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买多长期限的好「理财产品时间长好还是时间短好」
短的收益低,长的怕不“安全”。
我想这是大家在选购银行理财时常常在纠结的地方,其实我们更多在意的是「性价比」。笔者观察到几乎没有文章通过数据来“摆事实,讲道理”,来给大家全面地分析市面上国有行和股份行的银行理财,到底买什么期限的性价比更高。今天就给大家来分析分析。
一、银行都喜欢发什么期限的理财产品?
常见的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保本固定型、保本浮动型和非保本型;投向的基础资产有债券、利率、股票、票据、商品、信贷资产和其他类产品。
下面我们聚焦银行理财的发行期限。
笔者对截至2019年3月8日,7663只国有行和股份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94-183天,也就是3个月期至半年期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最多,其次是184-365天(也就是半年-1年),随后31-63天期和64-93天期产品数量不相上下。
这与我们的感受也是一致的。老百姓往往偏好1年以内的委托期产品,但委托期在30天以内的产品可能由于收益较低,目前仍然一部分民众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式仍然为本人至网点购买而不是在手机银行上操作,因此期限太短将增加购买的“鞋底成本”。
鞋底成本本来是用来形容通货膨胀的一种,此处用来形容短期限理财给人们“增加”的成本。
指的是,在通货膨胀时,货币的购买力在下降,为了减少损失,人们会更倾向于持有更少的现金而将更多的钱存入银行,更多的是被迫兑换为其他国家货币。如此当要使用现金时,就需要去银行取款,或者兑换时就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持有现金少了就意味着需要增加跑银行的次数,这种多去几次银行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被经济学家形象的称为皮鞋成本——多磨点鞋底。就是说人们为了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各种资源。
由于短期限银行理财需要客户频繁地前往银行续购,而且存在到期没有可续接的产品购买的可能,转换至其他银行购买也需要一定“麻烦”。
3-6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3个月期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多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
1、银行经过多年尝试发现,传统的封闭式非净值产品最受欢迎,其中债券类、混合类、结构性投资类、银行存款类包括货币市场工具类的运作模式都是封闭式非净值占主导,基本上都是3个月、6个月和1年的短期定开,这是符合资管新规的要求 “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
2、这几个期限既不会因为期限短,导致收益率低还增加了老百姓的鞋底成本,也不会由于期限太长而冻结客户短期流动性,可以说这几个期限是既满足老百姓收益率要求,又满足老百姓流动性要求的期限了。
那么,这几个主要委托期的理财产品收益怎么样?它们之间比较哪个期限性价比更高呢?
二、理财产品收益面面观
由于很多理财产品没有公布预期收益率,因此部分数据缺失。笔者统计了所有国有行和股份行的7663只银行理财中公告了预期年化收益率产品的收益率情况,以及2018年以来理财产品发行情况。
Ø 分收益类型看
目前非保本理财占比数量最高,超过70%,其次为保本浮动型理财产品。这与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要求是想吻合的。
根据《新规》中打破刚兑的原则,保本理财将逐渐淡出市场。相比预期收益型产品,净值型产品既没有预期收益,也没有固定的投资期限,两者大相径庭。因此预计保本理财未来规模仍将持续下降。
Ø 分基础资产看
由于银行理财客户多为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且部分客户的风险厌恶程度相对极端,不仅不能承受资金亏损情况,甚至对于收益波动也不太接受。老百姓购买银行理财是当做固定收益类产品购买的,期望是买下来就能锁定收益。
一直以来银行理财也多以投利率、债券为主,二者占比合计超过50%,而投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理财产品占比较小,这一方面与老百姓不接受波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银行自身权益类投研人员较少有关。
Ø 分委托期看
2周内委托期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竟是所有期限中最高的。这或许与2月底至3月初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有关,也与部分数据缺失有关。
三月第一周全市场理财产品各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周3.88%,2周3.93%,1个月4.23%,2个月4.11%,3个月4.32%,4个月4.38%,6个月4.40%,9个月4.38%,1年期4.42%。相较于前一周,2个月、4个月、9个月、1年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下跌,1周、1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上升。其中1周理财产品收益率涨幅最大,为5bps;1年期理财产品收益率跌幅最大,为-11bps。
拉长时间来看,2018年至今,银行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率多在3-5%的范围内,占比达到65.28%;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8%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占比为所有银行理财产品占比的四分之一。
Ø 分收益类型看
结构性理财产品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收益结构上。
结构性理财产品指的是在存款、零息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基础上,结合了期权、期货、远期等金融衍生品而形成的组合产品。非结构理财产品对应的一般是基础金融资产,风险和收益均比较低,且相对稳定。
结构性产品与非结构性产品相比,结构性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更高,高于非结构性产品58bp(0.58%),这也与我们的认知相符。
拉长时间看,2017年至今,理财收益率跟随国家货币政策和监管趋势,呈现“倒V型”走势,即2017年理财收益率上升,2018年开始则呈下降趋势。
Ø 分发行银行看
股份制银行理财收益率大多比国有行高。表中平安和招商预期年化收益率均值为最低与我们认知不符,可能与近期这两家银行发行的短期限产品较多有关。
Ø 分起始认购金额看
自从2018年银保监会正式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理财新规),将单只公募理财产品销售起点由之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后,银行理财起始认购金额从1万元至1亿元不等。但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行,认购起点与预期年化收益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三、什么期限理财产品「性价比」最高?
我们想挑选出「性价比」最高的银行理财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众多理财产品让人挑花了眼,产品没挑好不仅损失了收益还无法及时进行弥补。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共有562家银行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9.35万只,总余额29.54万亿。根据中国理财网的统计,2018年末我国理财产品仍超过5万个。
第二,购买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期限较长,不利于老百姓流动性安排。另一方面,当地地方性银行或城商行由于深耕所在区域,改制之前老百姓就比较熟悉,对理财产品的报价往往也更高,但老百姓或有些担心资金的安全问题。
第三,期限过短的理财产品会分摊太多精力,比如到期续买或者转别家银行购买等,收益也不太令人满意。
这些理由在实际中是否可以验证?
此处我们以某股份制银行XX银行为例做详细分析,这款产品为传统的封闭式非净值型产品。可以看到181天期,也就是6个月产品甚至比9个月和12个月委托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更高,这或与发行时机有关,但也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老百姓是聪明的,6个月期产品确实不赖。
半年型理财产品不仅可以兼顾收益和流动性安排,还有相当多的产品可供挑选,94-183天委托期的产品是发行数量最多的,占比超过三成。
总的来说,银行理财适合风险偏好较低人群,在自身能承受范围内寻求更高的收益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多看多了解多比较。
少听宣传多学习,小银行买短的,大银行买长的,算是一条值得尝试的建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