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债发展趋势具有三大特色「绿色债券和绿色金融债券」
中国绿债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国内绿色债券市场以绿色金融债为主。发行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进入绿色债券市场,寻求绿色融资。
大家谈
本报记者 陈姝含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自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发布绿色债券指引以帮助启动绿色债券市场以来,中国绿色债券稳步前行。然而,与国际绿色债券接轨与融合却不甚理想,这其中存在哪些实际的障碍,如何去解决?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绿色金融分析师钱立华。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具有哪些优势?
钱立华:宏观环境上,国家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绿色金融。近年来,中央环保督察组完成对全国31个省(区、市)督察全覆盖,且中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政策连续密集出台,充分显示了我国绿色发展的决心和力度。
发展理念上,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监管作为上,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绿色债券制度和激励措施。目前,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已逐步形成了发行指引、支持目录、第三方评估认证、信息披露、存续期管理等相对完善的绿色债券政策体系,有利于促进绿色债券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在全国层面,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纳入MPA考核和货币政策操作的合格抵押品范围;在地方层面,出台绿色债券激励措施,目前除了5省8市在建设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外,还有近20个地方出台了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并对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制定了很多激励性的措施,鼓励各类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对绿色债券贴息、担保和补贴等。
融资需求上,中国绿色融资需求巨大,绿色债券能更加匹配绿色项目融资需求。大部分的节能环保项目具有环境的正外部性,但由于此外部性未实现内部化,因此,前期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且收益率不高,因此,为此类项目融到中长期资金并不容易,银行的贷款难以满足此需求。中国的银行贷款平均年限为2年,而绿色债券的期限较长。据兴业研究绿色金融团队对国内2016年至2018年发行的绿色债券的期限结构(不包括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分析,绿色债券发行期限为3年和5年的占比分别为42%和30%。因此,绿色债券可以成为企业开发中长期绿色项目的一个重要融资渠道。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立足于国内市场,推动国内外绿色债券市场的深入衔接和融合?
钱立华:首先,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化工作,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同市场或不同地区的绿色债券定义和标准的不一致,是实现国内外绿色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一大障碍。绿色金融标准化实际上包含两个层次:完成国内标准的统一,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从国内标准看,我国针对部分绿色金融产品已推出独立的绿色金融标准,但离形成完整的体系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未来除了绿色产业目录的标准化以外,还需要对具体产品和业务的设计及管理标准、一系列配套的基础标准如信息披露标准、绿色评级标准等,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统一。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需要加强国内外交流,促进更密切的国际合作,引领一系列绿色倡议,借鉴国际上具有参考意义的实践经验,逐渐实现绿色债券标准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其次,进一步开放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促进跨境资本流动。中国是全球绿色债券市场的第二大发行来源,也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但中国债券的外资持有比例仅为4%,而日本和美国的债券外资持有比例为10%和43%。
跨境资本的流动对衔接和融合国内外债券市场以及助力国内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国内外绿色定义的差异和国内的市场准入与资本流动管制等措施是阻碍绿色债券互联互通的主要障碍。当前,国内推出的“债券通”计划,为海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境内市场提供了一个便利渠道。在未来,需要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制定和优化审批流程,为市场准入方案提供指引等方式引导国际投资者和境外资本进入国内市场。并大力发展中国香港绿色债券市场,香港是连接内地发行人与投资者的重要纽带,香港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助于国内外绿色债券市场的联通。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为何至今都无法跟国际标准接轨,有哪些实际障碍?
钱立华:由于国内外绿色定义不同、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发行人的一般运营以及缺乏透明度等原因,一些在国内被认可的绿色债券并未被国际认可。
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发布的《2018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报告,由于定义不同而被国际认可排除在外的绿色债券占所有不被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的比例从2016年的83%下降至2018年的50%。随着国内绿色债券与国际绿色债券进一步达成共识,对绿色的定义将逐渐趋同。
募集资金未完全投向绿色项目而是用于企业的一般运营或者偿还贷款。在国际上,绿色债券所募集的95%以上的资金都要用于绿色项目。国家发改委和上交所对于募集资金投向绿色项目的比例分别为不低于50%和70%,与国际标准95%存在较大差距。实际上,对于募集资金投向国内标准较低的原因是为了鼓励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利用债券资金优化债务结构,随着国内绿色债券市场的成熟和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募集资金投向标准有望与国际接轨。
绿色债券信息披露也不足。中国人民银行在2018年发布了加强绿色金融债存续期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债存续期监督管理,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确保资金切实用于绿色发展。随着国内对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监管加强,中国绿色债券的透明度显著提高。据《2018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报告,2018年由于信息披露不足而不被国际认可的债券的占比已降低为2%。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具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钱立华:绿债市场具有三个特点也是未来发展趋势:产品创新化。中国绿债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国内绿色债券市场以绿色金融债为主,但涌现出许多绿色债券领域的创新产品,如绿色资产担保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资产证券化以未来的现金流作为基础资产进行结构化融资,其结构特点非常适合以绿色项目为主业的主体进行融资。
主体多元化。2016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刚起步时,大部分的绿色债券来源于商业银行,随着国内绿色债券政策和指引的推出,发行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进入绿色债券市场,寻求绿色融资。
市场国际化。自2016年国内绿色债券发展以来,中国绿债市场与国际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深入,中国致力于统一国内外绿债市场标准并借鉴国际上可参考的绿色市场发展的实践经验。随着国内绿色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绿色债券市场国际合作将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