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4月成绩单来了「2021南京各初中中考喜报出炉」
中国基金报记者 闫晶滢
2022年上半年,证券行业各项细分业务经营情况如何?
日前,中国证券业协会向业内证券公司下发《证券公司2022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分析》,从行业资本实力、服务实体经济、财富管理转型、资本中介业务、行业风控水平、国际化布局等多个领域点评上半年券商各业务板块发展情况。
中证协指出,2022年上半年,全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融资2.71万亿元,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机遇期。
来看详情——
交易机构化趋势明显资管业务持续优化
2022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第一年,证券公司持续提升投资管理、产品创设、资产配置、市场营销等能力,积极推动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截至2022年6月末,证券行业服务客户资产规模70.27万亿元,客户基础不断夯实。
在财富管理业务结构方面,交易机构化趋势明显,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进一步提升。2022年上半年,机构客户证券交易额占比为37.02%,同比提升7.04个百分点。全行业实现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28.18亿元,同比增长16.88%。
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方面,受市场情绪影响,2022年上半年证券行业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同比下滑23.19%至77.34亿元,收入占证券经纪业务收入11.70%,同比下降3.05个百分点。
在金融产品供给方面,截至2022年6月末,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产总净值为10.99万亿元。其中,集合资管规模较去年末增长0.39%至3.55万亿元,公募基金(含大集合)规模较去年末增长7.75%至1.11万亿元;定向资管规模较去年末下降10.77%至4.35万亿元,占比持续下降至39.57%。资产管理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净值化转型成效持续凸显。
在创新业务方面,证券公司积极推进基金投顾试点业务开展。截至2022年6月末,已有29家证券公司获得基金投顾业务资格,占全市场获得基金投顾业务牌照机构的数量约为一半,其中已正式展业的证券公司达20家。
股债融资2.71万亿服务171家企业境内IPO
作为资本市场核心中介机构,证券公司积极发挥连接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桥梁纽带作用,上半年通过股票、债券等实现融资2.71万亿元,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上半年,证券行业牢牢把握资本市场各板块功能定位,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的差异化发展需求。全行业共服务171家企业实现境内首发上市,融资金额达到3119.20亿元,同比增长45.78%。
其中,在科创板首发上市的“硬科技”企业54家,融资1155.56亿元;在创业板首发上市的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68家,融资871.17亿元;在北交所首发上市的“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19家,融资28.62亿元。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企业家数占全市场的82.46%,融资金额占65.89%。
截至2022年6月末,A股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超过220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行业市值占比由2017年年初的约20%增长至约37%。
2022年上半年,证券公司承销发行创新创业公司债券407.73亿元,远超2021年全年水平。证券公司承销发行绿色公司债券(含ABS)906.17亿元,同比增长34.94%;承销发行乡村振兴债券119.54亿元,同比增长3.52%。
两融业务规模收入下降场外衍生品成营收增长点
2022年上半年,受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融资融券业务规模收入均有所下降,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持续压降,股票质押业务风险化解成效显著。
中证协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融资融券业务融出资金规模为1.53万亿元,较去年末下降11.70%;融出证券规模为903.24亿元,较去年末下降22.22%;对应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62%至527.35亿元。
同期,证券行业股票质押业务融出资金为2136.98亿元,较去年末下降6.24%,已降至近4年多以来最低水平。相应整体履约保障比例为212.61%,行业化解股票质押风险取得实质性成效。
自营业务方面,方向性自营收益随时下滑,以衍生品、跟投、做市为代表的投资业务呈现多元化发展。
2022年上半年,证券行业实现证券投资收益429.79亿元,同比下降38.53%。从自营投资规模来看,截至2022年6月末,自营投资规模为5.2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68%,其中基金投资规模增幅最大,较上年末增长28.10%至7537.58亿元;债券投资规模占比依然位居首位,为63.84%。
场外衍生品业务成证券公司服务客户风险管理及资产配置的重要金融工具,也是证券公司营业收入的重要增长点。截至2022年6月末,证券公司场外金融衍生品存续未了结初始名义本金2.2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52%。
202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颁布,填补了期货和衍生品领域的“基本法”空白,为证券行业衍生品业务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根本保障。中证协表示,场外衍生品业务将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财富管理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国际化布局持续完善上半年服务港股IPO融资151亿
2022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开放稳步推进,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深化。我国证券行业积极融入对外开放新格局,完善国际化布局,不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资证券公司“走出去”进程正在不断提速。在继续深度参与互联互通业务的同时,我国证券公司积极备案成为互联互通全球存托凭证跨境转换机构,或申请成为境外交易所会员,并通过新设或增资境外子公司等方式强化海外业务布局。
2022年上半年,我国证券公司通过香港子公司等服务企业在中国香港市场IPO融资151.29亿港元,占全市场的87.64%。目前共有9家A股上市公司在伦敦、瑞士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并上市全球存托凭证(GDR)。
另外,中国市场对境外资本吸引力持续增强。截至2022年6月末,证券行业共有17家外资参控股证券公司,其中有9家为外资控股证券公司,高盛高华、摩根大通证券(中国)2家为外资全资控股公司,摩根士丹利证券、汇丰前海证券外资股比例于2022年分别提升至94%、90%。截至2022年6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A股市值达3.57万亿元。
中证协指出,外资机构加速布局中国资本市场,充分彰显外资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信心,也为我国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国际投行经营业绩下滑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2年上半年,国际投行经营业绩同样出现下滑。高盛、摩根士丹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7.97亿美元、279.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8%;实现净利润68.66亿美元、61.61亿
美元,同比下降44%、19%。
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美股IPO家数及规模为137家、102.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34家,规模同比下降95.46%。市场环境不确定下,企业融资活动减少,这也直接导致投行业务收入出现下降。
由于国际投行的机构业务以去方向化为主,且实现股票、债券、货币、商品等多资产深度覆盖,驱动FICC等业务在面临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时依旧有较为稳定的表现。2022年上半年,高盛、摩根士丹利FICC相关业务收入持续稳健增长。
中证协指出,目前,我国证券行业正逐步完善信用、利率、外汇、商品等业务条线。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市场化、证券公司国际化等因素驱动,我国证券行业有望通过发展FICC业务,提升大宗商品市场全球定价能力,在服务实体经济、提高市场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
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证券行业国际化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证券公司可对标国际投行先进实践,不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完善国际化布局,成为证券公司迈向国际一流投行的必经之路。
另外,中证协提出,从国际同业发展经验来看,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应用是国际投行创新发展的强大助推器。2021年我国行业信息科技投入为338.20亿元,保持持续增长。
金融科技赋能证券行业全面提升业务效率、拓展业务边界、降低业务成本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我国证券公司可在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证券研究等方面实现生产力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编辑: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