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2021年业绩「招商银行2021年上半年年报」
来源:传统借贷vs新型金融
作者:戴志峰
投资要点
财报综述:1、公司业绩增速维持向上的趋势,增长亮眼:全年营收同比增13.9%、PPOP同比增14.4%、净利润同比增23.2%。净利息收入同比增10.2%,量价齐升。净非息收入平稳在20.7%,其中手续费稳增18.8%,其他非息增20.7%。净利润实现同比23.2%的高增速:资产质量优异,拨备反哺利润。2、净利息收入环比 3.9%:规模扩张,息差延续上行趋势。净息差的环比上升1bp至2.48%,主要是资产端增速扩张带来的,资产端收益率和负债端成本保持平稳;贷款利率企稳。3、净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0.7%,增速维持在高位(1-3Q21同比 21.6%),净手续费和净其他非息收入均维持稳定高增长。净手续费同比增长18.8%(VS 前3季度累积同比 19.7%),在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的带动下,集团管理客户总资产保持较快增长,并带动投资管理、资产托管、投资银行等业务同步运转,财富管理收入、资产管理收入、托管费收入实现多点开花。4、资产质量保持在稳健优异的水平:对公端这几年转型战略大客户卓有成效,基本成本公司对公端资产质量的压舱石,战略客户贷款占比对公贷款接近60%。零售端客群相对优质,按揭是基本盘,小微信贷逾期率低于不良率且维持在低位、风控较好;另随着消费信贷客群结构和公司资产结构的优化调整,消费信贷关键风险指标均较上年末有所好转,入催规模和入催率已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1年不良率0.91%,在低位仍实现环比下降2bp;不良余额也实现下降。单季年化不良净生成仅为0.48%,环比微升4bp,总体在低位。拨备覆盖率在483.9%高位、环比大幅上升40.7个点。拨贷比4.42%,环比提升29bp 。5、活期存款维持高增速、占比也维持在高位,公司综合经营、客户深耕的体现,成为越来越多企业/个人主结算银行和主财富管理银行。另公司的战略客户和机构客户近几年稳定贡献40% 的存款。2021公司总的活期存款占比64.4%。企业活期在高基数同比增22%,个人活期同比增15%。
公司战略领先且清晰:探索数字化时代的3.0模式,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数字化的运营模式和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零售客户数1.73亿户。其中金葵花及以上367万户,财富产品持仓客户数3779万户。零售客户同比增9.5%,金葵花和私行客户分别同比增18%和22%。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10.76万亿元,其中管理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总资产余额8.8万亿元。金卡及普卡、金葵花、私行管理的AUM增速分别同比20.5%、19%和22%。公司客户融资总量(FPA)余额4.9万亿元,其中非传统融资余额2.34万亿元,占客户融资总量余额的比例达到47.8%,较年初提高1.2个百分点。对公客户数237万户,同比增3.8%。战略客户贷款占比对公贷款58.8%;战略客户 机构客户贡献存款占比总存款46.5%。
正文分析
Part 1 财务分析:业绩稳健高增,资产质量安全边际高
业绩增速持续向上:营收累积同比 13.9%,净利润同比 23.2%
公司业绩增速维持向上的趋势,增长亮眼:全年营收同比增13.9%、PPOP同比增14.4%、净利润同比增23.2%。净利息收入同比增10.2%,量价齐升。净非息收入平稳在20.7%,其中手续费稳增18.8%,其他非息增20.7%。净利润实现同比23.2%的高增速:资产质量优异,拨备反哺利润。1Q21-2021全年营收、PPOP、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6%/13.7%/13.5%/13.9%、9.7%/14.5%/15%/14.4%、15.2%/22.8%/22.2%/23.2%。
2021年业绩累积同比增长拆分:规模增长主贡献、对业绩支撑11个点左右;其次为拨备计提,对业绩正向6.6个点。总的来看,除净息差外,其余因子均正向贡献业绩。细看各因子贡献边际变化情况,边际对业绩贡献改善的是:规模、息差和拨备。1、规模增长进一步扩张,对业绩增速提升边际贡献0.7个百分点。2、净息差环比回升、同比负贡献收窄,对业绩负贡献边际减小0.8个百分点。3、行业总体的资产质量较优,拨备有反哺利润的空间,对业绩增速提升边际贡献2.4个百分点。边际贡献减弱的是:1、非息收入对业绩仍是正贡献、但边际略有走弱,贡献度环比下降1个点。2、费用支出对业绩正贡献,贡献度同样边际下降1个点。3、税收优惠正向贡献度边际减小0.9个点。
