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影响「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的过程和原因」
一直想找个机会写一写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经过好几天的行文,结合各种资料,终于完成了这个“小论文”,尝试尽量详实又通俗易懂地讲明白所谓的“次贷危机”是怎么一回事儿。
鉴于本文略长,因此在最开始做个索引,先介绍一下文章的成文结构:
居者有其屋的“美国梦”低利率时代--格林斯潘的手腕什么是次级贷款?CDO--神奇的金融魔法CDS--一种另类的“保险”引爆“次贷火药桶”反思01 居者有其屋的“美国梦”
谈到“美国梦”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与解读,我们先来看一下百科中给到的解释是:
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美国的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指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 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其实不管怎么解读,“美国梦”代表的是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些美好的向往中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就是房子。
尽管经历了克林顿总统执政时的“黄金十年”, 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基本饱和,房地产市场可以说已经开发殆尽,没有什么“做头”了。但是在21世纪初的美国,依然有600多万公民无法拥有自己的住房,无力实现他们的美国梦。这些人主要是美国的少数族裔和新移民,他们是一群生活在社会边缘,被“黄金十年”遗忘了的人。
但这次,时代没有遗忘他们,在这次席卷全国的经济危机期间,他们的“美国梦”几乎都得到了实现。我们用一组数据来看一下,千禧年之后发生了什么?下面的图中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美国居民的房屋拥有率,我们可以看到2000年到2006年期间,房屋拥有率一路飙升,的的确确是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美国梦”,尽管这个梦很快就醒了过来!
02 低利率时代--格林斯潘的手腕前文中说道,美国的住房拥有率一路攀升,那么是什么东西在推动这个数据的上涨呢?在展开详细的陈述之前,先来介绍一位狠角色:格林斯潘
艾伦.格林斯潘,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87-2006),任期跨越6届美国总统,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他的公文包里藏着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引擎”的秘密,许多人将其与美国总统的核按钮相提并论。
介绍完这个大佬,我们再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以及“911”事件的重击,使得美国国内经济陷入一片疲软,刚刚当选美国总统的小布什顿时慌了神,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减税措施,但是对经济的刺激却收效甚微。此时格林斯潘老爷子出马了,大刀阔斧的进行了降息手段。
美联储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连续11次降息,使美国的利率水平从2000年的6.5%左右,一下子降到了2003年的1%,如此低的利率水平,使得美国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借贷者的天堂。
低廉的利率使得借贷市场迅速的繁荣了起来,大量的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房价开始一路攀升(见下图,美国房价指数);再加上随着利率的降低,国债的收益率也直线下降,投资者也渐渐将目光投向了房地产。
03 什么是次级贷款?次级贷款是一种抵押贷款,通常由贷款机构向信用评级较低的借款人发放。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较低,贷款机构会认为借款人的违约风险高于平均水平,因此贷款机构通常对次级贷款收取高于传统抵押贷款利率的利息,以补偿自身承担的风险。
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的几年时间,由于利率较低、资本流动性较高,市场上出现了获得丰厚利润的机会,许多贷款机构在发放次级贷款方面持开放态度。过低的利率政策导致信贷规模快速扩张,加上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乐观估计,贷款买房的人越来越多,房地产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从下图中的数据我们看到,次级贷款在房贷市场的占比在2002年之后迅速飙升,在2006年更是超过了20%。数据可能还不够震撼,现实中最夸张的时候,一个普通的草莓采摘工人上午走进贷款公司,不用提供任何文件,下午就能获得一笔70W美元的住房贷款。
就这样 ,越来越多的次级人群以高昂的利率获得了远超出风险水平的住房贷款,在埋下重大的风险隐患的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后来的“包装魔法”提供了原料,而这是这种金融“包装魔法”引发了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04 CDO--神奇的金融魔法贷款机构在给购房者提供贷款之后,并不会等待购房者每月返还的本金和利息,这样的话回款的周期太长了,为了使得这些资产快速变现,增加自身资金的流动性,贷款机构会将这些住房抵押贷款持有权卖给投资银行、房利美等机构。
故事到了这里,终于轮到“华尔街之狼”们施展金融魔法了。投资银行从贷款机构这里买回这些资产后,也并不会长期持有,而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许多的贷款合同通过一定的操作,打包成可出售的固定收益产品,并销售给投资机构。
这种资产证券化后可出售的固定收益产品就叫做: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债务抵押债券 )。是不是听起来很拗口?华尔街就喜欢用一堆看起来高大上的名词开让自己做的工作看起来高大上。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和把大象装冰箱一样,分几步走就可以了。我们用下面这张图来讲明白:
首先,投行把所有购房者的贷款合同扔进一个池子里,我们叫它房贷池好了。然后,我们把信用最好人群的购房合同拿出来放进最上面的盒子。信用稍差人群的放在第二个盒子,以此类推。最上面的风险水平最低,相应的收益最低,最下面的风险水平最高,相应的收益也最高。不仅如此,投资银行还请来标普(Standard & Poor"s )、穆迪(Moody"s)等评级机构,对这些盒子进行评级,并打上类似于AAA这样的标签。聪明的华尔街精英们还给CDO创造了一种瀑布式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当购房者每月返还本金及利息时,这些资金最先流入最顶层的盒子,顶层进满之后再流入第二个盒子,依次往下,这也是为什么最底层盒子的风险最高的原因。
这些CDO产品到市场之后,很快被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抢购一空,市场上仿佛在说:“We want more CDOs!” 。而资本攫取利润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要制作更多的CDO就需要更多的贷款合同,也就需要更多的贷款者,此时贷款机构毫不犹豫的降低了贷款标准,按下了“次级贷款”这一按钮。
虽然次级贷款的风险水平很高,但投资银行显然也不是傻子,考虑到当时美国国内的房价是一直上涨的,即使有贷款违约,银行只要收回房子并拿去拍卖,肯定还是可以覆盖这一部分风险损失的。于是投资银行开始从垃圾里面淘金子,又继续走上了制作CDO出售给投资者的捡钱路。而这些评级机构到了后来根本不去管CDO里面装了什么东西,为了不失去客户,评级机构开始丧失了判断,闭着眼睛评级。
就这样华尔街的精英们不断地制造者一批又一批的垃圾!
