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和财富的区别是什么「货币等于财富吗」
现代很多人把金钱当成财富的象征,认为只要获得足够的金钱就是富有的。但是,社会上有些人拥有很多金钱,却活的并不幸福,反而是一些普通人,活的却很幸福。那么财富到底是什么呢?如果它没法给人带来幸福感,那财富的意义又何在呢?今天我从货币产生的机理以及人类需求本身的角度阐述下财富到底是什么,金钱和财富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获得足够的财富,分析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一、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随着交换行为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当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足以生产出剩余产品时,所谓的交易也就不存在,因为所有的产品都用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足以生产出剩余产品时,人们才会有意识地用剩余产品去交换对自身生存或享受有用的产品,交换行为才会因此发生。当剩余产品在人类总产出中占比不大时,交换行为会偶尔发生,通常采用以物易物的形式;当剩余产品在人类总产出中占比较大时,交换行为就会变得非常普遍。以物易物的形式能够适应简单的商品交换行为,但是却无法满足普遍却复杂的商品交换行为,主要是因为以物易物的方式便利性不足,采用该方式进行交易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就内在驱动着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所谓的一般等价物,其实也是一种产品,只是这种产品对各阶层人士都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且具备存储与携带的便利性,因此,才能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一般等价物。所谓金银天然非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金银作为稀有金属在古人社会中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包括制造生产工具、饰品、生活用品等,由于数量稀少,所以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的价值认可度。此外,金银作为贵金属具有体积小、易保存、便于携带等特点,因此,才最终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商品交换活动中的一般等价物,金银货币由此产生。货币产生之后,并不是所有的商品交换活动都采用货币,人们在日常活动中仍然会采用以物易物的交换形式,而此时的货币只是作为价值尺度。
金银在日常交换活动中被赋予了一般等价物的属性,成为了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并可以在市场上换取大部分自身所需要的产品。之后,货币成为了人们储存剩余产品的对象,并变成了某个人或家庭财富的象征,这个财富本质上就是能够换取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当某个生产者或群体生产出剩余产品时,即把这些产品兑换成金银存储下来,当需要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时便采用这些金银进行兑换。因此,货币数量的多少也就成了家庭或者个人财富的象征。
二、货币的发展
1.贵金属货币时代
在贵金属货币时代,社会上的交易行为基本属于等价交换,所谓的剥削,也仅是管理阶层基于管理地位而产生的剩余产品优先分配权。商品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在社会上会零星出现一些借贷行为,最初的借贷行为是基于家庭成员与朋友之间。随着手工业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商业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资本不足的手工业者为了获取生产资料不得不进行借贷,最开始只是基于家庭成员与朋友之间的借贷,随着借贷行为越来越多,便催生了专门从事放贷业务的机构,这就是早期银行。
贵金属货币早期时代,银行从事放贷业务之前必须具备足额的资本金,主要收益就是放贷利息收益,这种商业模式会受制于资本金的大小,银行无法无限制地发放贷款;之后,银行为了继续做大信贷规模,开始吸纳社会上的存款货币。普通民众将货币存放在了银行,银行会支付一定的利息,之后,银行将这些存款贷给了借款人,并收取一定的利息。由于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银行支付给存款人的利息之后获得利差即为银行所得。
银行吸纳存款,之后再放贷出去,这种商业模式相当于做货币贸易,从业者以较低的成本获的存款货币,之后再以较高的价格贷给需要的人。这与市场上一般贸易的商业模式大同小异,唯一的区别就是商品属性的不同。在贵金属货币时代,能够做货币贸易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因为,虽然只是赚利差,但是必须保证银行具备一定的货币储备,以应对任何情况下,货币存款人的取款。如果银行货币储备不足,存款人无法顺利取款,就会导致市场对这家银行信用的缺失,逐渐就不会再有人过来存款,没有存款,贷款业务也就逐渐萎缩,直至倒闭。在贵金属货币时代,这种一进一出赚取差价的商业模式风险相对较小,因为,每一笔存款与贷款,背后都牟定了对应数量的贵金属,贵金属作为特殊的商品,在任何情况下都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所以被称之为硬通货。社会上的总财富等于一切可以用来交换的商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在贵金属货币时代,社会上总的贵金属货币数量是与整个社会交易活动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相等,相当于社会上一直处于流通状态的贵金属货币总量,而被制作成其它商品或者被长久存储的贵金属由于已经退出流通市场,因此,不能作为贵金属货币,只能作为一般商品。
