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里有一些可以免税的项目 你们用了么英文「工资薪金免税项目」
上当了,以为这个“个税申报是应发工资还是实发工资”是个话题,因为看起来这也太常识了吧……结果,居然是要写一篇文章!可是,这么一个小话题,写点什么好呢?……那就聊聊,工资的各个构成和个税的关系吧……
工资的各种构成
我在国企、外企、民营企业都工作过,总体而言,民企的工资结构最简单,外企的讲究一些,国企的最复杂。
谈offer的时候,民营企业一般也就是一口价,20万还是30万,这里也就是年度总薪酬的概念。既然是年度总薪酬,那就是包括了月薪和年终奖,有的公司也会把销售提成放进去,这个呢,不太好置评,但是可能和业务特点有关,也就是,其实他们的产品不是很好卖,他们也不太有信心的;多数公司,正常情况下,会把销售提成另外算,也就是说,这20、30万里,不包括销售提成。这个也好理解,凭本事吃饭咯,你销售提成越高,你的销售业绩越好,公司也业绩越好。这里的另一个潜在逻辑是,销售提成是不封顶的,你有本事的话,年薪1000万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才会有阿里铁军,和房地产企业那些年造富出来的那么多土豪。
外企的工资讲究结构清晰,发每一笔钱都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名目,力求符合所在国的各项法规。至少我当时所在的外企是这样的。连在国企里我都见不到的独生子女费,在他们这里都有,并且,在工资系统里这笔费用是不计税的,虽然标准只有1.5元一个月,但是人家非常合法合规,而且,发放之前是需要清晰的审核手续并且把审核手续归档的。
国企的工资结构则非常复杂了,一般是会有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这些是基本的构成,然后就会有各种的津贴,我见过的:加班津贴,交通补贴,餐补,职称补贴,节假日补贴,工会补贴,然后,也会有一些其它名目的费用,比如:值班小时费,执勤小时费……听起来似乎很多,但实际上,每一笔钱,都少之又少……搞的我这种后面在民企里呆久了的人,觉得国企里的忙都是有道理的,发一块钱都得计算十个公式,找八个不同的部门拿基础数据,可不是忙的不行么……
工资结构其实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但是这种国企发放方式,好处在于,发放权是在不同的人的手里的,员工想要拿到任何一笔收入,哪怕是十元钱,都需要在相应的领域听指挥;而且,多数人并不是为了那十元钱,是因为没拿到的话丢不起那个人啊……
举个例子:一般而言,工资定级是HR的事情,如果部门有绩效,绩效的分配一般是部门经理的事情,加班和执勤安排是科室的事情;如果有特殊津贴,职称是干部处的,工会是工会的……所以,整个的权利制衡体系就会非常有效,员工也必须服从每一级的管理,否则,对应的钱就拿不到或者拿得很窝心。
外企则不需要什么权利制衡,至少员工管理方面,相对而言,通常希望营造一个透明、公平的环境的。所以,打造一个大家都省心的工资结构,并且设定一个透明的规则,并按照这个透明的规则来执行。所以,在获得相应的收入时候,和国企是反向的,不需要员工整明白都有啥名目,有相应的津贴、补贴如果需要提供资料的话,会提醒员工来提交资料领钱。
民营企业介于二者之间,看老板和初创团队最开始一起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了。
到手的工资和个税的关系
在中国范围内,不管中国人外国人,发工资的逻辑基本还是一样的。当然短期在国内打临工的外国人另说。那个有点复杂,咱们今天只聊简单的。
不管有多少乱七八糟的收入构成,财政部只管一点,除了免税的那些以外,其它的都给我加入进来计税。
免税的,在工资里有这些项目:
常见的:个人负担的法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有的地区另外有一个大病医疗,再有就是公积金;
不太常见的:独生子女费,托儿所费,差旅津贴,误餐补贴,公务用车,通讯补贴,特殊津贴(这个需要和税局申请,比如,我之前工作过的航空公司,飞行员的小时费是不计税的),据说,现在的防疫人员,防疫的小时费也是不计税的。
再加上,现在国家规定的,每个月可以有的免税扣除,比如买房贷款,养老和育儿方面的扣除什么的……
个税申报通常是按照应发工资报
所以,从前边的叙述里,大概其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应发工资 = 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加项,扣除缺勤什么的减项;
报税工资 = 应发工资;
计税工资 = 报税工资,扣除不计税的项目,包括五险一金和差旅津贴和那些不常见的不计税项目,以及个人的可以免除报税的项目;
实发工资 = 报税工资,减掉个人的各种扣款,包括个税;
所以啊,因为现在的这个税务的计税方式,就导致了,实际上企业里是没办法计算员工的个税的,相关的员工免税数据,是在税务局的系统里的……所以,现在多数企业发薪之前,都需要由税务负责的岗位,先上传员工的应发工资数据给到税局系统,再从税局系统下载员工的个税数……然后才能计算员工的个税扣除数据。
目前多数公司的工资计算还在HR,但如果这个工作流程长期变成这样,从我个人角度,我觉得有一天把算工资和发工资的活,转到财务部的税务专员这里,也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