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交易新规实施首日:熔断潮继续「可转债30%停牌」
实习记者丨伍汝苗
10月26日是证监会发布《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也是可转债新规实施首日,可转债疯狂炒作行情是否有所降温?
早盘,可转债再现向上“熔断”潮,飞鹿转债、三超转债、九州转债等多支可转债因涨幅达到限制,盘中被临停30分钟,其中通光转债、三力转债、宝莱转债更是两度临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通光转债盘中一度暴涨106%,宝莱转债的涨幅也一度超过80%。
而到了下午,走势一度分化,部分可转债品种出现了“下跌”熔断,例如,智能转债盘中由上涨“熔断”变身为下跌“熔断”,截止收盘,智能转债下跌了14.42%。
对此,恒投证券相关人士表示,一定要谨慎投资可转债,避免投资炒作品种,此前泰晶转债单日暴跌60%的情况在现在市场中会更加频繁发生。高转股溢价率、高换手率、高债券价格的可转债大概率为被炒作个债,投资者应避免投资此类可转债。
今日是可转债新规实施的第一天。早在7月24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发布了《关于做好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工作的通知》:自10月26日起,参与可转债申购、交易的普通投资者,应当以纸面或者电子形式签署《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风险揭示书》(以下简称风险揭示书)。未签署相应风险揭示书的,将不能买入、申购可转债。
上周可转债市场爆发,引发游资异动,且创造多项历史纪录。据wind数据,可转债合计成交近5000亿元,创史上单周最高成交量;周五可转债市场成交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897亿元,相当于当日中小板市场成交额的1.5倍,与当日沪市成交额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而周五成交最为火热的智能转债最大涨幅一度达到148%,单日成交量接近300亿元(297.3亿元),刷新可转债史上纪录。
针对可转债市场的异常火热,证监会适时“泼了冷水”。
上周五(10月23日)晚,证监会发布《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表示针对近期出现的个别可转债被过分炒作、大涨大跌的现象,着重解决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适应、交易制度缺乏制衡等问题,通过完善交易转让、投资者适当性、信息披露等各项制度,防范交易风险,加强投资者保护。
同时,沪深交易所也双双“表态”:将可转债交易情况纳入重点监控,对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误导投资者交易决策的异常交易行为及时实施自律监管。
对此,天风证券研究员孙彬彬及肖文劲表示,此次征求意见稿的推出有望显著降低针对小盘转债的炒作情绪,可转债价格将进一步回归正股价值。对于后续交易所相关规定的出台,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交易规则方面,意见稿建议从交易规则、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等方面进一步抑制针对转债的过度投机行为,拟设立可转债与正股间跨品种监测机制,制定异常波动指标;赎回与回售条款方面,意见稿提出“部分可转债募集说明书规定的赎回与回售条款明显不对等”,在触发条件、行驶期间、行使次数、计息方法等应当平等一致;赎回披露方面,意见稿同样对防范强赎风险完善相关细则,在强调加强强赎风险披露的同时,提出“如果发行人决定不赎回,则在交易场所规定的期限内不得再次行使赎回权”。后续交易所对于转债交易规则、赎回披露等方面新规则的推出值得持续关注。
山西证券也分析称,可转债的理论转股价格与正股实际价格偏离度极大,可转债市场投机氛围浓厚。可转债的过度投机积聚了市场风险,也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可转债的过度投机也使得A股场内资金外流,两市回调。监管在周五晚间重拳出击,有利于及早防范可转债过度投机风险,严监管下可转债炒作热度将逐步降温,资金有望重新回流A股。
展望后市,对于可转债的交易策略,东吴证券提醒投资者,可转债的波动明显高于纯债,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要求较高。投资者参与之前应该做好波动的准备,当前以平衡性标的为主要投资策略,谨慎选择高估值的主题,同时仍需时时关注国家政策走向及转债市场的赎回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