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手下的谁烧了债券「孟尝君为什么能成功」
宋代诗人徐钧有一首诗写道:“诞当五月命于天,齐户风谣恐未然。若使当时真不举,吾门安得客三千。”这位家中有门客三千的人物就是被史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孟尝君在纷乱的战国时期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以至于到了“闻齐之有田文,不闻有其王”的地步。在“养士之风”盛极一时的战国时期,孟尝君甄别人才的标准和方法显得独树一帜,他的门客中自然不乏能文能武的有识之士,但也充斥着在一般人看来上不了台面的“特殊人才”。在这群“特殊人才”中,有一位为他立下了大功,他就是冯谖。
在孟尝君的众多门客中,冯谖属于“特殊人才”
一、另类的行事风格让冯谖看起来像一个十足的“妄人”冯谖的出场是寒酸且另类的,原因是他的家境贫寒。既没有别人的推荐,又缺乏社会知名度,使得冯谖只能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收留自己。如此落魄的出场让孟尝君也心生疑问,于是问受托人冯谖有什么爱好和才能,受托人只好如实回答说冯谖没有什么爱好和才能,简直就是庸人一个。的确,在一般人眼中,像冯谖这样身无长物的人遍天下数不胜数,又有什么值得珍惜和重用的呢?受托人此时的回答更像是对自己名声的保护,毕竟如果把自己看来一无是处的冯谖夸得天花乱坠的话,一旦“露馅”岂不是砸了自己的招牌?
可能放在其他任何一个人身上,像冯谖这样的人一定会被拒之门外,但孟尝君毕竟不是一般人,他以虚怀若谷、知人善任而著称于世,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并为己所用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孟尝君收留了冯谖,让他成为了自己众多门客中的一员。可以想见的是,其他门客注定不会给这个新来者好脸色看,于是在待遇和言语上有诸多怠慢之处。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
很快,冯谖就展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一面。面对其他门客给予他的区别对待,冯谖靠着柱子把自己的佩剑弹得铛铛作响,口中还不断叨念着:“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意思是抱怨自己吃不到好吃的,想要离开。孟尝君听闻冯谖的抱怨后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很快满足了他的要求。得到满足的冯谖并没有见好就收,反而是变本加厉,不久之后他又抱怨道:“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孟尝君再次满足了他的要求,给他出行时配足车马。冯谖仍没有收手的意思,不久之后又弹剑而歌道:“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其他的门客都厌恶冯谖的所作所为,认为他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无耻之徒,可孟尝君却力排众议,命人供应冯谖一家的吃穿用度。在孟尝君的有求必应下,冯谖终于不再提要求了,可能在他的心中,自己对孟尝君的“考核”已经结束,接下来到自己回报孟尝君的时候了。
《冯谖客孟尝君》见于《战国策》
二、冯谖的“千金买义”让孟尝君失去小利却赢得人心冯谖等待的机会很快就到来了,孟尝君想要收取薛地的债务,于是召集手下门客看谁能担当此任,冯谖果断的在签名簿上签下了一个“能”字。孟尝君看到后不禁心生疑问,于是连忙问左右门客是何人所为,在得知是冯谖写的之后,孟尝君恍然大悟,于是单独召见冯谖并在临行前盛情款待。即将分别时,冯谖问孟尝君:“收完债,您要我带些什么回来吗?”孟尝君回答道:“你看我家缺什么就带点什么回来吧。”
不出所料,到达薛地的冯谖又有惊人之举,他召集所有欠债的人来核对债券,当核对完毕之后,冯谖假传孟尝君的指令命人将债券当着众人的面全部销毁,将薛地的债务一笔勾销。百姓在得知冯谖的做法后,对孟尝君感恩戴德、山呼万岁。之后,冯谖跃马扬鞭一路疾驰赶回都城,孟尝君见冯谖这么快就回来了不免有些意外,于是便问其中缘由。冯谖直言道:“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冲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这就是冯谖为孟尝君“千金买义”的奇谋,只不过当时的孟尝君似乎并没有完全理解冯谖的做法,甚至还表露出一丝不悦。
没过多久,冯谖为孟尝君的“买义”之举就显现出了效果。当时,新即位的齐王听信谗言罢免了孟尝君的相位,孟尝君只好回到自己的老家薛地。当孟尝君的车队距薛地还有百里之遥时,薛地的百姓就扶老携幼,争相在半途中迎接孟尝君,这让孟尝君大为感慨,不禁对身边的冯谖说道:“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于是对冯谖更加器重。之后的冯谖更是尽心尽力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在他的周密运作下,孟尝君得以重返齐国相位,并进一步稳固了自身的地位。
