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 央行宣布降准「2020央行降息降准」
刚刚,央行宣布降准!
以下为公告全文及答记者问:
实际上,市场早就预料到了这一次的降息。
此次降息是中央银行在四月十三日的国常会议上作出的一个积极的反应,同时也是中央银行在四月十四号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的一个延续。
李克强在四月十三日主持召开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目前的情况,建议各大银行按照目前的情况,逐步降低准备金比例,适当使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在此,有两项重大举措:适时降准,降低大型银行的准备金率。
中国央行于四月十四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回答了近期的一些热点问题。
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说,目前,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我们不仅要增强信心,而且要更加重视并积极应对。下一步,央行将通过降准等货币政策手段,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中国中央银行四月十五日的一年期 MLF,以2.85%的利率和之前的2.85%的利率进行了1500亿元的一年期 MLF的运作。在这个时候,央行没有选择降低利率,而是选择了降低利率,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降准时机成熟若将新冠病毒的阳性病例作为衡量标准,此次爆发的规模与2020年年初相比,将会对美国的经济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深圳,上海,广州,以及其他几个大城市,已经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戒严。
这次爆发给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花旗的分析家相信,新一轮的流感爆发将使中国二季度 GDP增长放缓0.9%。
彭博的一项调查表明,分析家们广泛预期中国的 GDP在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增长4.4%和4.6%。
而两会上提出的2022年中国 GDP增长目标为5.5%,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采取非常规的举措。
四月六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在适当的时候灵活地使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使其更好地发挥总量和结构的作用。
而总体上的货币政策,则是以减息和减息为主,因此,市场对利率下调的预期很高。
按理说,央行会建议,降低利率,这是迟早的事情。
我们可以看出,从2011年起,储备金的比率一直在下滑。
自2011年以来,中国中央银行曾17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却从来没有上调过。
降低储备金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扩大货币乘数,增加基础货币的信贷创造作用。简而言之,就是让银行能更轻松的放贷。
中国的货币乘数在整体上一直在增长,并且在2011年超越了美国。
事实上,从明年七月开始,我们还处在一个货币宽松的循环之中。
这一次的货币政策从2021年7月开始,中央银行实际上分为两个步骤:一是降准,即2021年7月和12月分别降准;二是降息,2021年12月20日调低一年期 LPR利率(幅度为5 BP),2022年1月17日调低一年期 MLF利率和7天 OMO利率(幅度均为10 BP),并在1月20日,调低一年期 LPR利率(幅度为10 BP)和5年期 LPR利率(幅度为5 BP)。
今年第一季度,这一轮货币宽松政策的影响将会最大程度地显现出来。
据初步统计,截至到2022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额已达12.06万亿元,同比增长1.7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增长8.3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58亿元,创下了新的记录。
当然,中央银行的财政数据,也有一些问题,一、三月份的金融数据很好,二月份的金融数据很糟糕。
2022年2月份,社会融资增加1.19万亿元,较去年减少了5315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增长9084亿元,较上年减少4329亿元。
最出乎意料的,还是在银行贷款上。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长了1.23万亿,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258亿元。按行业分类,家庭贷款下降3369亿,短期贷款下降2911亿,中长期贷款下降459亿。
这是自有统计数字以来,第一次出现家庭和长期信贷下降的情况。这一数据大大超出了市场的预期,由于一月份的社会和融资额增长超过了6万亿,而且市场对于二月份的社会和融资率也很高。民间调查显示,民间借贷的热度并不低,但最后的数字却让人难以置信。
很明显,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宽信贷的传导效果不佳。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实体经济的资金意愿和资金能力正在衰退。2022年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年份,财政方面,国债净融资2722亿元,较上年增长1705亿元。而且,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因此,建设资金的愿望非常强烈。所以,财务数据不如预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房地产和相关的产业链。居民中长期贷款之所以如此糟糕,是由于住房抵押贷款的主体是住房抵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的楼市情况很不好。
08年的经济危机,20年的大流行,这两次都没有出现过,可见现在的家庭,已经开始惜贷了。
这可以归咎于两方面:一是居民对未来的悲观,二是目前房地产公司的负债风险。
第二种可能性是,有必要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根据中央银行2021年第四季度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公司贷款利率将达到4.61%,较2020年和2019年分别降低0.1个百分点和0.69个百分点,创改革40年以来的最低点。
虽然放款成本在历史上处于历史最低点,但在世界各大经济体中,这依然是一个相对高的融资成本。
所以,必须以降准、降息等明确的政策来引导市场,促使公司整体融资成本稳定下降。
货币政策应该“以我为主”许多人相信,在当前全球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降低利率将会进一步刺激商品价格,而且美国和欧洲等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开始了紧缩政策,因此,降低利率是不合适的。
这的确很有意义。
但我们面对的形势也许与全球经济不同。美国和欧洲的通货膨胀,一方面是因为疫情造成了供应链的混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的需求太大。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真正的需求短缺。
