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投资风险防范「证券法投资者保护制度」
余凌曲:筑牢债券市场投资者保护制度防线
市场对债券发行主体约束不足,违规违法行为轻易突破市场“防线”,暴露出我国债券市场制度建设上还存在明显短板。以近期债券市场重大违规违法事件处置和责任追究为契机,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等制度建设,构建起维护债券市场健康运行的严密制度“防线”。一是严格发行人信息披露标准。与股票发行人相对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相比,对债券发行人信息披露标准要求可能“失之于宽”,市场关注度和监督检查力度也明显不足,需要把债券发行人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层面,提出更高、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二是压实债券受托管理人督导责任,应当更加明确债券受托管理人的风险揭示责任,按照“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要求落实受托管理人责任,推进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三是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市场稳定作用。
原文链接:筑牢债券市场投资者保护制度防线
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为629人;2020年,这一数字突破300万人。70余年来,研究生教育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双重使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建好体系育人平台,要精准实施研究生扩招,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规模调整。要优化考试招生制度、选拔机制,大幅提高生源质量。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通“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渠道,实行学校、学院和学科分级管理。要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健全人才培养体系。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推进分类培养体系建设,避免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同质化倾向。要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凸显专业学位培养特色。强化产教融合,聚焦实践创新,让专业学位更专业。严格执行论文复制比检测、论文外审等制度,有效保证论文质量。
原文链接: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老旧小区情况复杂、基础薄弱、改造任务繁重,改造量大面广,情况各异。同时,还存在居民意见统一难、部门单位协调难度大以及改造资金筹集难等问题,影响老旧小区改造的进程与质量。多年来,一些地方在老旧小区改造和治理方面探索了不同的经验,为其他地区的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各地要对标“十四五”规划,在“规建管”并重的理念指导下,因地制宜地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和治理模式。一,老旧小区的改造要融入街域发展。二,老旧小区的改造要引入居民生活圈理念。三,老旧小区的改造要重视多渠道筹资机制。四,老旧小区的改造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五,老旧小区的改造要形成长效的治理机制。要从小区改造的动议入手,引入治理理念和机制。在小区改造之初就重视民众参与,在小区改造之中要重视民众监督,在小区改造后及时跟进小区物业管理、日常治理,引导和撬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原文链接:对标“十四五”规划 全面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与治理
当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中国与东盟形成了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良好格局。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快速增长,东盟对中国的投资也不断增加。中国与东盟在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力、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空间巨大,基础设施正在实现互联互通,重大项目和相关经济走廊的合作不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融合度不断加深,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不断加快。未来,中国与东盟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重点将在四大方向和领域加强合作:提升战略互信,深入对接发展规划;提升经贸合作,加快地区经济全面复苏;提升科技创新,深化数字经济合作;提升抗疫合作,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必将为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必将成为推动地区合作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效应。
原文链接:命运与共:开启中国-东盟合作共赢新篇章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学徒制由来已久,是在学校教育普及之前人类社会技术传承的主要手段。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借鉴西方学徒制经验而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推行的一项试验,以校企双重主体育人为根本,以“学生”“学徒”双重身份为保证,以岗位成才为路径,是一种全新的深层次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形式。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我国在“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统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责任,端正职业技术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方向,引导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支持职业技术教育。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建立和完善,将为抢占并巩固全球人才竞争制高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好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基础准备。
