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共创大湾区「鼎力创新前程光」
香港科学园。资料图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至今公布已满两周年。两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一系列相关支持政策举措接连出台,香港、澳门和内地9个大湾区城市加速融合发展。这个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正乘风破浪、勇立潮头,铺展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
基建互通
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法域和关税区、流通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实现跨境协同创新,推进区域深度合作,是“一国两制”伟大创举的具体实践,在国际上没有先例。粤港澳大湾区要如何闯、如何试,开出一条新路来?首先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就必须着力创新,不断探索。
2020年8月26日,香港司机邓志伟作为首批货车司机,见证了香港、深圳间第7个陆路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货检通道的正式启用。该口岸横跨深圳河,是首个以“人车直达”为概念而设计的货检、旅检综合性陆路口岸。跑跨境货运近30年的邓志伟激动地说:“我真的太期待这一刻了!”
伶仃洋的另一边,珠海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去年开通后,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型通关模式,把通关时间降到5秒钟,日通行能力从75万人次提升到90万人次。
道通业兴,路通人和。大湾区发展有赖于人才与物资的聚汇交流,交通承载力必须过硬。两年来,大湾区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闯劲十足。至2020年底,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500公里,以广州为中心2小时通达珠三角各市和港澳的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交通强国建设广东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形成大湾区“12312”交通圈,实现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基本达到世界一流湾区发展水平。一项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是大湾区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物理管道”,对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意义重大。
金融互联
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金融是重要的依托和推手。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将大湾区比作粤港澳金融合作的“试验场”,两年来,一系列开放创新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服务于大湾区实体经济和民生发展,在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从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随后,广东省发布5个方面80条举措,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加大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力度。
金融活则经济活。“这些政策措施涵盖个人、企业、金融机构不同层面,为大湾区内的金融机构提供更多业务拓展空间。”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级助理总裁刘应彬表示。
国内外投资者在此看到无限商机。“大湾区金融增量市场的庞大规模令人难以置信。”在普华永道最近一份调查中,新加坡星展银行零售业务主管这样感慨。股票市场方面,至2020年底,“深港通”累计交易金额已近24万亿元人民币;债券市场方面,2020年“债券通”累计成交金额达4.81万亿元,同比增长82.8%。“未来还会有更多突破,大湾区‘双向跨境理财通’和债券通项下的南向通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请大家拭目以待。”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说。
科创互动
组建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推出面对境外人才的所得税补贴政策、探索科研创新合作模式……《纲要》发布两年来,破除瓶颈,打破制约,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迸发创新能量。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最近没少跑。上个月,贺一诚率领澳门特区政府代表团跑遍了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商讨和落实如何促进澳门与各湾区城市优势互补。在中医药发展、教育合作、微电子及航天等领域,澳门铆足了劲要做出成绩。“这次大湾区城市之行,是为了探索澳门进一步参与大湾区发展的方向。澳门要通过大湾区建设得到更大发展,同时澳门也要为大湾区做出贡献。”贺一诚说。
以往的澳门,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市场容量狭小;如今的澳门,融入大湾区,唱好一出科创大戏。目前澳门有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依托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产业链和空间,逐步实现智力成果充分转化。
香港在科创发展中也不甘落后。过去两年,通过国家科技部的支持、特区政府高层督导、跨部门协作、千亿元投资,香港高校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创新项目和人才团队活力不断释放,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形容:“香港的创科发展可说是生机勃勃,甚至有人形容是开启了创科的黄金时代。”数据显示,香港初创企业数量5年内增长了2倍,所聘用的人数增加4倍,有7家科技“独角兽”企业在此落地,科创投资融资大幅增长,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科创的种子一步步开花、结果,更多精彩正在书写中。
本报记者 汪灵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2月23日 第 04 版)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