净利息收入环比 3.9%:规模扩张,息差延续上行趋势
净利息收入环比增长3.9个百分点:规模增速提升,单4季度净息差延续上行趋势、环比回升。其中单季日均生息资产环比增长3.1%,单季日均净息差环比上行1bp至2.48%。
净息差的环比上升主要是资产端增速扩张带来的,资产端收益率和负债端成本保持平稳。
资产端: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持平在3.97%,贷款利率稳住不再下降。贷款利率环比持平在4.64%,预计4季度新发放贷款利率总体平稳,另结构端变化也不大。4季度对公:零售:票据=35.8: 56: 8.2,而3季度对公:零售:票据=35.1: 56.1: 8.8,其中零售占比基本和3季度持平,低收益的票据占比则是较3季度有所下降。
负债端:计息负债付息率也环比持平、为1.6%,低成本存款占比提升是负债端稳定的主因。存款成本、应付债券的利率环比均有所提升,分别环比上行1bp和3bp。负债端的平稳主要是低付息的存款占比提升做主要贡献,存款占比环比3季度上升2个百分点至78.4%。我们测算:存款成本较主动负债成本低0.72个百分点,则存款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将对负债端成本缓释1.4bp(注:这个测算是假设新增存款结构跟存量存款维持不变,若新增存款中活期占比更高,对负债成本的缓释力度会更大)。
公司对22年净息差展望:资负端都存在一定的压力。资产端定价仍有下行可能:2021年末和2022年初LPR下调、2022年政策基调仍将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贷款定价存在下行压力,同时市场利率下降将带动非信贷类资产收益率下行。负债端存款面临规模增长和价格上升的压力:客户对存款收益要求日渐提升,存款的财富属性越来越强,存款竞争激烈,预计后续成本将有所上行并保持刚性。公司稳定净息差的策略:资产端,调信贷结构,提升风险定价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适度增加债券和高收益同业资产的配置(类似21年4季度的策略,通过资产端规模扩张,实现净息差环比回升)。负债端,强化存款成本优势,抓住实体经济投融资资金运转链条,提升存款派生;依托持续扩大的客群规模,拓展存款资金来源;同时,灵活安排市场化资金来源,推动低成本同业活期存款平稳增长。
资产负债增速及结构:非信贷资产高增、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存款优势显著
资产端:4季度非信贷资产发力推动资产规模高增。1、资产增速及结构:债券投资增配较多,与地方债后置发力匹配。全年总资产同比增10.8%;总贷款同比增11.8%。贷款、债券投资、同业业务分别占比65%、21%和7.5%,占比较3Q21变动-0.2、 0.3和-0.1pcts,单4季度债券投资投放力度有所增大。2、信贷增长情况:4季度贷款增量也不弱,对公贷款发力。Q4新增贷款1489亿,较去年同期多增916亿元,主要是对公端发力支撑。单4季度新增对公贷款663亿(母行时点数),较去年同期多增980亿;Q4新增零售贷款354亿,较去年同期少增313亿,信用卡和压降的互联网联合贷是主要拖累。
负债端:4季度存款高增。1、负债增速及结构:总负债同比增9.4%;总存款同比增11.3%。存款、同业负债和发债分别占比78.4%、13.2%和5.5%,占比较3Q21变动 1.9、-1和0pcts,存款占比大幅上行。2、存款情况:4季度存款增量远超贷款。Q4新增存款2639亿,较去年同期多增1196亿。全年新增存款6312亿,虽然较20年新增的7615亿少增1303亿,但20年新增存款是高基数,公司2019年新增存款规模为4561亿,另21年是在行业揽储压力加剧的背景下维持了20年的高增长,凸显公司的揽储实力和强大的客户基础。
存贷细拆:个贷聚焦在按揭、信用卡和小微;负债端活期存款增长较好
贷款结构:全年新增对公:零售:票据=25:57:19,票据投放维持在高位。1、对公贷款投向以制造业、交运和电力行业为主;对金融业、采掘业和批零业的投放规模有所压降。前三大行业新增占比分别为9.3%、6.1%和4.5%,合计占比新增总贷款20%。2、新增个贷聚焦在按揭、信用卡和小微贷款。新增占比为18.4%、17.3%和16%,合计占比51.7%。其中信用卡投放主要在3季度进行。3、新增票据占比新增总贷款达19%,占比与20年接近。一方面或反映实体需求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也是公司通过加大票据资产配置相对低风险的方式,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和优质制造业企业的信贷需求。
存款结构:活期存款增长较好;定期存款规模有所下降。
