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固收+基金「固收加基金经理」
一、中高风险产品及其基金经理
这类主要是股票仓位高于20%但低于45%的固收 产品,包括偏债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有的是由一位股债全能的基金经理单独管理,比如纪文静单独管理了多只明星偏债混合基金。也有的是两位及以上基金经理共同管理,比如国富新机遇是由擅长股票的刘晓和擅长债券的王莉合作管理。
所以我们在介绍的时候,从产品出发而不是从基金经理出发。
1.国富新机遇
先说说国富基金的两只中高风险产品,国富新机遇和国富焦点驱动,都有刘晓的参与。
刘晓是非常低调的“大制造投资女将”,2007年硕士一毕业就加入了国海富兰克林,任大制造研究员长达10年之久,大制造的下游对应几十个完全不同的子行业,比如新能源电气设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煤炭等等,非常宽泛,所以她的选股范围也比较广。
我们看到,2022年一季度国富新机遇前十大重仓股分布在化工、白酒、银行、券商、建材、电力、上游金属等多个行业,真的是五花八门了。
投资风格上,自2017年管理基金以来,刘晓始终坚持行业均衡,个股分散、较低换手率,具有显著的自下而上个股挖掘的特点,看重个股未来的成长性和预期差,同时看重估值。
她的持股集中度非常非常低,国富新机遇的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股票市值比37%左右,她单独管理的偏股基金国富深化价值的持股集中度也不过25%左右。
这是因为她希望在各个行业挑到有成长性的公司,所以不会主观舍弃掉任何一个行业,也不希望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重重地押在某个行业或者个股之上。虽然对于行业没有偏好,但对景气度有一定要求,她会从微观层面感受行业景气度的变化,最优买周期向上,最好是快速成长期的行业,次优买周期平稳,处在稳定的阶段的行业,但一定会避免周期向下的行业,因为个股的阿尔法会被行业向下的贝塔对冲掉。
刘晓不刻意追求左侧,但自下而上挖掘的结果就是,常常会比市场对某些股票有更早和更深的认知,所以她的历史持仓中有很多独家的左侧个股,一旦出现预期差的修复,有机会带来很大的收益。
最成功的的案例是隆基绿能,刘晓从2017年就开始买入,当时隆基绿能还不是龙头,也比较冷门,后面持续加仓,直至2020年三季度成为第一大重仓,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回报。也有些股票在右侧已经涨了不少,但只要认为公司基本面还有空间,就会“忘记”历史涨幅,去买未来。不过如果估值太高,也会避而远之。
国富新机遇的权益仓位一般在15%~30%,整体比较谨慎,当认为市场风险较大,会果断减仓,并且不受市场上涨的诱惑。固收部分由王莉管理,持仓比较稳健,基本是投金融债和AA以上高资质的信用债,以及非常少量的转债。两人配合的很好,国富新机遇的业绩和回撤控制都很不错,而且季度胜率非常高,在刘晓全程参与的2019年到2022年3月底的14个季度中,只在普遍表现不好的2022年一季度亏了2.16%,其它季度回报都为正。
2.国富焦点驱动
刘晓参与管理的国富焦点驱动,性价比也非常高。这只基金最开始是由赵晓东一个人管理,后来刘怡敏、刘晓、王莉相继参与进来,目前是由赵晓东、刘晓、刘怡敏三人共同管理。赵晓东和刘晓主要负责股,刘怡敏负责债。有意思的是,这只基金规模并不大,大部分时候就一二十亿,却投入了三四位基金经理的心血。
负责固收部分投资的刘怡敏是国富固收的扛把子,08年开始管基金,除了国富焦点驱动之外,还单独管理了几只债基,风格比较稳健,回撤控制能力很强,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都有涉及。
赵晓东是国海富兰克林元老级的人物了,自2005年公司刚成立就加入,以注重安全边际而闻名,特点是稳健、波动小、回撤控制得好。
虽然和刘晓一样抗跌,也都比较在意估值,但很明显,他对估值的容忍度更低,而刘晓更看重成长性。另外,行业和个股集中度比刘晓高很多。他的基金,行业分布整体是比较分散、风格是均衡偏价值的,很喜欢买银行、汽车、食品饮料和地产,也习惯配有较多顺周期板块(比如化工),而电子、新能源等科技板块,因为估值较高,持有的比例也比较少。总体上行业之间的相关度较低。
并且,他不追热点,也不会只买龙头股,会去关注部分细分行业里靠前一些的公司,甚至在一些不被看好的行业里寻找标的,这一点刘晓和他一样。
他们共同管理的国富焦点驱动持股集中度还是比较高的,吸收了两人对行业的选择,从2022年一季度末的前十大持仓看,与刘晓单独管理的基金重合度更高。基本上主要布局的是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公用事业和银行,风格均衡。
3.纪文静