05 CDS--一种另类的“保险”在这一片看起来所有人都在赚钱的狂热之中,有那么一小撮冷静的聪明人,他们提早的观察到了房地产市场的发烧体质,比如电影《大空头》的博士男主就是通过精确地计算,得到了房地产市场将要崩溃的结论,并通过做空市场赚的盆钵满盈。
电影里面男主用来做空的工具就是我们下面要介绍的,Credit Default Swap (CDS: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类似于保险的东西,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投资机构在向投资银行购买CDO产品时,为了放心,会再去券商那里购买一个CDS产品,当CDO违约导致收益无法兑现时,发行CDS的券商要来支付这部分收益。它的原理就像下图中展示的那样:A从B那里购买CDS,用来保障自己的某一种资产,当这种资产违约时,B需要支付这种资产的全部价值。
除此之外,市场还允许购买一份CDO的时候可以搭配购买多份CDS,也就是说,相当于我做一次飞机的时候,在多家保险公司购买了人身意外险,一旦飞机失事,我将获得多份保险赔付,这称为“裸CDS”。
06 引爆“次贷火药桶”毫无意外的是,狂热的时代总会过去,到了2006年的下半年,因为利率的水涨船高,出现了第一批因为无力偿还贷款而被没收房产的次级贷款者。紧接着投资银行不得不把没收的抵押房产放到市场上去卖掉,以弥补损失。一时间,市面上出现了大量需要卖掉的房子,大量的供给与不充分的需求导致了房价的下跌。
此同时,因为房价的下跌,刚刚购房背负房贷的新入场者发现,我的房子现在不值钱了,为什么我还要支付比我现在房子价值(比如50W)还高的贷款金额(比如70W)呢?于是乎,即使他们有能力偿还贷款,出于合算的考虑他们也拒绝支付贷款,出现了第二波的贷款违约。就这样,他们的房子也被作为抵押品清算,放到市面上拍卖,导致了房价的进一步下跌,如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时候,投资银行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时CDO的价格开始暴跌,CDO再也推销不出去了,投资银行手里掌握的只有大量的因为贷款违约而没收回来的房产,而此时房子再也不值钱了。于是乎,很多房贷公司和被信用评级所误导而投资CDO产品的公司都倒闭了,包括着房地美,房利美,以及大名鼎鼎的雷曼兄弟。
房贷公司的大规模倒闭,贷款者的大面积违约,使得发行CDS的券商等公司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他们不得不按照CDS合约支付高昂的违约金。典型的公司,比如AIG、美林证券,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
以上,“次贷危机”就这么发生了!
07 反思其实不管是CDO还是CDS,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其本身是很伟大的发明,问题并不出在衍生品本身,而是在于使用者,也就是人身上。不管是疯狂从垃圾中制造CDO的华尔街精英,还是闭着眼睛作评级的评级机构,都结实地反映了人性“贪婪”的一面。另外一点,监管的失职也是造成这场金融危机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整个期间,监管竟然都没有发现高的离谱的杠杆率,也着实令人费解。
以上,就是本人对于“次贷危机”的解读,学生时代没有系统的学过金融,都是靠着零敲碎打,自己摸索,第一次写这么庞大的话题,有很多漏掉的细节,也可能存在一些理解的偏差,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一下电影《大空头》,以及《大而不倒》、《监守自盗》这两部纪录片,可以更加全面的理解这场“次贷危机”。
参考资料:
维基百科1: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uses_of_the_United_States_housing_bubble
维基百科2: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bprime_mortgage_crisis#Housing_downturn
BBC 新闻:
http://news.bbc.co.uk/2/hi/business/7073131.stm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