1、期限来看,活期存款维持高增速、占比也维持在高位,公司综合经营、客户深耕的体现,成为越来越多企业/个人主结算银行和主财富管理银行。另公司的战略客户和机构客户近几年稳定贡献40% 的存款。2021公司总的活期存款占比64.4%。企业活期在高基数同比增22%,个人活期同比增15%。2、客户结构上看,客群结构保持稳定,个人存款占比35%、对公存款占比65%。3、结构性存款规模相对平稳,截至2021,公司结构性存款规模2663亿,占比总存款下降0.2个点至4.2%低位。
净非息同比增速稳定在高位:手续费与净其他非息收入共同支撑
净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0.7%,增速维持在高位(1-3Q21同比 21.6%),净手续费和净其他非息收入均维持稳定高增长。截至2021,净非息、净手续费和净其他非息收入分别占比营收37.6%、28.8%和8.7%,净手续费占比较高,且近年呈提升趋势。
净手续费同比增长18.8%(VS 前3季度累积同比 19.7%):1、公司的中收结构相对均衡,财富管理、银行卡手续费是主力,其次是结算业务、资产管理和投行类收入,分别占比35%、19%、13.6%、10.6%和10.4%,其中结算收入、资产管理和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占比有所提升,分别环比上升0.6、1和0.3个百分点。2、中间业务收入保持平稳高增由除银行卡手续费外其余业务共同驱动。在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的带动下,集团管理客户总资产保持较快增长,并带动投资管理、资产托管、投资银行等业务同步运转,财富管理收入、资产管理收入、托管费收入实现多点开花。银行卡手续费收入194亿元,同比下降0.89%,主要是受到信用卡线下交易量减少的影响。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速保持平稳,同比增长27.4%(VS 1-3Q21同比28.7%),主要是非货币基金投资分红增加贡献的投资收益以及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
集团口径财富管理手续费详细拆解:从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角度看各重点项目情况。1、结构占比情况,财富管理业务各项收入占比也相对均衡。受托理财、代理基金、保险、信托分别贡献手续费6%、12%、8%和7.4%。2、同比增速情况,受托理财、代理基金和保险收入均实现高增。代理基金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36.20%,主要是公司在公募基金业务上的长期布局和多种配置举措,在交易及保有环节的收入均实现增长,且得益于存量规模的稳步增加,保有收入贡献占比逐步提升 ;代理保险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42.8%,主要是公司重点发展了保障险业务 ;代理信托计划收入75亿元,同比下降1.10%,主要是在压降融资类信托和房地产信托业务管控的大背景下,存量业务有所下降 ;代销理财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54%,主要是得益于招银理财产品优势的扩大、开放的平台建设及产品组织,零售理财销售规模增长较好。
财富管理相关产品销售情况: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6,080亿元,同比下降0.44%,与下半年资本市场行情表现一般有关;实现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额4,151亿元,同比下降11.5%,主要是在加强房地产监管等政策背景下,公司主动调整业务方向所致 ;实现代理保险保费771亿元,同比下降8.3%,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公司顺应市场趋势及客户需求变化,持续深化期缴转型、优化产品结构,加大推动高价值贡献的期缴业务,而高保费贡献的趸缴业务有所放缓。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优异:对公端战略大客户是压舱石,零售端总体稳健
招行资产质量保持在稳健优异的水平:对公端这几年转型战略大客户卓有成效,基本成本公司对公端资产质量的压舱石,战略客户贷款占比对公贷款接近60%。零售端客群相对优质,按揭是基本盘,小微信贷逾期率低于不良率且维持在低位、风控较好;另随着消费信贷客群结构和公司资产结构的优化调整,消费信贷关键风险指标均较上年末有所好转,入催规模和入催率已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不良维度——不良继续双降。虽然公司房地产不良率边际有继续上行,但其他行业资产质量维持较大幅度改善的趋势,公司资产质量总盘子仍是保持稳健。随着战略大客户贷款占比对公总贷款逐步提升至接近60%,公司资产质量稳定器逐步形成。2021年不良率0.91%,在低位仍实现环比下降2bp;不良余额也实现下降。单季年化不良净生成仅为0.48%,环比微升4bp,总体在低位。未来可能向下迁移形成不良的关注类贷款占比较半年度上升14bp至0.84%,主要为信用卡逾期认定时点由下一个账单日提前到本次账单的还款截止日,以及公司对行内外出现逾期或其他风险信号的零售借款人,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将其在公司的全部贷款进一步调整至关注类贷款。
