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刷卡套现(北京套现)线上线下都可以操作
近半个月以来,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陆续公布了2017年全年财报。整体来看,过去一年里,这几家银行都维持了净利润的增势和控住了不良的走势。
从数据来看,不管是国有大行、股份行,甚至一些城商行,零售业务都成为推动其利润增长的最大功臣。其中,信用卡的表现尤为抢眼,成为了近两年势能最为强劲的银行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几家银行的财报中,除了强调信用卡的业绩贡献外,还有另外一些词与这项业务紧密相关——金融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获客……还有一系列新玩法,比如各种跨界合作,还有模式创新,比如电子信用卡等。
看着银行们大踏步的零售转型,再看看最近新金融公司们的境遇,只想感叹一句:风水轮流转。
几年前,新金融行业的出现多少与传统银行有些竞争关系。门槛高、用户体验差、缺乏消费场景、空有数据不会利用,这些都是当时商业银行们的槽点,当然也是新金融公司们能够迅速崛起的机会。
可是几年过去,曾经因为用户体验好而备受宠爱的新金融公司们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杠杆降低、牌照收紧、违规处罚等等。相反,银行的零售业务开始全面发力。
2017年信用卡业务的爆发以及零售业务的崛起只是银行向金融科技转型的一个缩影。想要用新技术、新模式来收割银行的新金融公司们,可能正在反过来被银行们收割。
1 信用卡业务大爆发
这些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2017年迎来大爆发的说法绝非夸张。
从上表来看,各家银行新增发卡量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其中平安银行同比增长80%,工商银行同比增长107%,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同比增长都超过70%。
如果和前两年的数据相比,这种爆发就更加明显,2015年,招商银行新增信用卡发卡量同比增长10.33%,工商银行与平安银行的新增发卡量则同比减少33.25%和11.3%,只有农行和中信银行实现了50%以上的增幅。
此外,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上半年,建设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突破1亿张,下半年招商银行信用卡发卡量累计也超过一亿张,再加上“老大哥”工商银行,国内已经有三家银行信用卡发卡量进入亿级俱乐部。
除了发卡量以外,在贷款余额、营业收入以及盈利等方面,信用卡业务也表现不俗。
具体来看,平安与中信两家的信用卡余额增幅最大,分别达到67%和40%。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它们的发展策略有关,两者都是近年来注重发力零售业务转型的银行。
其中,前者不惜牺牲了对公业务作为代价,向零售业务倾斜资源;而后者则在财报中表示,未来三年,中信银行将推动对公、零售、金融市场业务从“一体两翼”向“三驾齐驱”转变。
与之相对应的,这两家银行的信用卡以及其他零售业务对利润率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2017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盈利占比接近七成,成为保持业绩稳定的最大功臣。而根据中信银行财报,2017年该行零售银行非利息净收入为 335.50 亿元,比上年增长 41.10%,占本行非利息净收入的 62.67%。其中, 仅信用卡非利息净收入就达到 286.0 亿元,占比达到85.2%。
尽管其他银行没有像平安一样全面押注零售业务,但是也都在各自发力。老牌的零售之王招商银行2017年信用卡业务的总营收超过544亿,非息收入增长超过30%。
2 传统银行进入“收割期”
眼下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光,并不能掩盖过去银行在面临新金融业态冲击时面临的狼狈,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从渠道、产品、用户体验都对银行造成了挑战。彼时,银行是不折不扣的“被收割者”。
但是如今再看,各类新金融企业都在面临监管收紧、竞争加剧的问题,不得不控制规模、降低利率,连上市公司也都远未上岸。
更重要的是,此前新金融公司最大的优势——用户体验,可能正在被削弱。由于监管的收紧,随着监管的收紧,这些公司可能必须牺牲部分用户体验来满足合规要求,比如贷款流程更复杂、要填写的内容更多、因为杠杆率受限收缩放贷规模、资金成本上升导致借款利率提高等等。
而银行拥抱金融科技,可能只需要将新金融的技术、产品设计移植过来,甚至可以凭借自己的资金实力,在额度、利率、产品体验方面做得更好。
银行信用卡以及其他零售业务在2017年迅速扩张,他们利用金融科技对于传统业务和用户体验的改造,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我们摘取了几家银行的年报内容:
招商银行:通过金融科技的有效推进,构建智能获客全流程体系,全面提升获客效率; 运用客户画像、语音交互、生物核身、人机融合等技术, 构建“粉丝-绑定-持卡”三环客户体系,不断挖掘服务价值,深化服务模式转型; 通过每日逾千万次的云端计算,为客户实时匹配出“量身定制”的信贷产品。
农业银行:依托数据分析挖掘平台,完成 14 个大数据分析试点项目,初步建立大数据应用的集中化服务支持能力;建立信用卡数据实验室,探索反欺诈、风险管 理模式升级。
平安银行:坚定走以科技引领的零售智能化转型之路,业务继续保持快速稳健增,。新口袋银行 APP 集成了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通过智能化体验功能,可根据客户的交易记录与风险偏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投资组合方案,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分析客户需求,最终通过 APP 推送、呈现,客户仅需一键即可触达各项服务,实现场景无缝衔接。
中信银行:以金融科技赋能智慧风控,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出风险智能决策 2.0 系统,实现信贷审批即时化。
巨头们可能在更早之前就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一面在去年纷纷携手大型商业银行,一面不断强化自己的科技属性。
而那些曾经想要用金融科技来收割银行的新金融公司们,可能最终也摆脱不了被银行收割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