原文链接: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
在河南省濮阳市的西南隅,曾有一片地势较低、常年积水、芦苇丛生的沼泽地,当地俗称其为西水坡。1987年5月,濮阳市文物部门在此配合中原化肥厂引黄供水调节池工程时发现古文化遗址一处,因其地而名之为西水坡遗址。调节池修建蓄水后遗址将湮没于水下,为了抢救和保护这处古代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87年5—11月,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第一次发掘。令人惊喜的是,发掘中先后发现了三组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等动物图案。这三组蚌塑图案前所未见,意义重大。
经过两次发掘,揭露面积共5000多平方米,发现了房址、窖穴、陶窑、墓葬等各种遗迹和大批遗物,既搞清了该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分布情况,也弄清了蚌图的层位和相互关系,取得了重大收获。这些深埋于沼泽地下数千年的蚌塑龙等动物图案使西水坡遗址大放光彩,因其为迄今发现时代最早、成熟逼真的龙的造型而被誉为“华夏第一龙”,濮阳也因而有“龙乡”之美称。
原文链接:河南西水坡蚌龙图案的实证价值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全面脱贫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再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良好的乡村治理是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从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制度三个维度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进乡村善治,有助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原文链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今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展示出超常规的效率,抗疫效果显著。背后除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效的公民道德建设同样起到关键作用。
根本上,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对公民道德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国家与社会“最大善的目的”。防疫所要求的公民个人道德、责任和义务,需要个人在道德伦理的星空下,不断进行价值排序,区分各种道德价值位阶的关系,最终超越伦理层面的冲突,做出正确而又符合公共利益的个人选择。疫情防控中,公民道德的进步,还体现在人们对广大医护群体的关怀。在珍视医护群体、尊重医护工作者方面,社会逐步形成更多共识,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化解和减少医患矛盾。抗疫过程中,社会上客观看待那些感染病毒的少数人群,尊重他们的个人隐私,来自社会的平视,能够给他们带来温暖,有助于全社会更科学地认识病毒,正确恰当地对待病患。
原文链接 :全民抗疫为公民道德建设带来启示
文化传承在今天,不只是传统意义上对国学文化的继承,也包括在网络文化、国际交流文化氛围等新的文化场域中的“创造性传承”。这也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对传统文化中哪些内容的传承,将对年轻人更有现实意义?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找到其中与新时代青年文化热点契合之处。比如,近年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博物馆热”,就是很值得品味的典型案例。曾经在不少人的认知中,存在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刻板印象,认为这些都是无趣的“老古董”,但近年兴起的一些新的文化样态则改变了这些成见。另外,对传统文化中知识性较强的文化元素的传承,对年轻人参与构建文化强国也有现实意义。比如,近年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汉服文化与京剧文化,还是有一定“入场门槛”的。即便很多年轻人是被汉服的华美靓丽与京剧的精彩表演所点燃的兴趣,他们也会由兴趣入手,去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与文化知识。通过喜欢汉服而喜欢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进而去研读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知识性与专业性,是传承传统文化中必备的要素,而这也将帮助更多年轻人热衷探索文化世界的奥秘,对提高年轻人的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原文链接:文化传承:找到传统与“网红”的契合之处
2019年李子柒在中国一夜走红,人们这时才惊讶地发现这个四川女孩竟然已经在YouTube平台上收获了超过1000万的粉丝。只提供中文字幕的视频丝毫不影响海外用户的订阅和追随热情,甚至还有海外粉丝专门建立了字幕组,将李子柒的视频内容翻译成英文。无独有偶,近年来与李子柒一同走进海外受众视野的还有诸如办公室小野和滇西小哥这样的年轻素人博主。他们在YouTube平台的粉丝关注量分别超过900万和600万,都已跻身全球一线YouTube博主行列。活跃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年轻人,开始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新生力量。
2011年,中国开始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投放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将中国面孔投向“世界的十字路口”这一举措,被视作中国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公共外交的尝试。十年前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的面孔是姚明、袁隆平和杨利伟,十年之后出现在全球互联网用户面前的是李子柒、办公室小野和滇西小哥。“主角”变化的背后,暗合了数字媒体兴起所带来的对外传播话语方式转型。数字媒体的话语逻辑、视频文本的跨文化特性与年轻人独特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形成了互联网时代对外传播的一条新路。对于没有过于沉重的历史包袱和苦难记忆的90后和00后而言,他们能够以更加自信和轻松的风格进行自我表达。他们在不经意间也将中国年轻人对于生活和时代的理解融入作品之中,讲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中国故事”。
原文链接:让年轻人讲述“可触摸的中国”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