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成 ‖ 桂林山水第一人
发誓:定要学习绘画表现中国桂林山水
早些年谢天成生活在桂林,终日在画板上用油彩涂抹桂林山水,日子过得很安逸。慢慢的他有些不甘心,甚至有些羞耻感。他说,面对真山真水,做着当画家的梦,却沉迷于眼前的雕虫小技,这不是他谢天成要的生活。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当时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漓江边写生,无论是专业的画家,还是业余的画家,大多都在画国画,桂林山水在他们笔下一派秀美,这让谢天成既羡慕,又隐隐觉得还有一些创作空间无人尝试。
谢天成从小临帖习字,深知国画和书法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书法因为用笔的多变,比国画更难。欲将多种艺术形式介入绘画,必然带入书法的技艺和精神。如果不知道笔法、墨法、章法,何以作画?
谢天成在桂林写生
谢天成天性中敢为人先的冒险成分,这时候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从头开始学国画。他的安逸生活从此被打破,新的选择,新的挑战,带给谢天成的竟然是一个新的发现:中国绘画表现桂林山水的优势固然很大,但是表现秀美的画居多,而谢天成每天赤脚走在漓江边的鹅卵石上,眼前尽是天设地造的画卷,桂林山水的气派、夺人眼目的壮美就在他的泼墨、泼彩间成就,以从未有过的震撼打动着观画人。
所以谢天成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习中国绘画表现桂林山水。
师徒:因桂林山水被刘海粟收为入室弟子
革新:独创竖泼技法 恩师海粟拍案叫绝
自然,也成就了谢天成和一代宗师刘海粟的缘份。刘海粟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是谢天成学习中国画一年多后,那幅《奇峰叠翠》山水画,海粟大师用7个字概括:“很有气派,有胆量”。对谢天成,海粟大师说“我看你很有希望”。
刘海粟曾经十上黄山,谢天成追随刘老上了最后两次,畅游于奇峰叠峦间写生,拿笔端砚,聆听教诲,学作画也学做人。他感叹于恩师在大自然面前的天真憨娈,也完成了《易经》所谓的“君子豹变”过程,从丑陋到美丽,从幼小到壮大,从无知到有知,逐渐成为一个对中国画,对中国自然山水有独到悟性的人。
1982年在广州南湖宾馆刘海粟欣赏谢天成作品
奇峰醉墨
1988年谢天成随艺术大师刘海粟在黄山清凉台写生
1982年在追随刘海粟九上黄山
海粟大师对谢天成有着高度的评价——“已然从前贤的圈子里跳了出来,立定精神,自张一军”,并在画幅上题了“日在孟晋中”数语。寥寥几句,传递的是勉力进取的鼓励和厚爱,加上谢天成的天赋和悟性,日渐使他的山水于宣纸后面自有一种精神在。追求心灵的恬静,将志趣寄托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他的山水以及在山水中隐然可见的人物所透露出的题旨,蕴含着一种理念,人生的大快乐只有贴近自然方可获得。
刘海粟为谢天成题词“淋漓天成”
所以,谢天成一方面继承了海粟先生狂野奔放、大气磅礴的绘画风格;另一方面,创立了竖立泼墨技法,使山水画的流动感更加强烈,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严谨,赋予色彩、视觉的力量。这是对中国画的大胆革新。
谢天成说竖泼的灵感产生于一次观雨,他看到雨水在墙上的痕迹很有冲击力,有强烈的流动性,他想这不就是泼墨吗?竖泼比传统的平泼多泼出来几个层次,有更丰富的肌理感觉。不断思索和反复的捉摸,他终于创造出了竖泼墨的技法。在竖着的纸面上挥洒自如地泼出近、中、远三度空间,表现出山水如云似雾的流动之美,像《桂林山水甲天下》水墨画中的那座大山,一下就能让人感受到墨汁从山顶酣畅淋漓一泻山脚的溢动与变化。
电视台《艺苑风景线》展现竖泼技法
海粟先生“猛烈、狂野、目空一切,超出长度”的气魄和画风,在谢天成的身上显而易见,历练了他艺术家的胆略。他说,一个艺术家一定要变,要演绎前人,加上个性成分、现代元素进行改造。“古到极点,新到极点”是谢天成的目标。《无山无水不入神》、《泼彩山水》等山水画作品一出现,就令观者击掌叫绝。
初心:表现桂林山水是我终生职责
愿望:用泼墨淋漓来表现大千世界
竖泼法画桂林山水,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好,又好在什么地方呢?用那句“似与不似之间”最好解释。桂林的山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南方多雨,千百万年雨水的冲刷,才形成了岩壁斑驳,怪石嶙峋的桂林山水。而谢天成的竖泼之法与现实中雨水冲刷石灰岩留下的效果有着某种象似性,但又不是完全对客观事物的描画,而是抽象的表达,似与不似的感觉自此而出。尤其用竖泼处理过的竹林,风雨飘摇的象似性让人陶醉。
谢天成作品《长溪流水碧潺潺》
谢天成作品《无山尽水不入神》
谢天成表现桂林山水,作为他终生的职责。虽然跟随刘海粟大师两次上黄山,但是毕竟不在那里长期生活。所以画桂林山水肯定是他最优越的条件,我有感情,有方法,用最好的方法。谢天成表现桂林山水那种味道,桂林山水以虚为主。虚,刚好水墨画表现虚的效果最好。
谢天成作品《群峰倒影山浮水》
谢天成作品《漓江千峰奇秀美》
海粟先生评价说,天成的山水画作品,从笔墨所引来的趣味看,追求表面的光滑圆满,而着力于突出蓬勃向上的壮伟气势。泼写兼施,非常大胆。但也恰到火候,无造作硬凑的感觉,酣畅淋漓,色感异常鲜明强烈。
谢天成的艺术宗旨是,我的作品,我的技法表现大千世界,用白雪石先生赠于我的一句话来总结——“泼墨淋漓写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