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属于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有」
与资产类报表项目大多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物之外,权益类报表项目相对虚化,因此,投资者对其理解可能更为困难。
从2007年年报开始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一个新概念: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见图1)。它相当于以前投资者使用的所有者权益,也即净资产。
从2007年年报开始出现的"所有者权益"中,还包括了"少数股东权益"。引入少数股东权益这一概念,是由于上市公司在合并报表时,将自身及其所控制的公司"打包"在一起,虚拟为一家公司了,但这些被控制的公司,上市公司并非百分之百控股,还有其它的股东参股,这些股东在这些被控制公司中所占权益就是少数股东权益。简单说,少数股东权益就是别人的钱(上市公司控制的子公司其他股东),跟上市公司股东无关。这一点与利润表中的"少数股东损益"是一回事。
图1 摘自云维股份2007年年报"合并资产负债表"
本金加收益
净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被明细化。成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之和(见图2)。
我们知道,净资产是上市公司股东实际拥有的财产。将其明细化,是为了让投资者清楚地知道,这些财产中,哪些是股东投资进去的钱,哪些是上市公司用股东所投资的钱赚来的钱。简单而言,净资产被细化为本金和收益。上述四个报表项目中,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金,我们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本金,盈余公积金与未分配利润就是收益(见图19.2)。
当然,如此划分,还有从法律层面考虑的因素,即:股东可以分收益,但不能分本金。按照《公司法》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资金。也就是说,股东投资进上市公司的钱,作为本金,不能再分给股东,股东能够分的,应该是利用这些本金赚来的收益。
图2 注:鉴于库存股目前在上市公司中极罕见,本表未将其列出
实收资本就是总股本
实收资本就是指上市公司的股本。投资者平常所说,上市公司的总股本是多少,就是指实收资本的数额。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的主要部分是股东认购股票时形成的溢价,也就是股东认购股票时所支付的钱中,超出股票面值的部分。在我国,股票面值绝大多数是每股1块钱。但投资者认购时,可不是每股1元钱买的。比如说,一只股票的发行价是每股20元,发行了100股,共募集资金2000元。那么上市公司在入账的时候,将其中的100元,计入实收资本科目中,另外1900元,计入资本公积科目中。
有投资者可能奇怪,既然都是股东投的钱,都是所谓本金,为何还要分成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呢?
原因还是由于股票溢价发行所致。一旦出现溢价发行,如果再将两个科目合并,那我们从会计报表中,就仅能知道上市公司收了多少"本金",而不知道上市公司发行了多少股票。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收资本科目就是告诉投资者,上市公司发行了多少股票,而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的和,才是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募集了多少"本金"。
当然,实际操作中,资本公积这个报表项目,除了列示股票溢价发行的部分,还包含了一些别的钱。因此,在会计附注中,资本公积又被明细为两项:股本溢价、其它资本公积。因此,严格来讲,刚才所说的本金应该等于股本溢价加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可用于转增股本。相信大多数投资者,对这一点都很熟悉,对于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推出大比例的资本公积转增预案也都很欢迎。事实上,判断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潜力,主要就是看它的资本公积金与实收资本之比(也就是每股资本公积),比值越高,扩张潜力也就越大。
库存股
库存股是指上市公司回购了自己的股票,但这些股票尚未注销。实际操作中,国内上市公司目前几乎不涉及该科目,这里就不作讲解了。
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顾名思义,就是上市公司从盈余(净利润)中积攒下来的钱。盈余公积金又分为两类,分别是法定盈余公积与任意盈余公积(见图5)。
按照法律规定,上市公司对当年净利润进行分配时,在分配前,应当先提取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盈余公积。公司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为公司实收资本(股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时,可以不再提取。
而任意盈余公积金,则没有强制性提取规定,可提可不提。在实际操作中,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的上市公司非常少。
盈余公积有两个用处,一是弥补亏损,二是转增股本。实际中,用到这二点的上市公司也非常少。
图5 摘自华发股份2008年年报
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就是上市公司还未作分配的利润,它是以前年度未分配完的净利润的积累,可以在以后年度继续进行分配。如果未分配利润为负值,就是以前年度亏损。
相对于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来说,未分配利润的用处更大一些,它即可以被提取为盈余公积,还可以转换成股本,也就是平常所称的送红股,又可以现金的形式分给股东,也就是平常所称的派现。上市公司未分配利润与股份数的比值,被称为"每股未分配利润"。每股未分配利润越高,说明上市公司股本扩张潜力越大。
权益科目不写实
一些投资者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可能比较陌生。这里要强调一下,刚才所讲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都是属于权益类报表项目,并不是说,上市公司真的有一个资本公积或者未分配利润账户,里面存了一大笔钱。这些报表项目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真实的资金一直在被上市公司使用着,参与着生产经营的循环活动。
这一点与资产类报表项目以及负债类报表项目,有着本质区别。如果上市公司存货科目中数额是1000万元,那么在现实中,我们可以找到价值1000万元的原材料等物品,如果短期借款科目的数额是1亿元,我们也可以看到1亿元借款合同。但权益类报表项目可并非如此,未分配利润科目的数额是2亿元,并不是真的有2亿元现金等着股东分,而只是说,如果股东大会同意,上市公司股东有权力从上市公司那里瓜分掉2亿元现金。
从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所有者权益其实是体现上市公司股东纸面上的财产。而权益类科目则是对这些纸面财产的细化。而细化后的各个科目,其用途,在法律层面又有着不同的规定。
注:本文内容来源于袁克成《明明白白看年报》和证券大讲堂的内容。
敬请关注后续内容。
相关阅读:
「财报系列3」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主要资产项目解读
「财报系列2」资产负债表的阅读和分析
【财报系列1】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概述
会计人看得懂的那些段子「爆笑」