东证资管的中高风险产品主要看纪文静。
纪文静是股债全能型基金经理,在管理固收 产品时,擅长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去考虑组合中各类资产的投资操作,偏重性价比较高的资产。
在她的投资策略中,纯债部分,首先要尽力避免出现信用风险,从而对组合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去获取票息收益以及资本利得。而转债的投资逻辑更偏长期化,注重估值的合理性,而不是重仓去跟随市场情绪博弈。在股票操作上,根据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视角进行均衡配置。
偏债基金的股票仓位一般在20%上下,并且,持股行业非常分散,以蓝筹股为主。纪文静很看重估值,随着持仓公司估值水平的不断提升,她会主动降低整体权益仓位,不是做大的择时,只是小幅的调整,类似我们做股债再平衡的过程。所以,纪文静的产品,回撤控制的都不错。
东方红睿逸、东方红稳健精选,以及东方红领先精选都是她最早管理的公募基金,最开始都是和东证资管的大佬林鹏一起管理,现在东方红睿逸和东方红稳健精选由纪文静和孔令超共同管理,东方领先精选是纪文静单独管理。
东方红价值精选也是她的代表基金,这四只产品的资产配置有些差异,但也不算大。总体而言,睿逸和稳健精选的股票仓位和可转债仓位要低于后面两个,相应地,收益和风险也略小一些。
她管理的东方红信用债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低风险产品。
还有刚刚提到的孔令超,也是东证资管的固收大佬,管理的东方红策略精选和东方红汇利都是非常不错的中低波动产品。
4.中银基金杨成
也是中银基金绝对收益团队的成员,他认为“固收 ”产品的核心应该是在“ ”的部分,也就是权益主动管理能力。对固收部分的定位就是能贡献基本的收益就行了,所以个券选择时,会以超高信用等级、中短久期的债券为主,杠杆率也不高,可转债参与的也不多,主要还是靠权益部分的投资。
股票部分投入的精力比较多,投资比较灵活,择时也做,选行业也做,择股也做,总体来讲,他管理绝对收益策略产品的风格偏积极,而且比较灵活。
组合的常态是70%的债券,权益的平均仓位在15%~30%之间,会根据不同的市场状况来动态调整股债配比。通常债券出身的基金经理,宏观视野或者跨行业、跨资产的敏感度是比较高的,比如杨成,在资产配置、行业轮动、风格轮动、个股选择等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为基金贡献了比较大的超额收益。会综合选择最有可能获得绝对收益,或者说最具有风险收益性价比的行业和个股来进行相对集中的持仓,这种风格也决定了他管理的绝对收益产品的收益跟波动都是比较高的。
代表基金中银丰利和中银新趋势,历史最大回撤出现在2022年的大跌过程中,分别回撤12%和15%,这一波下跌,大部分基金经理都没躲过去,纷纷创新自己的回撤记录。从历史看,杨成的回撤控制还是比较不错的,比如18年大跌,中银丰利也才回撤不到5%。截至2022年5月初,两只代表产品长期年化回报8%-11%,性价比较高。
二、可转债基金及其基金经理
在这一部分,宇哥帮大家盘点了投资可转债较多,且做得还不错的基金经理,还是挑几位详细介绍。
1、易方达王晓晨
王晓晨是易方达的固收名将,她的易方达双债增强是一只可转债基金,股票仓位不高,一般不超过7%,但通常会有较高的可转债仓位。她的易方达增强回报也很有名,我们在介绍低风险产品时提到过,这只产品带有10%-15%股票仓位,而且一般会投资10%甚至更多的可转债。
王晓晨控风险很有一手,易方达增强回报和易方达双债增强在18年大跌中,最大回撤分别是3.3%和7.1%,都不大。短跑业绩虽然不算拔尖,但长期业绩非常抗打,近三年年化回报分别达到了8.6%和16.3%,性价比很突出。
王晓晨最厉害的一点是,即便有较高的权益资产仓位,无论牛熊,都能做到每年正收益。
股票持仓上,王晓晨非常喜欢做择时,也就是说,经常做股票仓位的调整,在风险控制和追求超额收益之间寻找平衡。持仓行业跨度比较大,不过大体是电力、家电、白酒、银行等偏周期行业的大盘蓝筹股,并适度集中,换手率较低。
易方达的另外一位大佬,张清华,难得的股债双料专家,他的固收 基金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基本能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比如,易方达裕丰回报,由他和张雅君共同管理,属于中低风险产品,易方达安心回报和安盈回报都属于可转债基金,不过相比较而言,安盈回报的可转债占比和股票仓位都更高,风险和预期回报也要高一些。
2、华夏基金何家琪
何家琪有两只可转债仓位比较高的基金,华夏聚利和华夏可转债增强,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华夏可转债增强是比较纯的可转债基金,转债仓位非常高,通常占债券投资的90%以上,股票仓位也更高一些,相应地,向上弹性和向下回撤也比华夏聚利大很多。