冯谖“千金买义”
三、冯谖因何能得到孟尝君的赏识和重用?冯谖的成功似乎并不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他的个性和行为都显得那么独特和另类,以至于在现在的人们看来都有些剑走偏锋。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包含着很多必然因素,也就是说冯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我认为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01 冯谖的出场异于常人,起到了“吸引眼球”的作用
身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门客众多、想要短时间内吸引孟尝君的关注,让他注意到自己并非易事。冯谖出身贫寒,既没有充裕的财力作为保障也没有出众的名望作为背书,想要出人头地简直比登天还难。既然不能像其他门客一样通过常规手段得到垂青,那么也只有通过异于常人的表现来“搏出位”这一种途径了。
在冯谖看来,与其在孟尝君的三千门客中泯然众人、蹉跎度日,倒不如依靠自身的努力拼搏一把,成功的话自然使自己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即使失败了也没什么可失去的。而人性是恒久不变的,现代社会流行的所谓“眼球经济”放在古代也同样适用,新奇另类的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要比按部就班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而吸引关注就代表一个好的开始,剩下的就要靠实力说话了。
冯谖用独特的方式吸引到了孟尝君的关注
0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孟尝君就是冯谖的伯乐
冯谖之所以屡次提出看似无理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他要借此来试探孟尝君的态度和气量。孟尝君以广招天下贤才而著称于世,想必这也是冯谖托人投靠孟尝君的主要原因。因为在一般人看来,像冯谖这样“隐藏的金子”是不易被发掘的。
而面对冯谖的“变本加厉”,孟尝君却能一一满足,这既体现了孟尝君宽广的心胸和招贤纳良的意愿,也坚定了冯谖追随孟尝君的决心。由此可见,明主和良臣是相伴相生、互相成就的。如果冯谖没有遇到知人善任的孟尝君,那么他还是一个一文不名的落魄之人;而如果孟尝君以貌取人、偏听偏信的话,他也将会失去一个帮自己化险为夷、立下奇功的人才。
孟尝君之于冯谖相当于伯乐之于千里马
03 当时的社会风气留给冯谖很多的试错机会
除了以上两点原因外,还不得不考虑当时的社会风气对冯谖做出选择所发挥的影响。战国时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纷争时期,也是封建制度日趋成熟直至走向衰落的过渡时期。当时的周天子已经成为名存实亡的象征性符号,各诸侯间的相互征战挞伐已成为常态,而贵族及士大夫的“养士之风”则伴随着“礼崩乐坏”而日益繁盛。当时的社会现状是上至各国君主下至公卿贵族无不将吸纳人才、扩充实力作为首要目标,士人在当时拥有充分的选择权力和自由,苏秦能够一人独挂六国相印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这种大环境下,冯谖虽然是一名地位低下的门客,但丝毫不影响其选择的自由,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在冯谖看来,假使经过证明之后,孟尝君不是自己想要投靠的明主,那只要选择离开换一个地方就是了,这在战国时期是经常发生的现象。正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给了像冯谖一样的人很多试错机会,才使得他的才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孟尝君对其帐下的门客总能人尽其用
综上所述,冯谖之所以受到孟尝君的赏识和重用,既有自己创造机会的因素,又有孟尝君知人善任的原因,还受到战国时期社会风气的影响。正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像冯谖这样的人才能够人尽其用,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不仅是冯谖,就连“鸡鸣狗盗”之徒在孟尝君的帐下也能发挥关键作用,这既是孟尝君的过人之处,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可贵之处。
参考资料:《史记·孟尝君列传》《战国策·齐策四》
本文由“大瀚闻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