子公司对于公募基金最大的冲击,其实是依托于渠道优势的同类产品竞争压力。
此前在2016年四季度,债市出现大幅回调,出于监管和自身流动性管理的要求,商业银行对委外资金的赎回陆续开始。天风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孙彬彬指出,委外资金赎回后仍存在再配置的可能性,但往往会限制久期以保障流动性、收缩信用利差以降低风险偏好,因此利率债较信用债可能更受青睐。
作为利率债的两大重要品种,国债和国开债(政金债的主要品种)显然是委外资金再配置的优良选择。国金证券指出,2018年1月到11月中国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量为69.7万亿元,其中,国债的交易量占银行间市场的25%,国开债交易量占银行间市场的45%,流动性好于国债。从持仓机构的角度看,国开债的投资者尽管仍以商业银行为主,但广义基金、券商等作为交易型投资者持有国开债规模较为显著,因此流动性溢价也在国开债上体现得较为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