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里看十四五规划「住房十四五规划内容」
九龙坡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绿色建筑(重庆房子)
龙兴人才公寓
渝地辰寓项目(保障性租赁住房)
在重庆,你打算在哪里置业安家?老旧小区如何“焕新家”?新市民怎样才会有归属感?
15日,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公布了《重庆市城镇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下称《住房规划》),记者采访了市住房和城乡建委,对该规划进行了权威解读。
“十四五”期间,在重庆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是主轴,住房将布局于三大槽谷九个功能综合、配套完善、职住平衡的城市组团。特别是轨道沿线,将形成带状连绵与点状集聚相结合的居住分布,让你“推窗看景”和“便捷出行”两不误。
中心城区
“两江四岸”看江景,轨道周边好安家
《住房规划》指出,要做大做强“一区”、做优做特“两群”,立足“西密东疏”的人口经济特征与“大山大江”的地理环境,促进主城都市区和周边城市互联互通,差别化引导住房有效供应,构建与人口、产业、资源环境等相适应的城镇住房空间布局。
那么,中心城区哪些地方是住房布局重点?
中心城区围绕以“两江四岸”为核心的城市发展主轴,依据多中心组团式空间格局,中心城区住房发展统筹布局于三大槽谷九个功能综合、配套完善、职住平衡的城市组团。
中心城区内环以内区域,以存量住房更新改造为主。
中心城区内环以外区域,住房布局围绕“八副”组团中心,优先布局在轨道站点和商业办公区、产业园区、校区、院区(医院)及周边,以增量开发为主。通过多元化商品住宅供应,有效配置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租赁住房与人才住房,提升组团综合功能,引导人口向东、西槽谷区域集聚。
同时,强化住房发展与轨道站点空间布局的相互协调,推进TOD发展模式,形成轨道沿线带状连绵与点状集聚相结合的居住分布。
具体要布置哪些类型的住房?《住房规划》也说清楚了。
商品住房方面,结合“十四五”轨道交通和城市主干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统筹安排各组团商品住房供应。
保障性住房方面,主要在轨道站点和商业商务区、产业园区、校区、院区(医院)及周边布局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按照“一区一策”原则,引导人才住房向科技创新园区、总部经济区周边集聚,满足人才就地安居的需求。
市场租赁住房方面,重点盘活轨道站点和商业办公区、产业园区、校区、院区(医院)及周边区域存量房,适当新建市场租赁住房,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空间布局形态。“点”即解放碑、江北嘴、观音桥、杨家坪、大坪、南坪、弹子石等商圈,“线”即轨道交通沿线,“面”即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产业聚集地。
城市更新方面,以“两江四岸”为主轴推动都市风貌重塑,加快以老旧小区及棚户区为主要改造对象的城市更新。
主城新区
高铁与城轨快线站点周边将重点布局
《住房规划》指出,重庆主城新区住房发展重点布局于高铁与城轨快线站点周边、城市拓展新区、产业园区等区域,推进TOD发展模式。
长寿、江津、南川、璧山等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城镇住房重点布局与中心城区毗邻域,住房建设标准全面对标中心城区,成为主城新区先行范例。
涪陵、合川、永川、綦江-万盛等支点城市住房发展重点满足中心城区产业外溢带动的转移人口居住需求,以及城镇化人口转移的住房需求。
大足、铜梁、潼南、荣昌等桥头堡城市住房发展服务于城乡融合改革与做强优势制造业集群,满足区域内城市规模扩大、城乡人口转移及渝西川南融合发展的需要。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
“万开云”核心增长极是重点区域
《住房规划》指出,渝东北板块以万州为核心,开州、云阳为支点的“万开云”三峡库区核心增长极作为重点建设区域,引导和推动人口向“万开云”及主城都市区有序转移。同时,围绕三峡库区生态特色,布局一批中高端气候生态康养和体育休闲避暑基地。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打造“产、文、景”融合的康养项目
渝东南武陵山区以黔江和秀山为重点,统筹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和新城区开发。
同时,推动武隆、石柱、酉阳、彭水独具民族文化魅力旅游城市建设,打造一批“产、文、景”融合的康养新业态项目。
圆安居梦
中心城区将建 4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大体系的不断完善,让更多人圆了“安居梦”。
为引导房地产企业从“开发销售”模式向“租购并举”模式转变,“十四五”期间,重庆中心城区将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
鼓励开发商盘活存量房
如今,部分保障性租赁住房因各具特色的装修、方便的配套服务、便利的生活圈,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喜爱。
《住房规划》指出,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我市“十四五”的一个重点,它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以及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不设收入限制。比如,某青年在巴南区上班并且在巴南区没有房产,即使他在北碚区有住房,也能够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还有些市民在重庆购买了住房,但是还没有接房,这些群体也可以申请。
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m2的小户型为主,租金略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被认定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项目可享受税费减免、长期低息贷款,以及水电气费执行民用价格标准等,新建的项目还可享受配套费减免,配套设施可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与此同时,这些项目也要按照政府相关规范统一管理,对于租赁者来讲,服务更有保障。
据悉,“十四五”期间,重庆中心城区将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达到30%。
市住房和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重庆将通过盘活存量、适当新建、商业商务项目改造再利用等方式,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以盘活存量为例,将对国有企事业单位长期闲置的房屋,鼓励引入或委托专业住房租赁企业改造为租赁住房。
同时,允许产业园区和新建工业项目利用产业类工业用地,按照规定比例配套建设租赁住房。
鼓励金融机构等参与租赁住房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在强化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支持中,《住房规划》指出,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基础设施REITs试点,鼓励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政府产业基金、企业年金参与重庆租赁住房基础设施REITs产品的战略配售和投资。
REITs是什么?