逾期维度——不良认定更加严格。零售信贷逾期60天以上即下调至不良。对行内外出现逾期或其他风险信号的零售借款人,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将其在公司的全部贷款进一步调整至关注类贷款。逾期率为1.03%,较半年度提升1bp。逾期占比不良112.9%,较半年度提升12.4个百分点,预计主要是信用卡逾期时点调整带来的逾期60天以内规模增加所致。
拨备维度——安全边际高,拨备覆盖率环比大幅提升。拨备覆盖率在483.9%高位、环比大幅上升40.7个点。拨贷比4.42%,环比提升29bp(财报实际披露的拨备覆盖率与业绩快报有出入,预计是资产减值损失科目间有调整)。单4季度计提贷款减值损失258亿,单3季度则是有所回拨,在公司整体资产质量稳健的背景下,预计是针对未来可能的风险、前瞻审慎地增提损失准备。另公司对符合条件的理财业务风险资产通过回表至表内投资类金融资产科目进行处置,21年全年共完成理财资产回表本金金额110.04亿元,并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充分计提资产损失准备110.04亿元。截至报告期末,理财资产回表本金余额209.76亿元,资产损失准备余额207.50亿元。即投资类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余额397亿,其中210亿是针对回表理财非标资产计提,剩余187亿对金融资产的覆盖比在1.6%,在合理的范围内。
各业务条线资产质量情况:对公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零售受信用卡和消费贷影响有波动。1、对公:不良实现双降。公司对公端聚焦战略客户、机构大客户,战略客户贷款占比对公贷款接近60%。对公不良率、关注类占比和逾期率分别1.31%、0.56%和1.0%,环比变动-16bp、 16bp、-6bp。2、零售:按揭与小微信贷资产质量优异,逾期率低于不良率;信用卡和消费贷有波动。其他类贷款不良上升则是公司压降了互联网联合消费贷款规模,主动对消费贷款进行结构性优化,对前期小范围试点的互联网联合消费贷款业务主动进行调整,聚焦于综合贡献更高、资产质量表现更优的优质消费客群,大力发展自营消费贷款。零售贷款不良率、关注类、逾期率分别0.82%、1.12%、1.25%,环比变动 4bp、-9bp、 3bp。公司总体风险偏好低,也在持续调优客群,信用卡业务向“平稳、低波动”的经营模式转型,中低风险资产占比持续提升,预计消费类信贷风险冲击有限。
市场重点关注行业及资产质量相关情况:
房地产行业风险情况:1、表内外规模。集团房地产相关的实有及或有信贷、自营债券投资、自营非标投资等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余额合计5,115亿元,较上年末上升3.5%,其中,公司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3,56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7亿元,占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6.8%,较上年末下降0.46个百分点,主要投向优质战略客户 ;集团理财资金出资、委托贷款、合作机构主动管理的代销信托、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等不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余额合计4,12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0.6%。2、不良率情况。受行业政策调控、房地产行业景气程度下降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部分“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运营的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上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率1.39%,较上年末上升1.16个百分点。公司承担信用风险的房地产业务客户结构保持良好,其中,高信用评级客户余额占比86.6%。