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金融性负债「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规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志锦 上海报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近期多项新工具推出,包括交易所市场的信用保护工具、银行间市场的中债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主要是为了应对民企债券融资下降的局面,2018年以来民企债券净融资持续为负,四年来净流出规模约1万亿。
市场认为,新工具将有效提振投资者信心。在对信用资质相对较弱的民企发行人提供增信后,投资人可做出市场化投资决策,激活弱资质民企融资,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民企债券融资,但仍需多项配套措施。
银行间和交易所都推出新工具5月17日,交易商协会以线上形式召开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发展调研座谈会。会议表示,已组织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主动设立了“中债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CSIPB)。
公开信息显示,中债增进是我国首家专业债券信用增进机构,2009年9月在央行指导下,由交易商协会联合中国石油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注册资本金60亿元,信用评级为AAA级。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企业信用增进服务、信用产品的创设和交易等。
据悉,“中债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秉持政策支持与商业可持续并重理念,建立与市场主体风险分散共担机制,与银行、证券公司、增进公司、担保机构等市场机构形成合力,发挥“几家抬”作用,释放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积极政策信号。
据介绍,中债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继续沿用“一箭六星”操作模式,通过创设风险缓释凭证、担保增信、交易型增信、信用联结票据、直接投资以及地方国企合作等六种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民企发债。
上述六种支持模式中,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是更加标准化的信用衍生产品,由标的实体以外的第三方创设,为凭证持有人提供信用风险保护,可在二级市场交易流通的证券。该工具在2018年后呈现增长态势。
此前的5月11日,证监会披露,交易所债券市场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以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具体而言,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由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运用自有资金负责实施,通过与债券承销机构合作创设信用保护工具等方式,增信支持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竞争力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方向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通俗地讲,信用保护工具相当于投资者在购买民企债的时候向创设方缴纳保费,多买一份保险。如果债券不违约,债券仍由发行人兑付;如果债券违约,那么创设信用保护工具的机构负责兑付债券。”沪上某券商债承人士对记者表示。
证监会还披露,首单项目已落地,由专项支持计划与金融机构联合为“GC晶电01”提供1亿元增信支持,助力企业债券融资5亿元。“GC晶电01”是由民营上市公司晶科科技发行的乡村振兴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绿色碳中和光伏电站项目。
新工具功效几何?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计划的推出,主要是为了应对民企债券融资下滑的情况。2017年前后随着民企债券违约增加,市场对民企债的信心减弱,民营企业净融资在2018年由正转负,此后几年间净融资规模持续为负,且绝对规模在不断扩大。
Wind数据显示,2021年民营企业信用债(企业债、公司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下同)发行金额共2868亿元,同比下降41.5%;2021年民企债总净融资额为-3533亿元,绝对值同比增加123%。累计看,2018-2021年四年间民企债券净融资为-9830亿,意味着民企必须用近万亿的自有资金或其他渠道融资偿还债券,这也加剧了民企债的风险。
存量来看,由于连续四年流出,民企债占比不断下降。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8日,存量民企信用债规模不足万亿,占信用债的比重仅约4%,而城投债占比已超60%。某种程度上,债券市场已成为国企债甚至城投债市场。
“近4年来,民企债净融资持续处于萎缩状态,民营企业加速退出债券市场,存量占比也小,这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相匹配,亟需出台更为有力的政策措施,助力民企债走出融资困境,提升债券市场对民企融资的支持力度。”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表示。
冯琳称,新工具可以降低投资人购买债券的风险敞口,提高投资人对债券的认可度,从而提升民企债券发行的成功率,并有助于降低债券发行利率。
从银行间市场的案例看,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确实产生了积极作用。2018年10月,央行即发布公告称,人民银行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具体而言,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指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据交易商协会披露,前期人民银行实施民企发债支持政策,累计支持112家民营企业发行1868.8亿元债务融资工具,覆盖市场近半数的民企发行主体,在民企发债困难时支持债券融资功能恢复;在民企发债相对顺畅时,帮助降低发债成本,促进了民企融资环境改善和市场投资信心提振。
前述券商投行人士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可以促进单只债券的发行,但是并不一定能实质性改善市场对单一主体的信用风险偏好,甚至改变市场对整个民企债的风险偏好。不过,作为推动民企融资改善的一环,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推出,可视为积极信号,后续或还有政策落地。
“民企债券发行困境由来已久且成因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突破,也绝非单一政策工具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层面、金融机构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共同努力,配套政策措施必不可少,激发微观主体积极性同样重要。”冯琳称。
冯琳预计,未来民企债券融资困境将从两个方面逐步破局。一是完善债券市场体制机制建设,为优质民企发行人实现自主发行创造更好的制度基础;二是对于信用资质相对较弱的民企发行人,通过信用保护工具等为其提供增信,投资人可综合考虑增信措施后做出市场化投资决策,从而激活弱资质民企融资,形成良性循环。
“要让投资者购买民企债,必须有足够的收益匹配风险。比如允许民企以10%-20%的票面发债,投资机构基于大数法则购买,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从这个角度看,打造中国高收益债市场可能是破题的关键。”前述券商投行人士称。
(统筹:马春园)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