2.纸币时代
在人类生产能力不足时,商品交换活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比不大,因此,人类生产出的贵金属数量能够满足商品交换活动的需求。但是,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快速提升,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人类能够生产出的剩余产品越来越多,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活动。商品交换活动越来越频繁,市场上需要的贵金属数量越来越多,直至有一天市场上流通的贵金属货币数量无法满足社会商品交换活动,这就出现了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通货紧缩。通货紧缩会导致流动性不足,影响商品交换活动,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必须寻找新的替代货币,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纸币的产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纸币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商业交换活动中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但是纸币由于不具备使用价值,就需要与贵金属进行牟定,相当于发行多少货币,就必须牟定多少数量的贵金属。因此,要求能够发行纸币的机构必须具备足够的贵金属储备,并且要具备足够的信用,确保纸币在任何条件的下能够自由兑换成等值的贵金属。相比于贵金属,纸币具有携带更方便、质量较轻、便于存储等特点,因此,逐渐在市场上普及开来。但是,并不是所有商品交换活动都采用纸币,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使用金属货币。随着纸币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并逐渐淘汰了贵金属货币,纸币也就完成了对贵金属货币的替代,人类社会至此进入纸币时代。
3.信用货币时代
纸币出现的前期基本都是与贵金属进行牟定的,因此,从事货币贸易的银行无法凭空创造出更多的货币。但是纸币的产生为银行摆脱贵金属数量的限制,凭空创造货币提供了机会。1973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全面解体,纸币彻底摆脱了贵金属的限制,人类从此进入的信用货币时代。信用货币的产生其实是人类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地球上贵金属的存储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快速繁衍与人类社会的不断扩大,导致整个社会商品经济规模越来越大,贵金属的产量由于无法满足人类社会商品经济活动的发展需求,因此,必然会被信用货币所替代。
但是信用货币时代,并不代表了货币发行机构可以无限制的印刷货币,因为,每一张纸币背后牟定的都是政府或者大公司的信用。就举最简单的美联储发行美元为例:美联储是美元的发行机构,但是必须由美国政府或者大公司向其借款,之后才能发行美元。美联储相当于一家银行,具备足够的资本金。美国政府如果需要资金开展经济活动,就需要向美联储发行政府债券,美联储在获取美国政府债券之后向美国政府发行等值美元,美国政府获得美元之后用以购买政府服务,包括公共设施建设、公职人员工资、对外战争等。政府债券相当于政府的借款,借款都是要付利息的,美国政府向美联储发行政府债,就需要向美联储支付利息,这个利息来源于美国政府的收入,也就相当于国民税收、国有公司收益等。因此,美联储之所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是基于美国政府每年的收入,如果有一天美国政府的收入无法支付其借款本息,美国政府就会破产,对应的就得变卖国有资产以清偿美债。
信用货币时代的典型特征就是所有的商品交易活动都是基于信用,货币的发行、存款、贷款、借款等背后牟定的都是信用,包括政府信用、公司信用、个人信用等,如果某个环节的信用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信用体系崩溃,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是金融危机。各国的央行一般是在政府的指导下负责基础货币的发行,基础货币首先会贷给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获取基础货币之后会贷给个人或公司,从而流通至社会。公司或者个人获得贷款后,会进行消费或者投资,最后经过层层消费流通至企业主、管理人员、产业工人、农民、服务员等社会居民手上,居民保留一部分纸币作为日常消费,之后将多余的纸币存在银行,从而实现一次的资金流转;银行在获得存款后继续放贷,纸币再次流向社会,最终还是会回流至银行,这就是第二次资金流转。如此反复下去,商业银行能不断地吸纳存款并放贷,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银行的放贷总额是当初从央行获取基础货币的若干倍,这个倍数关系在经济学上叫做货币乘数。
央行为了控制信贷风险,需要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因此会规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不能把吸纳的存款全部放贷出去,必须存留一部分资金到央行,以确保商业银行资金池的稳定,规避出现资金枯竭的现象。这个规定在央行的存款额度与商业银行吸纳居民总存款额度的比值就叫做存款准备金率。这项政策就要求商业银行不能无限次的进行放贷。假如央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为20%,理论计算出来的货币乘数就约等于5,相当于央行发行人民币100元的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不断地吸纳存款并放贷,最终会在社会上创造出人民币500元的财富。2021年1月,央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为9.4%,计算出来的货币乘数约为10.6。商业银行这种钱生钱的方式本质上是一种货币贸易,赚取的是利差,货币乘数相当于同一笔资金重复利用的次数,利用的次数越多,获得的收益越大。如果央行不规定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银行可将资金无限次地利用下去,这个杠杠就可以做的无限大。这种商业模式类似于一般商品贸易中的周转率,同一笔资金用于某种商品贸易,每次购买商品消耗掉资金,之后卖掉商品之后回收资金并获得利润,如果这笔资金每年可周转五次,就代表获得了五次收益,年利润就相当于单次贸易利润的五倍。货币虽然是特殊的商品,但是本质上也是商品,银行做的就是货币商品的贸易。