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风险情况,公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广义口径风险业务余额2,617亿元(含实有及或有信贷、债券投资、自营及理财资金投资等业务),较上年末增加134亿元。其中,境内公司贷款余额1,23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6亿元,占本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2.4%,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截至报告期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不良贷款率0.63%,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公司将继续按照“优选区域、择优支持、合规运作、限额管理、强调自偿、一城一策”的总体策略,根据项目和客户经营性现金流对自身债务的覆盖程度优选业务。预计在国家财政金融政策保持稳定的背景下,公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资产质量有望继续保持稳定。
其他
费用支出增速边际有所回升、全年同比 13.9%(1-3季度同比增10.5%)。4季度单季年化成本收入比46.3%,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较高的业务及管理费一是集团为加快金融科技转型,加大了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及研发人员投入 ;二是为促进经营模式3.0转型目标的实现,锻造全业务条线数字化获客与数字化经营能力,加大了客户经营及价值提升相关领域的资源投入 ;三是为提升网点品牌形象及服务水平,加大了数字化网点软硬件设施改造的投入。预计资源投入将进一步转化为经营效益,费用资源的配置效率与营收的增长将继续保持良性互促。
资本内生,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上升:高级法下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6%、14.94%、17.48%,环比上升0.35%、1.08%和1.12%。风险加权资产增速环比 2.1%、生息资产环比 3.1%。
前十大股东变动情况:1、增持——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0.34%至6.02%。2、减持——大家保险减持0.64个百分点至3.23%。
Part 2 数字化时代的3.0模式: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数字化的运营模式和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
数字化时代的3.0模式
大财富管理业务模式:1、拓展“大客群”。零售端创设迎合线上流量客群需求的系列场景工具 ;降低理财门槛,推出一分钱起购的零钱理财服务“朝朝宝”,打通客户日常支付和理财增值需求。公司零售客户数1.73亿户,其中财富产品持仓客户3779万户。对公端围绕核心企业及其产业链、投资链客户打造生态化获客与经营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对公客户总数达231.71万户,其中,日均存款50万元以上的公司客户达22.98万户。2、搭建“大平台”。零售金融搭建开放的产品平台和运营平台,启动“招阳计划”,搭建潜力基金经理成长平台,孵化并锁定优质的基金管理人。通过市场化筛选引入资管机构入驻“招财号”开放平台,与外部合作伙伴共同服务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提升客户投资体验。截至报告期末,共引入87家资管机构,月活跃客户数209.74万户。引入友行理财产品进入零售产品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共引入8家友行理财子公司。批发金融建立券商、基金、 PE等机构朋友圈,在丰富客户与项目的来源和服务手段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打造“招赢通”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截至报告期末,“招赢通”平台连接基金、券商、保险等资管机构94家,为客户提供各类第三方资管产品4,865只,报告期内,本公司同业客户通过“招赢通”平台交易第三方资管产品金额达6,342.69亿元。3、构建“大生态”。通过业务融合,打造条线和业务单元之间相互促进的“飞轮效应”,为客户编织丰富的生态场景。零售“一体”飞轮方面, 深入推进借记卡和信用卡的融合获客、融合经营。