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 以债转股投资服务制造业发展情况「新金融资产」
作者|
冯军伏 刘鹏林「冯军伏系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刘鹏林单位为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12期
制造业是一国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大国博弈、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作为生产率增长最快、技术创新最活跃的经济部门,制造业对支撑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尤为凸显。深刻认识并满足制造业的金融需求,是金融体系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发展阶段中制造业的金融需求特征
转型升级增加了对长期资本的需求。国内工业化进程已进入后期,制造业势必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增长,通过传统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途径实现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的升级体现在原有生产要素和整合方式的转变,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手段提高发展层次;技术创新则体现在引导社会资源流向高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聚焦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实现制造业新旧发展动能转变。可以预见,制造业企业在设备更新改造、工艺改进和高技术研发领域的资金需求将更加旺盛,但是,固定资产更新和生产方式升级均需要较长时间,而在目前的信贷结构中,中长期贷款的供给仍显不足,且制造业企业的贷款规模也容易受限于自身的抵押品数量。因此,长期资金供给不足是制约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提升核心竞争力要求资本具有更高的风险容忍度。解决“卡脖子”问题、占据产业链关键环节是新发展阶段中制造业的主要任务。提升原生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抢占颠覆性创新前沿是制造业企业获取全球竞争优势、占领产业链和价值链制高点的必由之路。企业若希望在上述领域实现突破,不仅需要大量、持续性的资金投入,而且需要这些资金的风险偏好与其创新活动相匹配。然而,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天然地具有“保本”的特性,更加偏好扶持具备成熟盈利模式和技术的产业进行扩张,并通过规模效应获取回报。显然,信贷资金的风险容忍程度相对较低,面对具有较高风险的企业创新活动,参与的规模和积极性会较为有限。相较之下,直接融资工具的风险偏好与企业创新活动更加匹配。目前,针对科创属性较强的企业,商业银行大力推动以知识产权、技术等无形资产为抵押和由第三方机构提供外部担保的贷款模式创新。这体现了商业银行在服务模式上的进取创新,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直接融资供应与制造业融资需求之间的缺口。
打造行业龙头要求资源配置更高效。在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过程中,行业领军企业是关键主体,在带动产业技术创新和新兴领域的成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领军企业具有雄厚的技术和产业积累,能够持续投入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对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辐射作用显著。因此,打造世界级的行业标杆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这就要求市场配置机制足够高效,能够引导资源流向生产效率最高的主体,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一是直接融资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信息获取的时效性更强;二是直接融资有利于突破区域分割等因素限制,提高资源流动效率。因此,发展直接融资有利于支持优势龙头企业成长壮大。
以上分析说明,在国内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创新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其金融需求会随之发生变化,金融体系必须加快自身改革发展,尤其是强化直接融资功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
债转股投资服务制造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针对国内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功能为主导的现状,金融体系改革必须以既有的商业银行体系为基础,选择适宜的方式和节奏完善直接融资功能。在此背景下,作为债转股主力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契合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路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是金融体系改革的基本方向。市场化债转股的主要目的为以股权融资置换债务融资,以此降低实体经济的杠杆水平。截至2021年末,本轮市场化债转股投资规模已超万亿元,其中约70%由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投放。通过债转股,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有效增加了直接融资供给,减轻了大批制造业企业的债务负担,增加了企业的资本实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扎实履行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此外,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以商业银行体系为基础,避免了与商业银行的利益冲突,又独立于商业银行,依照特定的制度环境提供直接融资功能,因此,也符合渐进式金融体系改革的节奏。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是商业银行体系功能的重要补充。面对企业日益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国内商业银行积极升级服务模式,致力于构建“商行 投行”“债权 股权”的综合化投融资服务体系。然而,商业银行仍受限于监管要求,不能直接提供股权融资服务,在推动投贷联动等创新模式时遭遇不少困难。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则可有效解决商业银行债权与股权转换的难题。通过市场化债转股,商业银行体系有效拓展了服务边界,企业也可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并避免融资结构调整对经营管理的冲击。引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后,商业银行能够根据制造业企业不同生命周期融资需求,更加主动地探索和创立适配的金融业务和产品,与制造业企业建立更为稳固的长期合作模式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丰富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投资端,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能够以债转股形式参与企业股权投资,完善企业治理体系。与商业银行相比,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更加关注企业的成长预期和技术创新能力,资金期限更为宽松,且可以参与公司治理,已经成为股权市场中重要的投资机构。同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资金募集方式灵活,既可以和企业合作成立债转股基金,以产业基金形式帮助企业优化资产配置,也可以采用资管产品形式募集社会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债转股投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有力促进了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权市场之间的资金和资产流动,有利于发挥资本要素的积极作用,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
工银投资构建制造业金融服务体系的重点举措
以制造强国战略为指引,加强和集团内部、企业、地方政府、社会资金之间的协同,服务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在集团内部,工银投资通过投贷联动、行司联动等方式,精选优质重点制造业企业,深挖企业融资需求,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增强战略客户黏性。在企业端,工银投资以组建产业基金等形式密切联系企业,助力企业整合产业链,实现资源优化重组。在政府端,工银投资加强与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等合作,协助重点区域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切实提升区域竞争力。在社会资金端,工银投资加大资金募集力度,以募促投,发行债转股资管产品,吸引保险、养老等长期资金参与制造业投资,拓展社会资金的投资渠道,丰富制造业投资资金来源。
在产业链关键节点谋求突破,优化投资结构。工银投资积极参与制造强国十大重点领域“万亿助万企”行动计划,扩大制造业领域投资规模,对接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债转股需求,为掌握核心技术、占据关键产业环节的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壮大企业资金实力,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更多资源。在项目选择上,工银投资聚焦制造业新兴领域和产业链“卡脖子”环节,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为科技、产业和金融形成良好循环贡献力量。响应“双碳”目标,扶持制造业节能改造,推动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广泛参与新能源制造环节投资,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注重质量提升,高效服务实体经济。工银投资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择优性、精准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实现自身效益增长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双赢。加强对制造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研究,前瞻性挖掘产业潜在增长点,借助股权资金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发挥股权资本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流向效率最高的经济领域。以“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企业为重点服务目标,瞄准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效资金供给。发挥股权业务的定制化优势,根据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整合设计融资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树立工银投资品牌。
坚持系统观念,牢守风险底线。工银投资谨记服务客户、服务实体、服务集团的使命,把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首位。在打造制造业金融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对企业的风险防控,积极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评价,完善风险监测体系。发挥债转股的逆周期调控优势,通过跨周期资金配置帮助优质制造企业摆脱短期经营困难,减轻经济和行业周期性波动对制造类企业的冲击。提早介入制造企业资本结构调整,以股权资本增强企业抵抗风险能力,未雨绸缪,防止实体经济杠杆率过快上升。■
(责任编辑 贾瑛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