信用货币时代,纸币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控制纸币的供应量可以有效调解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从而服务于商品经济活动。当市场上出现通货紧缩现象时,政府可通过发行基础货币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从而让经济恢复正常;当市场上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可通过减少基础货币的供应量,从而减少市场上流通货币的数量,避免物价大规模上涨。
三、财富的本质
作为自然万物中的一份子,人类的属性是自然选择赋予的。个体行为的主要动力是求存的结果,而求存主要包括能量获取与繁殖,此外,还包括维持自身结构稳定的需求。能量获取对于人类来说主要表现在对食物的追求,包括日常进食、口舌之欲等;繁殖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追求,包括求爱、乱交等;维持自身结构的稳定主要表现为身体机能的健全以及各类精神追求,包括锻炼、求医、压力的释放、精神的满足、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自我麻醉等,其目的就是让身体机能重新回归平衡。所以,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人类存活在这个世上,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主要内容就包括这三个方面:食物、繁殖与维持自身机构的稳定。
如果从生理学上评估,人类所需要的都应该归属为财富的一部分,而人类社会的财富就应该是获取食物、繁殖机会以及维持自身结构稳定性的能力,这才是财富的本质。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能够换取人类需要的众多产品与服务,但是却无法换取健康、幸福与稳定的家庭等,因此,金钱的多少只是实现财富的一种途径。当权者虽然没有存储大量货币,但是却可以通过手中的权利获取满足自身需求的各类物资与服务,因此,在某种层面来讲他是富有的;但是如果这位当权者不好美食,不养情妇,精神贫瘠,即使存储大量货币,他本身也是贫穷的,因为金钱并没给他带来生活质量的提升;如果他德行高尚,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以此得到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即使他在物资上是匮乏的,但他本身也是富有的,这种富有虽然存在一定的偏执,而且基本是文化体系编制的道德模范,但是却对维持人类这个群体结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有些人虽然有钱,但是却日夜忙碌,甘愿成为金钱的奴隶,精神追求匮乏,即使他拥有海量的货币,能够顿顿美食,夜夜笙箫,但是他在精神层面依然是贫瘠。而有些人虽然金钱不多,但是顿顿饱腹,爱情美满,生活悠闲,爱好广泛,即使他在社会上微不足道,但是却是富有的,因为他作为人类的一份子,得到了财富的本质,而不是代表财富某方面的金钱。在精神满足层面,富人和穷人具有同等的机会。
四、小结
从生理学上讲,财富应该是满足个体生理需求的程度,满足的程度越大,个人财富越多,满足的程度越小,个人的财富也就越小。而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只能部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货币可以轻松让一个人获取美食、美女、奢侈品等,但却很难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当然也不排除有些金钱崇拜者毕生都是在追求金钱,并将其认为是人生的最大乐趣。普通人要想在现代社会里吃饱饭并获得性伴侣是相对容易的,但是人的欲望往往是无限的,追求美食无止境,追求美色无止境。如果一个人始终被无限的欲望牵着走,会活的很累,虽然挣了很多钱,但是却失去了健康的身体,稳定的生活,并在心理上感到空虚寂寞,从而很难获得幸福感。一个人也许没有大量的存款,但是心态却超级好,不贪权,不贪财,不贪色,生活美满,家庭幸福,爱好广泛,每天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他就是社会上最富有的人。
所以,从满足个体生理需求的角度,财富的多寡是与个体的心态相关联的。一个人视钱如命,给他再多的钱,他也无法满足,整日辛苦劳作,生活单调,幸福感缺失,也许在金钱上他确实富有,但是在心理需求上,他却很贫瘠。相反,另一个人心态超好,知足常乐,虽然在金钱上并不富有,但是却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爱好广泛,这样的人即使普通,但是在生理上却是最富有的人。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本身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却是人们获取所需物资的替代品,但也仅仅是个替代品而已。纸币或数字本身没法给人带来生理需求上的满足,但是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换取个人所需的产品与服务。一个人也许会存储很多钱,但是也仅仅是一串数字而已,只有将这些数字换成个人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才能让人获得生理上的满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理满足都需要通过金钱获得,有些满足需要靠个人的修养、德行的提升、兴趣的培养、自我的克制等才能够获得。因此,财富是什么?金钱代表财富,个人的修养同样也是一种财富,因为它跟金钱一样解决了你的生理需求,让你在自然界中得到一种平衡,自我存在感变的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