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债企业信用评级「证券公司信用评级排名」
时代周报 实习记者余佩掀
1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称“发改委”)披露了2019年度企业债券主承销商和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价结果。
据悉,此次评价由发改委委托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分别组织开展,并邀请了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债券受理审核和登记托管机构、发行人、投资人、会计师事务所等有关单位及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参评指标为信用行为指标、业务指标、专家及机构评价指标等三大类。
发改委称,开展这一工作的目的是为规范企业债券主承销商和信用评级机构相关业务行为,提高承销和信用评级质量,加强企业债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和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券商执业评价重要指标之一,历年的企业债信用评价结果都牵引着众多券业人士、信用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方关注的目光。
93家机构参评
主承销商评级分三类
本次评价共有87家承销机构(相较2018年,增加了2家承销机构)、6家信用评级机构参与(参与相关工作期间均为2019年度)。
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此次发改委不再延续前两年的“全面评价结果”和“重点评价结果”的分类标准,而是根据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将87家受评主承销商分为A、B、C三类。
其中A类26家、B类48家、C类13家,平均得分依次为90.58分、79.16分和66.91分。受评的6家信用评级机构的平均得分为86.74分。
虽然评分结果标准有变,但从各个分数段的分布情况看,2019年度跻身90分及以上的券商机构明显增多。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结果为90分及以上的券商机构数量分别为2家、3家和15家,2019年同比翻了四倍。
公告指出,在评价中发现,部分信用评级机构存在未及时进行风险警示,部分主承销商主办的债券存在尽职调查环节未能勤勉尽责,披露信息不及时准确等失职失信及不专业情况。
“整体来看,受评主承销商、信用评级机构信用情况和勤勉尽责情况较好,业务行为合规度较高,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市场机构及各业务领域专家的认可。”发改委称。
海通、中信建投五年登榜前十
中诚信拿下“五连冠”
相较上一年分差稀疏而言,今年各券商之间的比分有些胶着,竞争更为激烈。
数据显示,87家受评主承销商中,海通证券、天风证券及恒泰长财证券包揽前三,分别为93.70分、93.47分和92.50分。恒泰长财证券的名次上升了15位。
此外,还有中信建投证券、财通证券、申万宏源证券、长江证券、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和华泰联合证券依次位列主承销商信用评价榜单前十。
从近三年主承销商信用评价情况来看,榜单前十较为稳定,海通证券、天风证券、中信建投证券、长江证券、国信证券、中信证券等6家券商虽偶有名次波动,但始终在榜单之列。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海通证券曾摘得2017年度企业债券主承销商信用评价的桂冠,但在2018年度榜单中排位下调至第三名,后因2019年度工作表现优异再次夺魁。
发改委认为,对连续5年评价得分位居前十的海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予以表扬。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2019年度企业债信用评价工作中,共有39家主承销商有不同程度的名次提升。其中不乏竿头直上的后起之秀,如国金证券、九州证券、信达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中金公司,排名分别上升35位、34位、31位和27位(后二并列)。
除了名次提升外,2019年还有方正承销保荐、财信证券、中天国富证券、中天证券、粤开证券和华金证券等6家主承销商首次现身该榜,且方正承销保荐和财信证券今年首次参评即获得A类评价,分别位列第13名和第17名。
对此,发改委称,鼓励和支持评价结果优良的主承销商和信用评级机构积极参与企业债券工作,其将在政策研究、品种创新、业务指导等方面提供更多机会和条件。
相较2018年,有39家主承销商出现程度各异的退步,其中名次下滑最严重的当属华融证券和东海证券,分别下滑36位和37位。其中,在26家获评A类的主承销商中,曾连续四年名列前茅的国开证券首次跌出前十榜单,由2018年榜首退居第20名。
发改委表示,对于存在不诚信、不专业行为的主承销商和信用评级机构,将记入企业债中介机构信用档案,并在分年度信用评价的相关指标评分中予以体现。
“对于在债券尽职调查、申报发行等环节存在不诚信、不履职尽责等行为,将约谈相关责任机构,并采取相应惩戒措施。”发改委称。此外,对于连续两年未独立主承销企业债券,以及本次列为C类的承销机构,自评价结果公布之日起,发改委将限制其担任优质企业债券的主承销商,并要求其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升履职能力。
本次受评的6家信用评级机构平均得分为86.74分。其中,得分在90分以上的2家,分别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和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对于已经蝉联“五冠”的中诚信国际,发改委也予以表扬。
结果显示,2019年度上述6家信用评级机构评价得分均有上升,其中中证鹏远排名升至第4位,东方金诚则降至第5位。
11月企业债量价齐升
债市信用风险释放加速
根据中诚信国际2020年1月7日披露的债市风险年报,其预测2020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整体可控。2020年信用债到期压力略高于2019年,但随着近年来高风险主体逐步出清,以及新发债主体向高等级的集中,存续发行人信用资质将提升。
“但在整体信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结构性风险仍存在,低资质主体将持续存在再融资压力,并面临市场出清风险。”报告中称。
中诚信国际认为,2020年应具体关注弱信用资质民营企业信用风险,重点关注公司治理问题;关注周期性行业、出口导向型行业以及房地产行业尾部主体信用风险;及部分区域的债务风险较高,警惕非标市场信用风险向债市传导等信用风险问题。
实际上,今年下半年以来,相较信用债,企业债更显稳中求进,量价齐升。Wind数据显示,2020年11月,共发行46支企业债,较上年同期增加14支,发行规模达402.3亿元,同比增长36.84%,总偿还规模319.95亿元。其中包括6支专项债券、4支绿色债券、1支可续期债券、3支小微企业债券及1支债转股专项债券等创新品种。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自11月永煤控股10亿债券违约风波以来,当月共有7支企业债券取消发行,原计划发行规模合计59.40亿元。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来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100.87亿元,累计取消发行的企业债有34支。
12月17日,有报道称,中诚信国际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闫衍在2021年信用展望研讨会上表示,债务风险压力持续存在,并有可能进一步显化。
据介绍,今年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而实施的稳增长政策导致宏观杠杆率快速攀升,债务风险进一步累积,其中政府部门加杠杆尤为明显,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隐性债务风险均进一步加大。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宏观政策调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释放加速,并呈现从民企向国企蔓延态势,未来需警惕政策收紧导致“债务-通缩”压力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