“一体两翼”飞轮方面, 批发与零售条线联动助力代发拓展;探索公私融合的私人银行服务新模式,打通私行客户及其背后企业的服务需求,在对新动能企业重点客群的“投商私”一体化服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充分利用零售优势做大托管规模;集合科技、零售、批发力量,打造一站式企业数字服务通用平台 —— 薪福通3.0,从客户经营管理需求出发,实现获客和金融服务转化。集团飞轮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为招银理财推荐债券资产1,983.97亿元 ;附属公司合计为公司贡献AUM2.48万亿元,贡献FPA 7,804.45亿元 ;招银国际新增与公司联动项目122个,同比增长23%,领投项目开户率100%,跟投项目开户率77% ;公司与招商基金进一步加强基金代销业务合作。
数字化运营模式:零售客户服务方面,持续提升“人 数字化”能力,经营模式从客户经理管户为主向“管户 流量”双模式并进升级。企业客户服务方面,全流程整合客户需求场景,实现仅需开户临柜一次、后续线上一站式办理常规业务。
开放融合组织模式:1、打造开放融合的组织。在零售条线试点宽岗机制应用,打通市场拓展、财富管理、零售信贷、信用卡等岗位权限,在拓宽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同时提高了服务效能。在批发条线试点项目制经营,围绕核心客户及其投资链、产业链企业建立“虚拟部门”,来自客户、产品、风险部门、不同分行的成员共同承担为客户解决核心诉求的责任。2、建设“开放、融合、平视、包容”的轻文化。
零售:探索打通MAU到AUM的路径
零售金融3.0新模式:1、数字化获客。以招商银行App和掌上生活App为平台,探索和构建数字化获客模型,通过联名营销、联动营销、场景营销、 品牌广告营销、自媒体粉丝营销、 MGM(客户推荐客户)社交营销等方式,打造新的获客增长点。同时不断提升新客户向高净值客户的链式输送效率。2、数字化经营,开展“网点 App 场景”经营,通过网点建立线上店,场景拓展聚焦出行、饭票和电影票、商城、校园、医疗等垂直细分领域,覆盖城市公交、地铁、停车场等场景。3、客户分层分类经营。针对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客户,推出细分客群的差异化营销体系,以提升AUM作为经营理念,争取成为客户的支付结算主银行和财富管理主银行。
指标跟踪:零售客户和AUM增长情况。1、客户数。零售客户数1.73亿户。其中金葵花及以上367万户,财富产品持仓客户数3779万户。客户数增长方面,财富客户保持较高速增长。零售客户同比增9.5%,金葵花和私行客户分别同比增18%和22%。2、AUM。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10.76万亿元,其中管理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总资产余额8.8万亿元。金卡及普卡、金葵花、私行管理的AUM增速分别同比20.5%、19%和22%,管理的金卡及普卡客户户均资产规模有提升。
对公:紧抓账户流和资金流,围绕核心客群构建批发经营生态圈
以核心客户为业务发展的逻辑起点,构建核心客户与上下游供应链客户之间相互促进、正向循环的经营模式:1、投商行一体化。以投资银行业务建立客户关系的同时,通过商业银行服务保持客户粘性。在传统信贷支持的基础上,通过股权直投、理财资金出资、自营投资、票据融资、债券承销等方式,满足客户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需求。2、在深耕核心客群基础上,沿着资金链向客户的生态圈延伸。通过改善业务办理体验,付款代理、商票保贴、保函等拳头产品带动对上下游供应链的大批量获客。业内首创“全国做一家”跨分行供应链业务模式,为核心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全行性服务网络,解决中小企业难以独立以信用或资产抵质押获得融资的难题。3、从用户视角推进业务线上化。
指标跟踪:1、公司客户融资总量(FPA)。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充分利用自身信贷资源及多渠道资金组织能力,通过与集团内外部机构联动与合作,从债券承销、理财资金出资、跨境联动融资、自营投资、票据融资等多维度出发,为公司客户提供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融资支持,满足客户全资产负债表、全生命周期的间接和直接融资需求。截至2021,公司客户融资总量(FPA)余额4.9万亿元,其中非传统融资余额2.34万亿元,占客户融资总量余额的比例达到47.8%,较年初提高1.2个百分点。2、客户数。对公客户数237万户,同比增3.8%。战略客户贷款占比对公贷款58.8%;战略客户 机构客户贡献存款占比总存款46.5%。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