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理财会亏本金「银行理财亏了」
近日,有媒体发布了5月份银行理财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上个月有121款银行理财产品未达到预期收益,其中30款产品收益低于1%,5款产品出现本金亏损10%。
朋友问小学弟,为何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会亏损?
其实,不只是银行,在金融市场中,风险如影随形,任何产品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上一期理财观察,通过“风险溢价”的概念我们了解到,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是对等的,高收益必然有高风险。
然而,在现实市场中,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风险和收益都严格按照金融规律定价,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招商银行的A股和H股经常出现价格的偏差,但它们所对应的股权资产的风险和流动性却基本相同。
银行理财亦是如此,有的产品看似安全,到期兑付时却出现本金亏损;有的产品挂钩股票、基金等资产,看似风险很高,最后却赚得盆满钵满。
实际上,专业金融机构正是通过快速挖掘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投资机会,从中赚取收益。而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该如何做?
我们不难发现,判断收益的多少相比于判断风险的大小要简单的多。市场上很多金融资产的期望收益都是直接提供给投资者的,理财平台上卖的大多数产品都会给出固定年化收益或是浮动收益区间。
但是,如何判断金融资产风险的大小?
这里,我们先引入一个人概念——“控制变量法”。
简单来说,要准确判断一个金融资产的风险难度太大,连专业的分析师可能都要出偏差。但是,判断两个资产风险的相对大小,就简单得多。
比如,在现在的行情下,投资由同一家公司发行的A股和债券的风险哪个比较大?大家都会有一个直观的判断:股票的风险远大于债券。
具体而言,从宏观行情看,A股市场大幅震荡,股价就像是在自由漂移,涨停或跌停都是大概率事件,系统性风险很大;而对于债券而言,本金确定,每一期的利率通常都是固定的,就算是浮动利率波动也很少超过1到2个点,又恰逢降息降准,风险就更小了;
从微观的公司层面看,由于股票和债券都是由同一家公司发行,个体风险相近,就算公司真的倒闭了,变卖资产的钱也是先清偿债权人,因此同一家公司发行的A股投资风险显著大于债券是不难得出的结论。
上面这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对评估两个资产的风险大小有一个初步了解,接下来我们从更深的角度识别风险。
首先,来看经济学中如何定义和度量风险。
从大风险角度来看,市场的风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系统性风险,另一种是个体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资本市场上所有金融资产都会共同面临的风险。例如,去年“股灾”来临时,基本上所有股票都逃不出骤跌厄运;人民币大幅贬值风波来临时,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都受到一定幅度的冲击。
当系统性风险爆发时,整个市场上的绝大多数资产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这种风险不可能通过分散投资完全消除,所以也被称为“不可分散风险”。
相对而言,个体风险是每一个金融资产相对独立面临的风险,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关系不大。比如,你持有公司债券的公司业绩下滑,面临破产危机,那你的债券资产风险就显著增大了;又如,你投资的股票基金所挂钩的股票遭遇重大利亏,基金份额净值直线下降。
不过,好在个体风险出现只会影响单个金融资产的收益,是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有效规避的,这就是“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避险原理。
所以,在投资金融资产的过程中,系统性风险最难以规避,因此把握金融资产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走向是寻找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机会的“龙头”所在。
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因素非常复杂多变,小到利率、汇率、通货膨胀,大到经济周期循环和宏观经济政策,或是能源危机、政权更迭、战争冲突等因素都会引发系统性危机,要准确预估系统性风险的大小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务”。
但是,要分析不同金融资产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的相对大小,还是有迹可循的。
第一,“国家意志高于一切”。曾经一位著名的浙江私募基金管理人把市场的参与者分为10种,其中最强的一种就是国家,追随国家意志是控制风险的第一步,同时也是获得收益的第一步。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国家意志的煽动效应是无与伦比的。
例如,在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 ”概念,并大力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后,一家主营房地产的公司声称要转型互联网金融业务,并且拟将公司的名字改成“P2P”。消息公布以后,公司股票开盘即遇涨停。
而事实上,这家公司此番转型一无正式业务、二无人员配备、三无可行性论证,甚至连经营范围变更都尚未获得工商部门审批,只处于设想之中。这个例子足以见到国家意志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煽动效应。
其次,密切关注政策走向也很重要。政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以,风险与收益的衡量就要去看政策的意图。比如年初,一线城市房地产销售增长迅速,连二三线城市房价都复苏了,这与央行出台的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降以及持续的降准降息政策是分不开的。
最后,市场资金的走向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政策的出台不管是利好还是利空都会引发市场大资金的流向。同时,政策的强弱力度也能够从资金的流向上反映出来。最生动的例子就是去年国家队资金“救市”,国家一旦铁了心思要救市,几千亿的资金分分钟流入市场,这时候不买中石油更待何时?
把握了以上几个要点,我们就基本上掌握了多数金融资产的风险走向,再对比一下资产的期望收益,顺势而投,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机会就不太容易错过了。
·END·
转载请联系恳说恳讲(ID:kenshuokenjiang)授权,并注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