如果你们还记得,今年七月七号,国务院关于降准的规定:“根据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我们要在不大水漫灌的前提下,维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和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一星期后,即七月十五日,中央银行就宣布了降息,这表明,高物价并没有对利率的下调产生任何影响。
与此同时,在世界各国中央银行提高利率之际,我们为何要降低利率?我们可以借鉴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中央银行。
事实上,现在的形势很类似于70年代,正是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油价飙升,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
德国的银行历来对通货膨胀的容忍程度很低,只要有通货膨胀的迹象,他们就会立刻提高利率。
与目前的情况类似,投资者们总是相信中国债券和美国债券之间有天生的利差,而当时的全球投资者们也相信德国债券和美国债券之间的利率差距会更大,因此,市场一致认为,德国银行应当紧随其后。
然而,这一切都是错误的。
上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还没有结束,美联储还在提高利率,德国就从1974年开始了减息。
德国长期债券的收益率最终跌落到了美国债券的水平,使得德国和美国债券的利率差距降到了负值,从而为德国的制造业提供了长久以来的优势。
大型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当充分顾及自身的现实——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的利率反转,对货币政策没有太大的影响。
中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美联储的步伐有着相当的历史渊源。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们要慎重地思考自己的经济状况,制定自己的方针。联储之所以会提高利率和缩减利率,还基于美国的经济周期,就业和通货膨胀。
事实上,美国的这次宽松政策一直在等待时机,因为联邦储备委员会不情愿实施货币紧缩政策,而美国联储的基准利率也比市场低得多。
如果联储能够承受市场的压力,继续实行宽松政策,那么我们也可以认真地思考一下。
与此同时,由于日用品价格持续上涨,下游需求不足,目前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在这种形势下,制造业依然有扩张的动力,但需要资金。
房地产行业,就不用多说了。从2020年底开始,房地产企业大量发生了信贷危机,其中包括被迫延期(未到期)的,已经有20多家企业倒闭,其中包括:
华夏幸福,蓝光,苏宁,泛海,阳光100,鑫苑,新力,当代,荣盛,恒大,花样年,阳光城,阳光,佳兆业,奥园,世茂,富力,大发,禹洲,正荣,景瑞,景瑞,龙光,融创,融创。
这些不动产的面值高达8万亿,加上商业票据和非标的债务,其总额将达到10兆以上。
房地产市场的状况也许更为复杂。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房地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发源地,其次,房地产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主要抵押资产。
房地产由上游开始,钢铁,水泥,建材,电器,机械,银行,这些都涉及到很多国民经济的大产业,这些产业都是开始的,一旦房地产行业出现问题,以上行业会跟随出现周期性变化。
与此同时,从房地产开发到销售,都牵扯到了银行的资金,而房屋和土地是银行最大的抵押资产,如果出了问题,那将是难以想象的。
而且,房地产市场对融资成本,尤其是贷款利率,都是极为敏感的,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一次的减息,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降低银行拨备率刺激信贷为什么在四月十五日,中央银行不会降低利率,反而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手段?
可以说在当前的形势下,降低利率要优于降低利率。
事实上,银保监会在四月十五日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就中美息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部主任叶燕斐称,近期美联储上调利率,使得中美两国的利率差距缩小,甚至在某些时间点上出现了逆向,这对中国的资产仍有一定的吸引力。首先,要辨证地看待联储升息,一个通货膨胀较高的国家难以保持较好的经济发展,因此,要看实际利率,中国的资产在这一点上更具吸引力。第二,要考虑到潜在的经济问题。第三,中国的货币兑换率比目前的名义利率要低得多。第四,我国国债占 GDP的比例较低,而且主权信贷比较稳定。总的来说,中国的资产,无论是实物资产还是金融资产,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应当说,对中国的投资就是对将来的投资,你要想在将来投资,就必须离开中国。
近年来,中美利差问题给人民币带来了很大的贬值压力,若采取降息等措施,势必会给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带来更大的压力。
前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在华尔街发表讲话时说:“如今,通胀居高不下,无论是联邦储备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或其它中央银行,都已重新发挥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即抑制通胀。
伯南克预计,美国的通胀将在下半年达到4.1%,在明年上半年和在明年的下半年分别为3.5%和2.3%。他相信,联储非常看重通胀,而且若通胀持续居高不下,未来的利率上调将会增加50个基点。预期今年将有7次上调,明年4次上调,到明年末,最终利率为2.8%,最终利率将会比明年末的0.5%更高。
至于财政紧缩,伯南克相信不久将会启动.每月减少800-1000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3年内减少3-3.5兆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这等于4次提高利率。
如果美联储将目标利率提高至2.8%,那么美国的中长期债券利率将上升至超过3%。
从资金流向上来看,近期中国国债、中概股、香港股票等外资明显减少,若利率继续下调,则会导致货币及资产价格的进一步波动,影响经济稳定。
由于美联储提高了利率,欧元区结束了负利率,中国中央银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利率。
虽然没有下调利率,但贷款的实际利率还是处于下降的状态。在2022年三月,新的公司贷款利率为4.37%,较去年十二月降低了八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三月以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减少,全国100多家银行已自行降低了贷款利率,从20至60个基点不等。
另外,一些省份的利率自主定价机制,也与当地政府的调控需求相一致,在全国范围内,对各城市的贷款利率下限和下限进行了调整。
现在,对实体经济而言,放款的数量比价格更重要。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激发实体经济的信贷意愿,把整个信贷总额都推高。
因此,在这个时候,降息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