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 专项债「国家发行国债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记者 |
编辑 |
辛圆 界面宏观
据新华社6月30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
分析师指出,国常会此举说明基建是现阶段稳经济无可争议的主角,监管层希望以项目投资为抓手实现稳就业进而稳经济。同时, 财政贴息支持下开发性金融债融资成本较低 ,在拉动投资需求的同时可缓解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
根据会议要求,上述3000亿元资金将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财政和货币政策联动,中央财政按实际股权投资额予以适当贴息,贴息期限2年。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配套融资支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抓紧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条件下,更好发挥引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银行存贷款在规模和结构上更好匹配,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会议指出。
红塔证券宏观分析师孙永乐对界面新闻表示,国常会的部署再度确认了今年基建是政策“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同时,相比于增发特别国债等其他财政政策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来支持后续基建发力无疑更加灵活。
他分析称,从历史经验上看,资本金的杠杆率一般在3.5-4左右,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的话3000亿元金融债大概能够拉动1万亿-1.2万亿元左右的基建投入。而且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在匹配项目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灵活。
值得注意的是,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一揽子政策措施时提出,调增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8000亿元,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有观点认为,29日会议提到的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是为政策性银行发放8000亿元基建贷款筹措资金。
对此,孙永乐认为,这并不是为之前国常会提出的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筹措资金。
“因为(3000亿元)这个用途明确说了是用于资本金或者资本金搭桥的。当然这两批资金是可以用于同一个项目,比如3000亿做资本金,然后信贷支持8000亿,作为债务资金。”他说。
东吴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一个考量是防止第三季度末至第四季度初出现“基建空窗期”。东吴表示,2022年专项债额度要在6月底前基本完成发行、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考虑到2023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从审批下达到发行使用,最快可能要到第四季度,因此需要其他政策工具来防止基建出现“断层”。
东吴证券还指出,这并不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第一次在地方财政缺位的情况下,大规模支持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至2017年,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也曾通过发行专项建设债券来补充重大项目的资本金。相对于其他政策工具,专项建设债规模大、成本更低(年利率可低至1.2%)、灵活度高、带杠杆,能有效拉动投资需求,而且大大缓解了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
虽然当天的会议没有提到具体的重大项目名称,但会议指出,我国交通发展成就显著,但交通网络人均密度仍然较低,要加大补短板投资,带动就业和消费增加,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年内再开工一批国家高速公路联通、省际公路瓶颈路段畅通、内河水运通道建设、港口功能提升等工程。
另外,当天的会议还部署加大重点工程以工代赈力度,要求政府投资重点工程要在确保质量安全等前提下,能用尽用以工代赈,拓展就业岗位,带动农民工等增收。
会议指出,以工代赈受益面大、带动效应强,能为群众特别是农民工、脱贫人口等规模性提供务工岗位,支持他们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进而拉动消费特别是县域消费,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举措,要加大实施力度。
除了能用尽用以工代赈外,会议要求,在重点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中实施一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例由原规定的15%以上提高到30%以上。在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各环节明确以工代赈任务要求,督促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