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恢复发行40周年取得的成就「国债发行40周年宣传」
#北京地区金融知识普及月#
今年是我国国债恢复发行40周年。1981年1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恢复了国债发行。经过40年的发展,国债发行品种与结构日趋丰富,国债市场不断完善,逐渐建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债市场体系。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国国债发展历程。
一、国债短暂起步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弥补财政赤字、平复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在顺利渡过三年恢复期之后,国民经济进入建设时期,1954年至1958年期间连续发行5次经济建设公债。
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以上债务清偿完成后,国债停发。在1968年到1980年的十多年里,我国一直处于“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状态。
二、国债恢复发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地方政府和企业财权不断扩大,人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为我国重新发行国债提供了基本条件。
为调整与稳定国民经济,适当集中各方面的财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1981年国债恢复发行,先后发行过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保值公债、记账式国债、储蓄国债(凭证式)、储蓄国债(电子式)等各类国债。下面小编为大家简要介绍其中的主要品种。
1、国库券 (1981年-1997年)
1981年国债恢复发行之时,原定当年发行总额为40亿元的国库券只面向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发行,但各地群众出于爱国想法,纷纷要求购买,国债发行最终完成48亿元,其中1000多万元为居民个人所购买。从1982年开始,国库券发行对象开始扩大到居民。
2、国家(重点)建设债券 (1987年-1988年)
为压缩预算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集中资金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弥补基本建设资金缺口等,1987年和1988年面向单位和个人发行国家(重点)建设债券。
3、保值公债 (1989年)
因1988年下半年零售物价指数同比上升26%,出现严重通货膨胀,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紧缩性货币信贷政策并对储蓄存款实行保值,1989年国务院决定面向个人和满足某些条件的单位发行浮动利率债券,即保值公债。
4、记账式国债 (1992年至今)
随着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无券记账的非实物国库券发行时机成熟。1992年7月我国首次面向单位和个人发行记账式国债。记账式国债通过电子方式,以记账形式记录债权,可上市交易。
5、凭证式国债/储蓄国债(凭证式) (1994至今)
为拓展城乡居民投资渠道,1994年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凭证式国债。凭证式国债记名,向投资者提供收款凭证。2017年,凭证式国债更名为储蓄国债(凭证式)。
6、储蓄国债(电子式) (2006年至今)
为丰富储蓄国债品种,创新储蓄国债债权托管模式,在总结凭证式国债发行管理经验基础上,2006年正式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储蓄国债(电子式)。
在国债恢复发行的40年中,还曾发行过面向特定对象的财政债券、特种国债、定向国债或专项国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