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缩减购债对中国市场影响「美联储开始缩减购债规模」
本报记者 范思立
美国开始缩减购债规模的计划如约而至。对于此,美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表现相对平淡,但后续其还能保持波澜不惊吗?
美联储议息会议于北京时间11月4日凌晨公布了会议决议。
暂无加息——维持利率在0—0.25%不变。美国不加息可以看出其正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美联储目前虽仍称通胀是“暂时的”“可以接受”,但美国的通胀着实不低。美国9月份CPI4.4%,是30年来最高增速,远远超出其2%的政策。“通胀猛于虎”,美国人更怕虎。高通胀下,世界权威机构和美联储对于美国的经济都下调了增长预期。这让全球经济增长陡增寒意。
启动缩债——从11月中旬开始,每月增持至少7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35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从12月中旬开始,每月增持至少6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300亿元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此轮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每月购买8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也就是说,11月份的缩减购债计划为150亿美元,12月份的缩减购债计划为300亿美元,12月份的缩债进程还有所加快。
是不能一直大规模“放水”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总得回归常态。否则,洪涛巨浪吞噬的不仅仅是美国经济,还会波及全世界。即便是这样,世界人民已挣扎于未见顶的全球通胀之中。
此轮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量化宽松,确实有情非得已之处。全球疫情大流行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如果各国政府不迅速出手,全球经济重启无望恢复遥遥无期,破坏性会无限蔓延和扩大。进入现代以来,这方面是有惨痛教训的——19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就是因为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突然崩盘,进而引发市场流动性紧缺,而美国政府没有及时援手,致使危机扩大并蔓延至全球,全球经济数年大倒退,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
上述赘述不是为了指责各国政府为应对疫情而采取刺激政策,包括美国政府在疫情冲击下所采取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有其必要性。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经济体量巨大和政策外溢性极强,美国政策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全然不顾及本国政策对全球经济的深度影响。因此,始终有“美国得病,全球吃药”——全球对美国的诟病。美国现在又启动了缩债计划,世界各国将如何消化美国政策逆转带来的全球金融市场大动荡?
此轮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后果是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随之带动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无序上涨,各国股市、债市、房地产市场纷纷出现过热,甚至出现偏离经济基本面的泡沫。一些国家即使是在疫情反弹反复、经济恢复仍未完全稳定的情况下,不得不加息以防止资本市场泡沫被吹得太大。例如,韩国、新西兰在发达经济体中率先加息,新兴经济体中的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等国已加息多次。在全球形势复杂严峻、经济相对脆弱的背景下,加息对于各国的经济恢复发展意味着什么?
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恶果还未消化又开始叠加全球流动性紧缩之苦。因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全球流动性泛滥仍在持续发酵,现在潮水就要退去了,全球热钱将从股市、债市、楼市撤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冲击尤甚,这些经济体本来经济恢复基础薄弱,现在是“旧疤未好,新伤又来”。
美国加息将加重全球流动性紧缩程度,从而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美联储此次会议并未加息,但市场预测其将在明年中期开始加息,届时美国缩减购债计划将实施完成。“水”没了,息差的势能又高了,全球流动性将大规模回流美国。这对全球经济又意味着什么?可以说不言自明。
全球目前仍难逃由美国政策引发的或流动性泛滥或流动性紧缩被轮番收割的宿命,这次也只能生吞全球流动性紧缩带来的又一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