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自学「想学金融学怎么入手」
第二章信用
第一节信用
一、信用
1.含义: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2.信用的特点: 还本付息 是一种借贷关系
3.信用三要素:
债权人与债务人
一定的时间间隔
信用工具(契约)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1.私有制与剩余产品
2.经济主体之间调剂余缺 :实物借贷 货币借贷
3. 货币与信用的关系
货币因信用而扩展了其职能
货币因信用而发展了其形式: 金属货币-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信用因货币而发展了其形式: 实物信用-货币信用
信用因货币而扩展了其规模
三.金融范畴的形成
金融的含义:金融是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的总和,是通过货币有偿让渡而实现价值增值的运动,也就是资金融通。 金融的产生是货币和信用融合的产物:当货币与信用从两个完全独立的经济范畴走向相互结合并日益紧密融合时,金融范畴便产生了。
四.信用主体的盈余与赤字
1.居民个人作为整体,是盈余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
2.企业从总体上看,货币资金通常是借入大于借出。
3.政府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赤字普遍存在且数量可观。
第二节信用的形式
一.商业信用
1.含义:商业信用是企业以延期付款或预付款等形式所提供的信用
2.特点:
借贷双方都是企业
借贷的对象是商品
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规模上的局限性
使用方向上的局限性
期限上的局限性
二.银行信用
1.含义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2.特点:
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银行信用的客体是货币资本
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保持一定独立性
3.优点
无规模限制:银行信用的主体有一方是金融机构,贷放的是社会资本具有广泛接受性:
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
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体。
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
发展;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三.国家信用
含义:国家财政通过举债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2.形式:国库券和公债券
3.作用:
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
调节货币流通,稳定经济发展调节
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国家信用有时可以动员银行难以动员的资金 国债筹集的资金比较稳定,而银行存款的稳定性则较差
两者的利息负担不同,国债利息由纳税人承担,而银行贷款的利息则由借款人承担
四.消费信用
1.含义:金融机构或工商企业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消费的信用形式
2.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
赊销、分期付款
消费信贷
信用卡
3.消费信用的作用
促进商品销售,有利于再生产;调节消费,调节公众在购买消费品时在时间上和支付能力上的不一致扩大即期消费需求,增加消费者总效用。
4.消费信用在我国的发展
1998年人行颁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1998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172亿元,到2011年规模达到88717万亿元。
第三节短期信用工具
一、 信用工具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含义:信用工具是指在金融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合法凭证;
2.基本特征:偿还性、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
二、票据
1.含义:票据是由出票人签发,约定由出票人或付款人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可流动转让的证券。
常用票据包括:汇票、本票、支票
2.汇票(bill of exchange or draft)
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汇票付款人在见票或指定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的票据;按出票人不同分为商业汇票、银行汇票。
汇票的特征:支付命令、有三方当事人、委托证券、需承兑。
3.本票(promissory note)
出票人签发、承诺自己在见村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付款承诺书;根据出票人的身份可分为商业本票、银行本票。
本票的特征:自付票据、当事人少、无须承兑
4.支票(check)
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也就是银行的存款客户签发的、委托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持票人的一种票据;按支付方式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支票的特征:付款人是银行、见票即付
第四节长期信用工具
1.股票(stock)
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并据以获得股息收入的一种所有权凭证,主要分为普通股、优先股两种类型。
普通股的特点:股利不稳定、对剩余财产的分配权、拥有表决权、拥有优先认股权。
优先股的特点:股息稳定、优先的盈余分配及剩余资产分配、一般没有表决权、不享有优先认股权
2.债券(bond)
债务人发行的承诺按约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它反映了筹资者与投资债权债务关系。
债券按发行主体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
债券按付息方式分为:贴现债券、息票债券和永续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