REITs一般指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是房地产证券化的重要手段。也就是把流动性较低的、非证券形态的房地产投资,直接转化为资本市场上的证券资产,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REITs分红。
发改委(2021)958号文件显示,目前,保障性租赁住房已经被纳入我国REITs试点。4月中旬,深圳申报了全国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项目。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张峥公开表示,REITs将为前期开发建设投资提供退出渠道,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租赁住房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在金融支持方面,《住房规划》还指出,要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用于新建、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统筹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对符合规定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任务予以补助。市、区县财政可对符合条件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给予奖补。此外,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向保障性租赁住房自持主体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稳房价
不将房地产作为 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未来几年,重庆房价的趋势是什么?
《住房规划》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持续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完善土地供应、市场调控等机制,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
消费贷和经营贷严禁用于购房
在住宅用地供应方面,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合理安排土地供应规模、结构与时序,定期向社会公开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健全住宅用地出让多部门联合会商机制和地价房价联动机制。依法依规盘活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加快转化为住房有效供应。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
在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方面,贯彻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和税收政策,支持居民家庭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严格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
加强对消费贷、经营贷资金流向监管,严禁挪用于购房。加强新建商品住房备案价格指导工作,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商品住房价格,防止房价大起大落。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逐步提高商品房现房销售比例。加强长效机制政策工具箱的政策细化储备及实施,相机实施财税、信贷、公积金等预调微调措施。
住房将主打智慧绿色和康养
《住房规划》指出,将加快制定和完善适应山水城市、韧性城市的住房建设标准规范,对住房的通风、采光、节能等功能提出更高要求,提升住房使用价值和居住舒适度,并积极推动“智慧小区”建设。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推广自然采光、通风等被动式建筑设计,开展以江水源热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区域集中项目供冷供热试点示范,鼓励采用绿色金融、财税奖励等方式支持绿色住宅的开发、租赁、运营、改造。推广住宅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推广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机制,推进绿色住宅购房人验房试点。
促进“住房 康养”深度融合,推动房地产业与旅游、养老、避暑休闲、康体医疗、文化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康养示范住房项目。依托渝南大娄山、渝东北大巴山、渝东南武陵山等资源富集区,打造康养、避暑、休闲产业链。在供地计划编制中,统筹考虑800—1800米海拔区域内相关住房用地布局。
新闻多一点
从“住有所居”向“住享乐居”迈进
“十四五”期间,健全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场两大体系,引导形成“先租后购再改善”的住房梯度消费理念,逐步实现从“住有所居”向“住享乐居”迈进。
——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加快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持续优化公租房运营管理,不断完善人才住房保障机制。“十四五”期间,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人才住房5万套。
——市场运行平稳健康。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有序扩大市场租赁住房供应,全面建立住房租赁服务监管体系,逐步推进租购同权。“十四五”期间,全市商品住房供需总体平衡,新筹建市场租赁住房15万套(间)。
——住房供应结构更加优化。提高改善型商品住房占新建商品住房的比例,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到2025年,全市城镇住房租购结构显著改善。
——居住品质持续提升。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约1.06亿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约10万户,实施智慧小区建设项目600个。到2025年,新建城镇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达100%;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0%以上;全装修住宅比例达到30%。
——治理效能显著增强。持续健全住房开发、销售、租赁、住房保障和物业管理服务等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实现住房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