华夏聚利的业绩在同类中排名非常靠前,18年到21年的完整年度中,除了18年排名靠后之外,其他年度业绩都很拔尖,同时回撤控制的也不错。
何家琪是华夏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清华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毕业,固收投资经验丰富,重点做固收 品种。他认为,从长期来看,还是要通过增配权益资产来获得更高的一个长期的回报,所以无论何时,都会保有一部分权益持仓,即一定要处于市场之中。这样的处理,使得他在股票牛市阶段,会有中上等的表现,而股票市场低迷的时候表现不太理想。
固收出身的他偏好自上而下选股,所以没有所谓的偏好成长股或者偏好价值股。在选股时,他强调,要判断的是,现在到底是宽信用还是紧信用,是企业盈利上升还是下降阶段,是风险偏好比较高的阶段还是比较低的阶段,海外经济怎么样。综合着当下整个宏观大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哪种资产,以及这个资产下面的哪些板块相对来说性价比更好。也就是说,选股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成长与价值之间,是有着随市场而变化的特征的。
在股票持仓上,总体上他偏好中大盘,成长性好,流动性好的股票,并不太在意低估值的要求,且行业和个股都比较分散。但有例外,他的华夏聚利行业集中度和持股集中度非常高,通常押注在几个甚至某一个行业上,很多时候买的股票数量不超过十只,这么集中可能跟股票仓位较低有关。
他有着严格的风控原则,首先信用不下沉;其次,他会利用转债以及行业和成长价值风格的暴露转换来规避风险,将权益暴露控制在管理舒适的区域(当然2018年的系统性崩溃下跌,显然不是这样温和的调整所能应对的);最后风险发生之后他能够根据要求果断处理。
3、中银基金李建
李建98进入证券行业,07年开始管基金,属于是固收领域的老人了,并且横跨股债两种资产,固收研究员的他现在是中银基金权益投资总监,也是中银绝对收益团队的领军人物。
他十分重视收益的确定性。由他领衔的中银绝对收益投资,以年度预定的收益率目标为导向,基于公司大类资产配置研判,自上而下推演各类资产的投资逻辑和预期收益率;以完成年度预定收益率为考核目标,不追求相对排名。
在管理固收 产品时,债券部分,他基本是买一些高等级的信用债,并持有到期,来赚取票面利息的收益。坚决不做信用下沉,一来风险高,收益也没有比高信用等级债券高多少。二来,基金本身就有股票仓位去博收益了。股票部分,自下而上选股,遵循“核心 卫星”的配置策略。核心股票,选取的是高分红高股息并且高股息的持续性比较强的公司,因为还是要尽量保证收益稳定性要强。如果股息只是因为周期性景气而变强,这类股票一般他不会选择。卫星资产则是一部分成长性比较确定、估值性价比也不错的公司。
可见他非常重视风险控制,他的“固收 股票”产品回撤控制的确实不错,代表产品中银新回报和中银多策略,股票仓位一般30%以内,历史最大回撤不到7%,在18年的极端行情中,也才回撤不到4%。但他的可转债基金回撤偏大,股票仓位通常在10%-20%,固收部分投资的几乎都是可转债,15年大跌时,回撤了55%,比很多偏股基金还要高。这几年回撤控制的好一些,2021年开始的下跌中,回撤了21%,和张清华的转债基金易方达安盈回报差不多水平,不过收益没有张清华的高。
4、工银瑞信何秀红
毕业于中山大学,2007年开始做债券的研究,曾任广发证券债券研究员,2009年加入工银瑞信基金,2011年开始担任债券基金经理,管理了多种类型的基金产品。
她对固收 产品的定位,更偏于稳健,追求风险调整后的收益,重视回撤控制。她认为,不同于追求高回报的股票投资者,固收 的投资者有更低的风险偏好,稳健的做法更符合投资人的需求。同时,作为基金经理,她的性格也同样偏稳健,不喜欢大幅的波动。
何秀红在十多年的管理过程中,不断积累学习,并逐步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比如,2017年以前投资方向集中在金融和消费中,而在2019年以后,开始有意识的发挥积累在权益投资上的能力。依靠公司投研团队的支持,向更多长期优质赛道中去获取alpha,比如电子、计算机、电气设备、医药等。具体持仓上,行业配置分散,这几年风格均衡偏成长,所以波动也变得大了一些,基本上都是选择大市值、高流动性、业绩优秀的赛道龙头。
她和郭雪松共同管理的工银丰收回报,是一个灵活配置基金,但股票中枢相对稳定在30%,之前投资可转债较少,2021年之后大幅增加转债持仓。可见,她是拿可转债作为卫星资产,更多基于绝对回报思路在操作,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平衡股票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